■ 王树年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展望
■ 王树年
本次论坛是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正式确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对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的必然要求。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习总书记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本次论坛是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正式确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对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军地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探索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强化沟通协作,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军队保障社会化、人才培养和战略性新兴领域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一)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持续推进。在基础设施方面,东南沿海及重点方向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的铁路建设任务。2014年,有5个重点方向的12条铁路建设和改造贯彻了国防要求;民用航空机场军民兼容性进一步提高,军队对外开放无锡硕放、义乌、淮安涟水等机场,迁建军民合用机场1个,5个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城市防护体系、地理信息、气象、计量标准等方面的军民融合程度明显提高。从2012年至今,在全国范围内新建150个国家卫星导航定位(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在产业发展和新兴领域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用飞机、高端船舶配套装备等产业领域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兼用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科技协同创新方面,2014年新认定“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新批准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地方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承担先进工业技术、国防基础技术、军品配套协作等研究项目1000多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军队保障社会化方面,全军1600多个单位饮食保障由社会承担,军队被装物资由社会提供的比例超过95%,油料供应实行社会化保障的军队单位超过1300个。2014年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为部队战备训练、跨区机动、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提供保障近300万人次。在人才培养方面,2014年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军队依托31所地方重点建设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1740人,军队11所院校招收地方研究生2100人;地方院校为军队培养国防生6692人,地方高职院校定向录取士官3105人;征集大学生入伍14.9万人,军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论坛现场专题报告
(二)军地协同合作不断深入。军队总部与国务院有关部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与军队有关部门建立了交通运输领域军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工作机制。总参作战部被列为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总政治部与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等部门就军队人才培养、全军政工网专栏、公安信息网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总后勤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计委、国家林业局就军人保险、军队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建设等进一步加强了沟通协作。总装备部联合国家标准委成立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自然基金委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各省(市、区)普遍成立了由主管领导挂帅的军供工作小组,沿海地区多个省(市)建立军地防灾减灾联合会商制度,23个省(区、市)测绘部门与军方签署军地测绘合作发展协议。
(三)政策法规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目录及管理办法;完成了《国民经济动员法》(草案)的起草工作。总参谋部与国家测绘局联合起草了《关于推动测绘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草案)》已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国务院有关部委牵头制定了《关于军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关于退役军人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等,军队有关单位牵头制定了《军队代国家储备成品油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都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四)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总部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在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等方面不断凝聚形成新的共识,推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有关工作的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2014年,全国近20个省(区、市)成立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小组。北京中关村、四川绵阳、青岛古镇口、沈阳、大连、哈尔滨、武汉东湖、福建宁德等地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规范性意见。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加强了装备承研承制资格和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审查的联合衔接,优势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军地有关部门就一些重大涉军涉民项目建设开展了联合论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制保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三五”期间,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一)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在国家层面推动建立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相关重大方针政策,加强战略规划和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军地之间跨领域跨部门的沟通协调,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二)强化战略规划指导。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划纳入国家规划管理体系和军队建设规划计划体系,组织编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三五”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步论证、有效衔接。指导地方做好“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的编制,促进地方经济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实施、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建立规划实施的绩效评估体系和问责机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执行力。
(三)深化拓展融合领域。实现军民融合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的拓展,推动形成军民深度融合的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动员体系等。加快海洋、太空、网络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若干个国家级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四)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出台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事权规范建立专门资金渠道,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的资金保障。拓宽资金渠道,研究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投资基金,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放大政府投资效应,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加强军民融合法治保障,在国家层面加快军民融合立法进程,做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废止、修订工作;充分发挥地方立法作用,研究制订有关法规制度。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之年。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解放军战略规划委员会已经开始研究编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三五”规划,我们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共同编制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凝聚各方智慧、承载军地愿景,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
(王树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