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图书馆 肖燕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海量数据时代的来临,科研用户的需求、科研环境和学术交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研究工作开始向数据密集型、数据研究型方向转变,在数字科研环境下,图书馆必须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认识到科学数据服务对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也是未来数据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为科学数据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长期的文献资源建设使高校图书馆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科技文献。科技文献是科学数据和信息的复合体,在传播的过程中科学数据对信息起支撑作用,由于科技文献所发表的数据大多来自于科研活动,因而科学数据的可信度和科学性较高,图书馆可利用这些科技文献资源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作为文献保障体系主体的图书馆,有足够的能力为科研人员的重大研究项目提供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的发现、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等各项服务,并且有支撑计算机设备共享的能力,保障了科研人员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科学数据服务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数据服务在本质上是一种跨界、嵌入式、动态的服务,其特征表现为学科性、协同性,数据服务层面已经深入到科学生命周期的上游。为了满足用户对所需的科研数据方便获取和利用,数据服务必须融入到用户科研环境、科研过程,提供个性化的科学数据服务。数字化科研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学科化服务需要贯穿信息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融入科研一线,嵌入科研流程。图书馆在深化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科学数据服务的重视,在利用科学文献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利用科学数据对科研用户实施深层次的知识化服务。因此,嵌入用户环境的科学数据服务将是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科学数据导航、检索与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特定用户的需求,对其开展科学数据导航与检索服务。学科馆员可对网上或者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和序化整理,利用动态链接发布在网上,为用户提供科学数据导航服务。为帮助用户获取数据,学科馆员可以在馆内或外部资源查询数据,还可以通过集成检索,为用户提供系统性的服务。通过对科学数据的导航、检索服务,一方面帮助科研人员及时找到所需数据知识库,方便用户获取数据;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原始科研数据的利用率。
(二)科学数据的分析服务。在数字科研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具备了对科研文献的分析能力后,势必要对其它各种科学资源继续进行深入分析,如将科研数据与相关的科研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科学数据和科学文献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的关联,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来实现科学文献与科学数据在知识层面的聚合,实现科学数据库与科学文献库的集成信息服务。在数字科研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链条不单单仅限于对已经出版的文献资源进行分析,还应拓展到上游数据处理阶段,对其它的科学资源进行数据分析,认识到未来图书馆已经朝着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方向发展。
(三)基于科学数据服务的信息素养教育。科学数据服务的开展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计算机技能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数据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对学科馆员和科研用户在科学数据管理的意识、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目前,国外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经把科学数据管理融入信息素养教育中,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等都进行了科学数据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在线课程、网络培训、研讨会交流等。
(一)数据服务需要贯穿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因此,学科馆员在科研活动的不同阶段,除了组织、检索和展示科学数据外,还要对科学数据进行加工、转换、可视化以及数据挖掘等。学科馆员应及时关注科研需求,对科研生命周期和数据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系统地了解,在嵌入科研流程的过程中,使科学数据的研究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发挥。
(二)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已不适合数字科研环境下的科学数据服务,必须对其进行创新。探索适合于科学数据服务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根据学科馆员在数据服务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提炼出支撑理论并构建出学科馆员参与科学数据服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结构。
(三)图书馆要更好地融入科研环境。掌握科研需求,为科研人员探索出如何利用科学数据的方式、方法、模式和工具,并利用自身在文献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逐步深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做到动态地收集科学数据,以嵌入与合作的方式介入科研活动,构建了解数据、获取数据并且提供数据服务的完整方案。
在科学数据迅速增加并驱动科学研究的时代,高校图书馆要想打破传统的信息服务,实现向知识服务的转型,必须加强对科学数据服务的重视,在实践中逐渐探索科学数据开发、存储、导航、检索与咨询、分析等服务的方式方法,探索适合基于科学数据服务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与科研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更好地为科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