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章 姜善恩 迟俊兰
(胶州市水利局,山东胶州 266300)
胶州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畔,水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胶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实施胶河调水工程,即通过在胶河建立闸坝,拦蓄胶河地表径流,通过引水渠道,依靠自然地形,使胶河水源自西向东输送,增大山洲水库向胶州城区的供水能力,缓解城区供水压力。因此,实施胶河调水工程迫在眉睫。
按照《胶州市水资源总体规划》统计成果,胶州市现状年水库供水50%保证率情况下,供水量大于需水量,余水2185.7×104m3;供水75%和95%保证率时,分别缺水2641.4×104m3、4759.6×104m3;在干旱和半干旱年份总体缺水较大。以胶州城区为单元进行需水预测,至2020年城市需水4688×104m3,2025年需水量8640×104m3。按照现有水源地供水能力预测分别缺水2588×104m3和6540×104m3,缺水率分别为123%和311%。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20年和2025年,按照现状工程的供水能力,缺口将继续增大。
山洲水库位于胶州市洋河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68km2,水库于1958年8月建成拦水,是一座兼有灌溉、防洪、城市供水、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效益的中型水库。水库兴利水位41.8m,对应库容1400万m3,允许最高水位44.3m,总库容2400万m3。山洲水库是胶州市主要供水水源地,目前供水能力为2.0×104m3/d,胶河调水工程目的为充分利用胶河水源,向山洲水库调水,调水工程完工后可日引水5×104m3,其中2×104m3/d可供城市用水,余下水量可解决当地及沿途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增加山洲水库向胶州城区的供水能力,使山洲水库的供水能力达到4.0×104m3/d。
胶河河长100km,流域面积608km2,在胶州境内河长24.2km。河流主要特征是上游河床断面宽,下游河床断面窄,上游山丘区比降陡,河床一般宽200m,下游山区比降缓,河道狭小,一般宽60m。
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青岛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保护区划》的划定,胶河功能定位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起始河段自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鲁山至潍坊高密市王吴水库全线,河段长度41.4km,保护区级别为二级,水质控制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青岛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每年3次取样进行水质监测,胶河布置2个监测断面,分别是柏乡、铺集,从历次水质资料分析,胶河水质状况良好,符合Ⅲ类水标准。青岛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汛期水质进行取样,柏乡断面和铺集断面水质均为Ⅲ类。
现状山洲水库可引水量是指山洲水库自身来水面积下,地表径流经过水库调节的设计供水量。以山洲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的来水系列进行水库调节计算,求得不同保证率的年可供水量。成果见表1。
山洲水库按照4×104m3/d、3×104m3/d的供水能力向胶州市供水,统计计算相应保证率成果。成果见表2。
表1 现状山洲水库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成果
表2 现状山洲水库供水保证率计算成果
将胶河不同引水流量的引水系列,扣除渠道损失后和山洲水库以上流域的来水系列相加,作为山洲水库来水系列,调算山洲水库的不同保证率的可供水量。成果见表3。
表3 工程实施后山洲水库(加胶河引水)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成果
山洲水库按照4×104m3/d的供水能力向胶州市供水,统计计算胶河引水工程后的相应保证率成果。成果见表4。
表4 山洲水库供水保证率计算成果
3.3.1 胶河可引水量比对
对不同引水流量的可引水量进行分析比较,引水流量为5m3/s为最优,保证率75%、95%及多年平均可引水量分别为580.18×104m3/d、85.4×104m3、1218×104m3,当引水流量继续加大时,由于受来水影响,保证率75%、95%时,可引水量不再增加。比对成果见表5。
表5 不同引水流量各设计频率可引水量比对
3.3.2 山洲水库可供水量比对
将山洲水库不引水和引水情况下(引水流量5.0m3/s)的可供水量进行比对,保证率为75%和95%时,年分别增加供水为931×104m3和411×104m3,增加幅度86%和59%。比对成果见表6。
表6 山洲水库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比对
按照5m3/s的引水规模,将渠首拦河闸的蓄水与山洲水库的蓄水联合调算,求得山洲水库P=95%时的日供水量为3.35×104m3,胶河引水工程完成后增加的供水量为1.45×104m3/d。
3.3.3 山洲水库供水量保证率比对
按照山洲水库4×104m3/d、3×104m3/d的供水能力向胶州市供水,比对引水前后保证率变化。山洲水库以3×104m3/d向胶州供水,供水保证率只有75%,引水工程建成后,供水保证率将超过95%,山洲水库以4×104m3/d向胶州供水供水保证率只有55%;引水工程建成后,供水保证率将提高到90%;保证率的提高比较明显。比对成果见表7。
表7 水库供水保证率计算比对
通过上述计算和成果比对,胶河调水工程能够加强山洲水库的供水能力和供水保证率,引水流量以5.0m3/s为最优,多年平均可引水量1218×104m3,来水频率75%和95%情况下可引水量分别为580×104m3、85.4 ×104m3。
胶河以5.0m3/s的流量向山洲水库引水,增加了山洲水库的供水能力,在供水保证率95%情况下,水库的供水能力将达到3.35×104m3/d,比工程实施前增加1.45×104m3/d;工程实施后,山洲水库以4.0×104m3/d的供水量向胶州城区供水,保证率将由55%提高到90%,满足城市供水保证率要求。
胶河调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5.0m3/s,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有关规定,确定工程等别为Ⅳ等,规模为小(1)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根据工程级别,参照河道治理标准确定胶河干流拦河闸坝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设计过闸洪峰流量580m3/s,校核过闸洪峰流量780m3/s。
按照工程性质分为拦河闸枢纽工程和输水线路工程。
拦河闸工程选址有两个方案:方案一在诸张公路现张家屯拦河闸位置;方案二在良乡村后修建拦河闸。方案一:张家屯拦河闸库容较小,如果加大拦蓄库容,将淹没上游诸城境内的土地,方案二:位置可以修建库容比较大的拦河闸,还可以与上游的张家屯闸联合使用,所以选择方案二,即以胶河张家屯桥为河道测量起始桩号0+000,向下游延伸,拦河闸工程对应桩号为2+400。
输水线路自拦河闸右岸至山洲水库大坝左侧,按照地形走势,分为两个线路方案:方案一采用暗渠和压力管组合,利用自然地理高差,输水自流至山洲水库;方案二采用暗渠、隧洞和压力管组合,与方案一相比该方案由于隧洞穿越丘陵地区,线路较短。
本工程共分两个方案,取水口相同,输水线路不同。方案一:取水口位置位于胶河良乡村后,河道测量桩号2+400断面处,取水口底高程61.00m,引水线路总长19341m,采用暗渠和有压管结合输水。方案二:取水口位置与方案一相同,取水口底高程61.00m,引水线路总长16375m,采用暗渠、隧洞、有压管结合输水。
相同点:方案一和方案二相比,共同点在于取水口枢纽工程相同。
不同点: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输水线路较长,开挖土方较多,工程投资较大;方案二需开挖一段隧道。
优缺点:方案一渠道距离长,施工相对简单,投资大;方案二渠道距离短,隧道施工相对难度较大,投资较小。
根据两个方案对比,方案二总体工程投资较小,虽然隧道施工相对有一定难度,但目前的技术条件完全能够解决,应该作为优选方案。
本工程任务为引取胶河可水至山洲水库,并分水至里岔、张应两镇发展高效农业,工程建成后山洲水库可向胶州城区年增加供水528万m3,并在来水频率P=75%时向沿途乡镇供水300万m3,供水效益计算采用分摊系数法计算,经济净现值:is=7%,ENPV=3825.17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9.730%;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88。
该项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7%,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0,表明该项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胶河调水工程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胶州市境内的水资源,自胶河调取地表径流输送至山洲水库,增加山洲水库的供水能力。同时,可以供给沿途的里岔、张应两处乡镇需水。解决胶州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为胶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水量支持。工程建设将增加胶州城区的供水保证率,在P=95%的情况下,增加供水能力528×104m3,工程将山洲水库向胶州城区按每天4×104m3供水的保证率由55%提高到90%,同时在P=75%的情况下还可为沿途乡镇提供300万m3的水量用于乡镇供水和发展高效农业,效益显著,工程建设非常必要。
胶州属严重的缺水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现状年缺水4759.6万m3。同时,由于胶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兴建开发利用水资源工程的地点不多,为尽快缓解胶州市的缺水状况,该工程应尽快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a.水质保护:胶河调水工程最终供水目标为胶州市区用水,要求胶河取水口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因此,应加强取水断面以上区域水环境保护。
b.工程管理:本工程输水线路较长,工程管件较多,应加强线路巡查和设备维护、维修,保证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c.水量调配:为了充分发挥调水效益,山洲水库向胶州市区供水应合理调度,在汛期来临前预留充分库容,增加拦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