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理解 改善行为

2015-11-26 18:04臧英年
大众健康 2015年7期
关键词:乘车安全带行车

臧英年

从心理学的观点而言,任何人要改变行为,需要首先增进更新他的知识、观念和技能。有了新的知识和了解,他才会改进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再加上必要的技能和技巧,他才能改变作为,以崭新良好的行为面貌出现。

戒烟系带

例如,经常吸烟者要改变他吸烟的行为,就得先增加新知识,了解到吸烟真正有害,害有多深,戒烟真正有益,戒烟可以完成;然后他才能改变观念,不肯再继续吸烟,决心以戒烟者的新面貌出现;最后他再运用有效戒烟的技能,逐步脱离烟瘾的控制,远离烟害一身轻。

在美国,登上小汽车,驾车者和身旁的乘车人都扣上安全带,已是习惯自然,天经地义的事,正因为一旦出了车祸,身系安全带者的生还率大大高于不系安全带者,所以,扣安全带是自保、自卫、自理、自行,也是法律要求。在中国,驾汽车和乘汽车的人大多不系安全带,这是缺乏正确知识和观念不良的结果。

例如,我问及北京街头行车的出租司机为什么开车不系安全带。他们大多振振有词地说:“系不系安全带,警察也不大管,市内开车,开不上速度,我驾驶技术优良,从没出过车祸;系带子太麻烦,不方便;汽车公司领导也没要求我们系安全带……”这许多似是而非的理由,都使得许多出租车司机驾车时不系安全带,再加上身旁不系安全带的乘客,一旦严重车祸降临,便可能有枉死者提前去地府报道。当前中国车祸中丧生者人数众多,乘车者不系安全带是送命主要原因之一。

再说,行车时次次系安全带便好像是个人买了人寿保险,买人寿险的人不是预期自己夭折,而是要防范意外的发生。同样的,行车时系安全带的人也是以防万一,在无法预见和防范的车祸里增加生机。以往,我在台湾,和我的亲人在美国,都曾身历车祸,但因系有安全带而逃过一劫。

陋习不再

为促进行为改变,例如促使汽车驾驶员和身旁乘客在行车时一定要系安全带,只要系安全带的必要性为乘车者彻底接受,在自我执行方面就轻而易举了。乘车要系安全带的信息应不断由汽车驾驶培训中心、出租汽车和客运汽车公司的驾驶员、政府交通管理机构散发和强调。驾车和乘车者要系安全带的规定更要有效和严格的执行,用法规约束和惩罚的压力促使不系安全带的违规者就范。

据了解,上海市在汽车乘客系安全带的执法方面要比首善之区的北京市更彻底,更有效。由此可见,事在人为。有法要依,执法要严,是功成事就的关键所在。再有,新闻媒体也要尽到提倡系安全带,随时发布信息和宣传的功能和责任。例如,每有车祸发生,而受伤和致死者都不曾系安全带,在报导车祸时,便要特别指出此一事实和失误。这种报道陆续持久出现,便会产生作用,使许多平素驾车乘车不系安全带的人改变观念和作法。

助人为快

另一个必要作法是要帮助他人,传递正确信息。一直接受乘车要系安全带的观念,并身体力行的人,应力劝他人在乘车时要把安全带系好。我一直是这么做的。我在中国国内每次登车,只要看到驾车者不系安全带,我都会毫无例外地提醒他:“你得把安全带系好。”根据我的观察,多数人会接受我的建议,也有人对我的建议置之不理。然而,驾车者若是我的亲友,我便会坚持他改变初衷。好在,我会按照在美国长住近半世纪养成的习惯,一登车坐定,便首先扣好安全带系,再顺口向驾车者说:“你还是也把安全带系好。”这时他最常用的推脱答复便是:“在市里开车,速度慢,我都不系安全带,上了高速路再系也不迟。”这一说法便会勾起我一连串的说明,直到我说服驾车者系上安全带为止。

不错,要劝服别人改变行为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只要良机当前,机不可失,这种劝服工作便值得和需要随时去做的。而任何社会若充满了许多乐于助人,并随时出动的热心者,此一社会的“和谐”指标便一定高涨。正所谓:“增加知识求进步,改变观念有用处。乐于助人要实施,堂堂做人走正路。”

猜你喜欢
乘车安全带行车
地铁折返站微机联锁故障时的行车组织路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地铁运营非正常行车组织及要点相关阐述
这一次优步乘车,让我感动了
一件难忘的事
为安全带点赞
高铁的座位为啥没有安全带?
小学生乘车文明歌
感觉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