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皓等
一、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及经济概況
阳朔县葡萄长久采石场位于阳朔县葡萄镇福旺村委大木嵅村北面山行政区划隶属阳朔县葡萄镇管辖。矿区距阳朔县20km(直线距离),有简易矿山公路往东通至G321国道南至阳朔县城、北至桂林市区,交通方便(图1)。
图1 矿区交通位置图(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集)
葡萄镇位于县城北面,南接白沙镇,东临兴坪镇,西与临桂的南边山乡和六糖乡接壤,北连雁山区,离县城22 km。全镇总面积138 km2,辖11个村委和1个居委会,共87个自然村,总人口3.337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2人。葡萄镇积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镇有耕地面积4.03万亩,其中水田2.46万亩,旱地1.57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红薯、玉米、高粱等杂粮,经济作物以葡萄、翠梨、沙田柚、早熟板栗、脐橙、西红柿、生姜、花生为主。近年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2002年起,先后建成了全县葡萄种植基地、“名特新稀优水果十里长廊”、13个花卉苗木基地,“桂园花场”。
二、 矿区地质
(一)自然地理
1、地理环境
阳朔县葡萄长久采石场位于阳朔县葡萄镇福旺村委大木嵅村北面山,行政区划隶属阳朔县葡萄镇管辖。
2、气象
阳朔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据阳朔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9.0℃,每年7月份气温较热,1月份较冷,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34.8 mm,最大年降雨量2443.9 mm,最小年降雨量809.5 mm;降雨量集中于4~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0%,其中5、6月份为多暴雨期,约占年雨量的35%。枯季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占全年降雨量的15%。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发生有较大影响的气象特征主要为大强度集中降水的暴雨天气,尤其是久旱突遇大暴雨,常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水文
评估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和径流,矿区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区的最低开采标高166.2 m,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露天采场内大气降水可利用地面坡度自行排入周边低洼地带,自然疏干条件良好,因此地表水对矿山开采一般不会造成影响。综上所述,评估区水文条件简单。
4、土壤与植被
评估区土壤以棕壤、黄棕壤为主(照片2),土壤质地为含砾粘土,砾石含量一般在5~20%,厚度0.2~2.0m不等,上覆10~20 cm厚的黑棕色腐殖土。土壤通透性好,疏松,有机质含量中等,肥力中等,根据调查,评估区及附近种植、生长有灌木、天然草地和果树,生长良好。
评估区地面植被稀疏,主要为低矮的灌木丛(照片3),植被覆盖率仅为10%左右。在评估区周边区域种植、生长有灌木丛、果树和经济作物,植被覆盖率10~30%。生态用水来源主要是降雨。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野外综合工程地质测量及收集区内及其附近地质资料,评估区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上泥盆统东村组(D3d)和第四系(Q)。现将各地层岩性简述如下:
上泥盆统东村组(D3d):为矿区赋矿层位,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灰岩、白云质球粒微晶灰岩、细晶白云岩,局部竹叶状灰岩、鲕粒灰岩,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00°∠12°。岩石溶蚀现象比较发育。
第四系(Q):主要分布与评估区山体表面沟槽及地面低洼处,岩性主要为溶余堆积物黄褐色~褐黄色含砾粘土,厚度0.2~2.0 m。
2、地质构造
从区域上看,评估区位于南华活动带湘桂褶皱系中段海洋山隆起与桂林弧形褶断带交汇处东南侧,矿区褶皱、断裂不发育。矿区附近断裂较发育,构造行迹以北西为主,主要断裂有白沙断裂、良丰断裂、垌村断裂和高田断裂。其中,白沙断裂长度大于17 km,总体走向近南北,呈舒缓波状,向西微突,弧形明显,倾向多向东,部分向西,倾角45°~85°,该断裂总体属压性略剪扭性,糜棱岩、角砾岩普遍,并有强烈的方解石化,宽数十米的挤压破碎带;良丰断裂总体呈向西突出的弧形断裂,倾向西,倾角总体为35°~80°,一般45°~50°,断裂两侧发育次一级背向斜,均平行主轴构造线展布,断裂平面形态呈舒缓波状,规模较大,延伸长,断裂挤压破碎明显,角砾发育,见糜棱岩化,破碎带内普遍硅化;垌村断裂长度大于15 km,总体呈近南北走向,往南逐渐转为北北西向,倾角总体为45°~90°。断裂切割桂林组和东村组( D3g-d )至信都组( D2x )地层。断裂带内角砾岩较为发育,为一性质不明断裂;高田断裂长度大于6 km,该断裂走向北西-东南,倾角30°~60°,断裂切割信都组地层( D2x)。矿区开采的石灰岩矿体呈厚层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100°∠12°,受断裂构造影像,评估区构造裂隙和节理裂隙发育(表3),节理面多平直,均为剪节理,频度3~ 5条/m。总体看,区内区域地壳和场地稳定性较好,地质构造较简单。
从整体来看葡萄长久采石场的地层较为清晰,大规模的构造较为单一,并无复杂的多期构造叠加,矿区内的水文环境多数收到溶洞的影响,发育大规模的裂隙溶洞水,希望以后在开采过程中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波,包志毅. 国外采石场的生态和景观恢复[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71~73.
[2]陈波,包志毅. 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 . 中国园林,2003,19(7):44~47.
[3]方华,林建平,莫江明. 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J]. 生态环境,2006,15(3):654~658
[4]王奇志,辜彬,寒烟,等. 舟山市庆丰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方案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2006(6):34~36.
通讯作者:王婵(1988-),女,博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