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台:着力建设“引才用才”工作载体

2015-11-28 08:16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自治区基地人才

○ 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

○ 呼包鄂“草原硅谷”人才试验区平台

○ 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三大平台:着力建设“引才用才”工作载体

○ 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

○ 呼包鄂“草原硅谷”人才试验区平台

○ 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草原英才”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自治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和“十大百人计划”,集中力量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引进、使用和服务工作,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

“我出生在鄂尔多斯,现在鄂尔多斯又给了我一个舞台,我要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回乡创业的国家第八批“千人计划”入选者阎文斌博士质朴的话语中饱含深情。作为国际知名的气体分析仪器专家,阎文斌以前在美国、加拿大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从事激光与激光光谱分析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申请了多项专利,创造出多个世界首创成果。2010年回国探亲时,他被东胜区政府出台的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机构政策所打动,决定回国为家乡服务。

深入推进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大力实施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培育计划,围绕全区特色产业发展聚集和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建设,每年建设100个自治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20个创新创业基地。这是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三大平台”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截至2015年底,全区已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06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69个,新建院士工作站69个,与建站单位人才团队联合开展科技合作攻关项目74项,投入研究经费6.4亿元。无数像阎文斌一样的“凤凰”落在了自治区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上。

呼包鄂“草原硅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平台是“草原英才”工程打造的另一个重点。致力于通过采取有效举措,将“点式”引才推向“链式”引才,将单路径推进产业发展引向多渠道加速产业发展,将政府主导的单元式人才服务扩大到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服务,集中力量打造自治区级人才改革试验园区,更好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在“先行先试、科学谋划、重点突破、稳妥推进”原则下打造的呼和浩特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包头市稀土高新区、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自治区级人才改革试验园区,则成为“草原硅谷”中的人才聚集地。

由“草原英才”谭春青博士领衔的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座落于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他带领的团队主要从事大规模先进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工业节能技术研发等工作,多项研究成果已实现应用和产业化,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制定了“人才精英计划”,着力打造以稀土人才、IT人才为支撑的9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了人才数据库,积极打造引才聚才产业平台。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2013年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服务支撑3项举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2人,注册企业26家,注册资金1.6亿元,获得国家专利技术9项,建立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个。

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自搭建以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聚焦产业帮扶与智力帮扶,借助北京在科技、教育、文化、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在平台共享、产业转移、干部交流、人员培训等10个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坚力量。利用两地人才交流合作契机,我区还在北京组织人才推介等活动,拓展引智引才的有效渠道,加大北京高校、产业园区与我区各类园区、基地共建产业研究院等合作平台力度。

在京蒙对口帮扶合作项目的支撑下,自治区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合作的方式把小团队凝聚起来发挥大作用,使团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种纵向成串、横向成片组建合作开发型团队的模式,在农牧业绿色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共促共建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作为京蒙帮扶合作地区之一的赤峰市开展了“品质赤峰”建设,通过建设涵盖农牧业、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团队平台,在生产组织、质量安全、销售推广和品牌提升4个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目前已融合数百家专业合作社,农畜、旅游和文化等各类产品数百种,带动种养规模近10万亩。

镜头1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栖

“在国外漂泊多年,学了一些东西,希望能为家乡做一些投资,也希望把国外优秀的企业项目引进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日本创价大学攻读博士的郝泽中看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深情地说。

圆一个回报家乡创业投资的梦,是无数海归的美好愿望。能够把内蒙古培养出的海归人士和走出去的各类人才吸引回来,让他们的科研技术、资金市场在园区实现多元对接,广泛合作,这是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搭建初期的美好愿景。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栖。2010年,呼和浩特留创园成功揭牌并启动运行,目前已经被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呼和浩特留创园通过三大举措(即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服务支撑),四大基地建设(即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企业总部经济集聚基地),五大服务平台(即政策扶持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创业导师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取得显著成果。已引进院士2名、“千人计划”专家3名;各类高层次人才212名,其中博士91名;入驻企业148家,进入产业化、市场化企业30多家;获得国家专利96项。

不仅如此,现在的呼和浩特留创园已经成为自治区打造“草原硅谷”核心区和呼和浩特一体两翼人才建设工程的重要载体,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产业化基地。其中,引进源创科技的短距离低功耗无线传感网创新人才团队、海日瀚生物技术的羊胎素生物活性开发技术与加工提取工艺研发创新人才团队和天一环境的介电电泳分离膜产业化创业人才团队入选内蒙古“草原英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0名博士入选“草原英才”。

镜头2 术业有专攻 创新无止境

在兴和兴永碳素有限公司,有一支在国内碳素行业闻名遐迩的研发创新团队。从2003年至今,这个创新团队先后成功研发出填补国内及自治区生产空白的产品各两种。如今,他们又在研发一项填补国内生产空白的新产品——超细粉高纯石墨材料。

早在2003年, 公司领导就清楚地认识到:面对国内近千家碳素企业的竞争,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革新工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从公司研发团队组建至今,团队一班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高新碳素产品的研发。2005年研发成功的高密度、高强度及其耐磨石墨材料,填补了国内碳素行业的生产空白;2006年和2008年,自主研发出填补自治区碳素行业生产空白的Ф500mm振动成型石墨电极和Ф8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2013年,大规格中粗颗粒石墨材料及其生产工艺的成功研发,再次填补了国内业界生产空白。但是,成功的喜悦并没有使团队一班人陶醉其中,他们越研越专、越专越研,又潜心于超细粉高纯石墨材料的研发。

超细粉高纯石墨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密度、高纯度、高耐磨及耐高温的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的必需材料,目前国内所需只能从日、美、德三国高价进口。而超细粉高纯石墨材料的生产,需采用特殊工艺,在每个工序上多次试验、几经改进工艺技术和工序、多次调整烧结产品温度曲线,才能出合格产品。团队经过两年半的试制,基本完成了前工序产品试制。目前,正在研制产品在石墨化过程中的标准工艺技术参数,预计2015年前最终合格产品便可问世。

术业有专攻,创新无止境。下一步,研发团队将利用3―5年时间,着重研发Ф800×400mm以上大规格石墨坩埚和高温气冷堆用核石墨材料。若以上两种产品研发成功,既可减少国内用户的高额进口资金,又可冲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镜头3 凝心聚人才 合力促发展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以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契机,发挥地处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以“人才+项目+企业+基地”一体化模式,不断加大对人才基地建设的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形成区域产业人才集聚合力,拉动了传统资源由加工利用向科技创新、集约发展、现代化工业转型发展的引擎。

一是以业聚才,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充分依托已经形成的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和绿色生态产业五大产业及正在打造的国际物流园、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清洁能源产业园、科技产业园四大园区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基础和优势,积极推行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优化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升级、集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质平台,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建立全区首家资源环境工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引进高端科研团队与服务驻区企业的有机结合;建设阿拉善盟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孵化园,作为本盟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的重点项目。

二是创新驱动,丰富科技研发成果。积极引导并鼓励驻区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通过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搭建合作平台、攻关核心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庆华煤化公司用焦化剩余氨水脱除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工艺、锋威硅业公司用于处理酸化烟气的淋洗塔等15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三是政策护航,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结合本地区实际,设计并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仅2013年就吸引3574名各类人才走进开发区,目前已聚集各类人才13087人,其中高层次、高技能人才807人。

镜头4 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

经济要腾飞,企业是重心;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科尔沁工业园区按照“抓人才就是抓经济”的思路,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全力引进培育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努力为推动园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科尔沁工业园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是以玉米高新技术产业深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主的专业化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基地拥有国家级研发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3个。同时,引进了欣意电缆有限公司和伯恩路笑蓝宝石有限公司,着力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稀土铝合金电缆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蓝宝石生产基地。

近两年,基地努力从人才政策、宣传服务等方面为引才、聚才营造优质氛围和环境,共引进各类人才2000余人,其中高技能、高层次人才138人。有5名已在海外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这种理念引领下,园区各企业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梅花生物、伯恩露笑、欣意电缆、万顺达等企业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各大院校合作,先后建立自主研发机构,研发新产品,拓展新项目。多家企业产品荣获自治区著名商标和自治区名牌产品。科尔沁工业园区逐渐成为优势品牌聚集地 。

与此同时,基地紧扣产业集群,努力创建高层次人才阵地。在“十二五”末和“十三五”初期,按照科尔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玉米淀粉深加工、铜铝制品深加工、农畜产品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打造能够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良好环境,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团队、打造创新型科研团队。

猜你喜欢
自治区基地人才
人才云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我的基地我的连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11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