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2015-11-27 05:10王燕
丝绸之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管理者图书图书馆

[摘要]图书是人们学习知识和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图书进行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使图书发挥更大的效益。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读者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使图书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50-02

作为信息的重要提供者,图书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图书行业销售规模在经历2009年的小幅下降后,2010年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速度,行业销售收入达672.93亿元,行业利润达到31.77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图书如何实现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图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是以读者为本,是依靠图书管理人员和广大读者来对图书进行有效管理。

一、图书管理要体现育人为本,最大程度发挥图书作用

图书的流通是为了知识的流通和传承,而图书流通和图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育人,让所有受众从生活常识的学习、工作技能的掌握、身心的放松乃至受众价值观的养成等方面受到教育。但是很多图书馆为了缓和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过重,对读者做出了一些不合理要求,从而影响了读者的学习热情,阻碍了读者对科学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场所,应该尽量为读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方便读者学习和阅读。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无疑在图书管理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图书管理部门在图书管理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如禁止流浪乞讨者、农民工等进入公共图书馆或者图书阅览室。但是很多人忘了,农民工、乞丐在人格上和大家上是平等的,杭州图书馆向乞丐、农民工免费开放图书馆,正是将这种人格尊严进行了回归。农民工、乞丐具有和常人一样享有公共资源的权利,他们有进图书馆的权利,他们也有入接受知识的权利。职业只有不同之说,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乞丐进馆”是真正需要我们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进行反思的,如何让农民工、乞丐等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等回归到正常的水平,和普通大众一样享受公共资源,这就需要图书管理者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真正将图书管理思维拓展为全民思维,不分职业、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将图书服务平等地提供给每一个走进图书的人,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付诸努力,真正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让所有人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都有享受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读书的权利,而这种观念的养成,才是图书管理中育人的最高境界。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一个人人皆可以随意进入的图书馆才是真正的天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图书管理者也要加强引导,比如可以提醒每一位进入图书馆的人员先洗手,阅览过程中爱护书籍,保持馆内卫生等,并细致地提供相关服务,使每个进入阅读区域的人受到教育,帮助每一个前来阅览书籍的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减轻图书管理的压力,使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当全民的这种良好价值观得以形成,则图书管理中育人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二、图书管理要牢记读者第一,最大程度让读者满意

图书管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因此在图书管理中要时刻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要为读者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和阅览室是他们学习、求知的最好地方,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最佳场所。对此,图书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读者第一就是要一切为读者考虑,让读者享受方便快捷的阅览服务,快速查找所需的信息。“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理念,就是图书管理人员要坚持以读者为本,服务读者,将读者的需求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在平时的图书管理过程中,将图书分门别类,划分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图书服务。当然,贯彻读者第一的图书管理理念,对于图书管理者的要求很高。首先要对图书管理者本身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图书管理者的个人素养、文化水平等因素都将影响图书管理的进程。同时对图书管理者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也是重中之重,最终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管理目标。在实际的图书管理过程中,图书管理者经常会遇到图书丢失、破损等现象,以及一些读者看完书后把书乱堆乱放等不利于图书管理的现象,既增加了图书管理的难度,也给其他读者的正常借阅造成了不便,导致读者的满意度下降。如何处理这些状况,让读者对图书馆感到满意,这就是对图书管理者的一个考验。对于这种现状,不能简单粗暴待之,或者放任不管。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管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程度阻碍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升服务质量,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图书管理者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如对于图书错位的情形,图书管理者应在阅览开放前或者阅览结束后及时进行纠正,以便于后边的读者进行查找,同时应当在醒目位置作出温馨提示,请读者阅览完毕后将读书放回原处。对于个别疏忽的读者,图书管理者在发现后应及时给予善意的提醒。对于不慎毁坏图书的,图书管理者可以善意请求读者协助,一起将图书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也让读者体会图书管理者的不易,使其受到教育。诸如此类的小小举动,能够切实加强读者与图书管理者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体会图书管理的艰辛,使其身心受到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避免在以后的读书借阅过程中出现乱放图书或者损毁图书的情况。这种习惯的养成,在减轻了图书管理压力的同时,也给读者自己带来了方便,进而大大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从而实现图书管理过程中“读者第一”的理念。

三、图书管理需不断创新,切实发挥图书效益

图书管理不是一个静态的、被动的管理过程,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阅读要求。信息量的快速增长,要求图书管理者不再机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相反,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图书馆和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图书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图书管理者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流动,而是在管理者和读者之间双向流动,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图书管理的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如何让图书发挥最大的效益,是每个图书管理者都关注的问题。图书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走进来,或者让图书走出去。读者走进来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图书走出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首先,图书管理者要分清主次。图书管理,更多的是读者来自主获取所需的信息,图书管理者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读者提供便利,这是最主要的工作,除了常规管理之外,还可以举办读书会、应季图书展等活动吸引读者前来。此外,图书管理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措施让图书动起来。如定期开展图书进社区、图书下乡等活动,将图书送到居民的家门口,让更多的居民成为读者,让图书真正发挥其效益,这才是图书管理的终极意义。

总之,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模式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更是图书管理的发展之道。图书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想把图书管理工作做好,就要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更加重视图书的意义,大力发挥图书的效益,始终将读者放在第一位。图书管理不仅要将图书馆或阅览室内的图书管理和各项服务做好,而且也要积极主动地去将图书效益最大化,让图书走进社区、走进田间地头,让每一位群众爱上读书,并从图书中受益。只有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做好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者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