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山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深入在工程建设中难免会遇到或引发地质灾害势必会给未来的施工以及工程使用造成隐患。因此,必须全面、完整的识别地质灾害,才能合理、有效的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本文针对贵州山区常见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贵州;滑坡地质灾害;勘察;治理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南部,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贵州省的地貌结构为高原峡谷型,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西部的高原面地形相对平坦,东、南、北的山地峡谷区地势起伏较大,高原山地居多,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地形特点导致滑坡灾害发生频繁,区内坡体目前仍受着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坡体形态还在不断演变,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危害巨大。因此,加强地质灾害勘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对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对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滑坡灾害概况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其发生机制是斜坡岩土体受到流水侵蚀、物理化学风化、大气降水、人类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坡度、坡脚、自身重量,加快了斜坡体的破碎速度,使得斜坡岩土体顺坡向下滑动。因此,滑坡的发生是斜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必然结果。滑坡按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滑坡和工程滑坡;按滑体物质组成可分为堆积层滑坡、粘性土滑坡和岩层滑坡;按滑动面可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和堆积面滑坡。贵州地处喀斯特东亚岩溶区的中心地带,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我国滑坡灾害发生最频发的地区之一。由于发生的次数较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危害。
2滑坡的引发因素
2.1气候特点
贵州地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都利于推动或触发滑坡的发生与发展。据统计,贵州大多数滑坡灾害都是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时发生的。在旱季,物理风化对软质岩石及高收缩性的红粘土的影响较大,使得滑坡灾害不易发生;但到了雨季,各种水的作用促使大量滑坡重新发展,并产生新的滑坡。贵州省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年变化量不大,河流众多且落差大,流速大,降水量比较充沛,再加上当地地形破碎,水的溶蚀作用较强,地层受造山运动影响较大,使得贵州地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大气降水渗入滑坡体后,不仅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使得滑坡向下滑动的推力加剧,同时还软化滑带土,减少了滑坡的抗滑阻力。斜坡岩土体被风化、浸湿软化,或坡体侵蚀等都会推动斜坡的演变,甚至触发滑坡等斜坡破坏的产生。
2.2人为活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省城市化建设快速增长,频繁的大规模城镇建设等工程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山体的坡度,再加上省内矿种开采的工程建设,不仅破坏了地表形态,甚至还破坏了地下岩层的构造。同时当地频繁的农业活动和地下水开采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当地地形地貌和坡体水土状况。近年来贵州矿区过度开采,造成地下大面积采空区,而当地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修建又需要削坡填平、开挖坡脚,再加上技术限制和防灾意识淡薄,以及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3防治措施
3.1预防措施
预防是治理的前提。通过对不同特性的地质灾害体采用不同的预防技术手段,可有效改善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为保护当地地表形态的稳定和生态环境,应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的相关程序和规章制度,制定土地资源开发整治规划的相关论证,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对潜在发生区进行一定的补救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加大绿化山坡,营造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建立不同行政级别的监测网络和快速、全面的应急系统,对地质灾害体实施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为后续的及时救援和安置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采取有效排水措施,引走地表水,疏干地下水;限制采矿的强度及其它强烈的人为活动,对近期无力防治的地质灾害点应采取避让搬迁措施。通过不同媒介进行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防治手段,不断提高全民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和防灾能力。
3.2治理性措施
通常情况下,对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成本和治理难度都很大。为了利用最少的工程和资金进行治理,达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减轻滑坡造成的灾害的防治目标,对贵州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应贯彻“综合处理,及时治理”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规模、强度,考虑行政界限,结合全省整体的规划布局,对该区的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分区防治。根据各区域的不同,进行地质灾害的专项防治规划。对于规模较大,避让难度较大,投入少量工程可以挽救经济损失的灾害点,可以通过抗滑支档、崩塌治理、拦档、清除危岩体、防护网等滑坡治理工程措施。通过以往的经验,采用排水或支挡或排水、减重与支挡三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都取得了成功。对特大型成群分布的滑坡区原则上以避开为主,对不易避开者则摸清病害性质和原因,针对主要病因采取防治措施,对中小型滑坡予以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对于治理工程浩大,避让难度非常大,短期内又不会造成严重危害者,采取分散治理的办法;对于无法避让的灾害点,应采取整体搬迁避让的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是我国西南的资源、能源大省,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上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情况,导致的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规模逐年增加,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区的经济发展,因此,通过采取预防及治理措施,对该区滑坡灾害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这些处理措施种类很多,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十几种具体防治措施,因此在实际防治滑坡灾害的过程中,可因地、因工程制宜地选用,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林.贵州山区两种常见地质灾害识别(崩塌、滑坡)与防治[J].低碳世界,2014,09期:119-120.
[2]孙全福,葛霖. 喀斯特高原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J].农业工程,2015,01期:44-47.
[3]孫善济,高午. 贵州省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征及致灾模式研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3, 06期:51-53.
[4]姚承秀.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分析[J]. 低碳世界, 2015, 第5期: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