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2015-11-27 08:27王丽萍田志寿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低年级

王丽萍+田志寿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机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加之学生缺乏计算技巧,使得学生计算能力不足,影响数学学习。在长期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要重视算理教学,科学组织练习,培养巧算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培养学生高效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计算技巧;低年级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对100甚至2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数的计算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但是怎样才能在教学中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要想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在操作中揭示算理,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例如,在教学“15+43”时,先让学生自己摆15根小棒,再在下面摆43根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单根和单根对齐,合在一起,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合在一起,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写成竖式,从而突出“数位对齐法则”的笔算法则,为学生理解记忆数位对齐法则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概念,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通过必要的练习加以理解,能达到逐步掌握、熟练计算的教学效果。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练习更要突出有效性。

1.先慢后快

笔者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尽量在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计算的过程和正确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计算的速度,即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

2.限时计算练习

等到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笔者出示一定数量的计算题目,限定时间,全班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到时间结束以后,全班统计正确率。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速度又快。隔一段时间比赛一次,评比全班的“口算明星”,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

3.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计算练习不是越多越好。在教学新的知识点前要先认真分析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注意布置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习,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例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这节课的重点是“个位满十,怎么办?”为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要在练习中特意安排“进位”的变式练习。比如:83+7,57+8,64+9,2+39出示这些题目,先不计算,先想想十位怎么变?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

针对低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10道听算或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对口令”“接力”等视算、听算相结合的练习。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培养巧算的数学思维,提高计算的效率

许多学生在上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大多数是“点算”或“数算”。在学了“凑十法”“破十法”“相加算减法”等巧算的数学方法以后,在平常的练习中要多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维去计算。刚开始运用巧算的数学思维计算可能会慢一点,但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数学思维并熟练运用以后,计算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活泼的、轻松的、形式多样的课堂。课堂内容的引入应该创设学生熟悉的事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计算的形式应该以故事、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比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可以模拟超市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让他们亲自参与换钱、找钱、算钱、付钱等活动,老师只是在旁边进行引导,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如,在做计算题目时,以“摘果子”“过河”“夺红旗”等形式呈现计算,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的思维从抽象向形象转化

低年级的许多新知识都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具,比如小棒、各种图形的卡片、计数器等学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感受算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计算效率

在计算教学中,一道题目不止一种计算方法,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感受计算的多样性。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并把学会的别人的方法也给其时间和机会说一说、用一用,每人能学会多种计算方法,鼓励大家用多种方法计算。练习多了,慢慢就能找到巧算的技巧,提高计算的效率。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1.严格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有些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能规范地书写,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正确计算的保障。

(2)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看清楚题目,理解题意。

(3)认真校对。校对自己写下的题目。

(4)仔细验算。做完以后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2.抓住机会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方法;做作业时,采用“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的方法;课堂上,采用“看一看,谁听课最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的方法。

3.巧用强化举办作业展览评比

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带给学生莫大的欢欣与激励。及时表扬有点滴进步的学生,笔者把写得好的作业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每两周更换一次,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勉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计算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这是一项平凡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练习。

参考文献:

钟娟梅.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2).

作者简介:王丽萍(1982.7—),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市城关区新桥小学一级教师。

田志寿(1966.3—),男,陕西渭南人,兰州市城关区新桥小学高级教师。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低年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