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土地整治规划中的应用

2015-11-26 22:09冯黎妮史艳仇张丽李晨露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0期

冯黎妮 史艳 仇张丽 李晨露

摘要:本文以GIS空间分析功能为方法,在南坊镇土地整治规划中将其应用到村庄优化布局工作中,定量分析出南坊镇21个行政村整治的方向。

关键词:GIS、整治规划、村庄优化、南坊镇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国村庄面积在土地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减量规划的基础上不减反增,导致全国城镇建设规模增长空间被村庄的无序扩张所挤占,城乡建设规模空间逐年紧张。另外,传统的村庄布局受自然、人文因素影响长期处于农民的自发选择状态,散乱布局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近年来, 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土地管理中应用逐渐广泛,使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本研究将GIS技术应用到村庄整治规划工作中,对村庄整治选址适宜性进行探讨。

1.研究区概况

南坊镇地处礼泉县北部山区,东靠叱干镇,南依建陵镇、石潭镇,西与乾县、永寿县相接,北邻泾河与淳化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17′44″-108°23′54″、北纬34°38′40″-34°50′02″之间,全镇土地总面积13218.5公顷,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503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715元。全镇地势北高南低,海拔900-1467米,林草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2.9℃,年平均降水量563毫米,无霜期214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是礼泉县苹果最佳优生区。

2.空间分析功能

村庄规划是土地整治规划安排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编制土地整治规划中需对全域内村庄的布局进行优化分析,本文以2009年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依据,着重从空间布局方向对南坊镇村庄现状进行分析。

根据南坊镇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运用GIS空间数据处理功能,提取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最主要的道路(主干道服务半径)、水(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半径)、责任田分布(耕地/园地最适宜耕作半径)、地形坡度四个因素对全镇村庄分布进行空间分析。以宜于居住和谐发展为目标,将影响因素进行缓冲区分析,依据新农村建设标准分成3个等级进行量化赋值:适宜区,较适宜区,非适宜区(表1)。

2.1 道路对村庄布局的影响

道路能够服务、辐射的区域面积,距离越远,服务能力越弱。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选取500m 和1000m作为两个分界点,把辐射区域分成3个等级。

2.2 耕地/园地最适宜耕作半径的影响

南坊镇农地以耕地、园地耕种为主,参考相关文献,按照一般人步速1.1m/s,从村庄到田间往返约1小时途程为最大限度。本文选取20min和30min作为半径,将最适宜耕作半径距离分成3个等级。

2.3 地形坡度对布局的影响

南坊镇属残原沟壑区,地形破碎,地质灾害频繁,地形坡度是当地居民宅基地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建设部《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2],本文选取坡度低于5°的区域为适宜区,5°~15°为较适宜区,大于15°为不适宜区域。

2.4 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半径的影响

南坊镇属北部低山丘陵与南部台原的连接过渡地带的严重缺水地区,有“旱腰带”之称。在空间分析中重点考虑了自来水设施的分布、其次考虑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农民业余时间出行的理想时限为10~15min,一般人步速约为1.1m/s,计算出公共基础设施两个服务半径为660m和990m。

四个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非适宜区内的多数村庄为咸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让农村贫困人口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的"三告别"工程后遗留的旧村庄。可见,空间分析结论较符合当地农民对居住布局的优化意愿。

3.布局优化

将上述影响分区进行空间叠加,同时遵循村庄选址避让基本农田、地质灾害区的要求,将基本农田和地质灾害区与之叠加,得到空间适宜性选址。将现有村庄分成以下3个类型。

3.1整体搬迁型

该类型村庄主要分布在山区深处交通條件差、地质安全隐患大、人口规模小、生存条件恶劣,需逐步引导其向中心村集中,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腾退并整治搬迁后的旧村庄,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主要涉及庄头河、北峰村。

3.2完善发展型

该类型村庄为保留村庄,该区域由于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故予以大体保留。主要涉及王罗、北牌、南牌、大牌、北坊、东南、苏家。

3.3重点发展型

重点发展型是指区位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完善,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村庄。在这一区域内建设中心村居民点,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涉及中峰、北岭、中信、水平、五井、东峰、北坊、东伍什、郑家岭、东牌、伍塬、双咀、五峰村。

4、结语

目前,土地整治在范围、内涵、目的和手段上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村庄整治规划布局优化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已不能单纯以“省钱省事”为目标而按照传统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土地整治规划。本文将GIS空间分析功能引入土地整治规划的村庄布局优化中,对全镇21个行政村进行了归类,有效拓展了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在土地规划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及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4):627-6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