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
摘要: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对地理教学的“整体质”、“系统质”加以研究,能找出合理的地理方法结构和有效地理教与学方法的标准。
关键词:系统思维;地理课程;应用价值
一、系统思维的内涵
思维离不开系统分析,它不是简单的感知,而是对事物的具体分析(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对事件的过程分析(事物的历史、未来趋向的基本元素)。系统思维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查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是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左脑思维)或形象思维(右脑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是两者结合的最高级思维模式,它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带来整体观。简单来说,系统思维即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系统思维基本原则是以系统论的原理为基础,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的,其着眼点在于应用,根本目的是最优化。
二、地理课程应重视系统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课程中运用系统思维具有特殊的价值,因为系统思维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即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性质,也是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之所在。地理课程是一个柔性较强的系统,它的方法论基础是多层次的,这使得它不易被模式化和数学化。只有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对地理教学的“整体质”、“系统质”加以研究,才能找出合理的地理方法结构和有效地理教与学方法的标准。因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培养的核心,是现代地理教与学的重要任务。
三、“流域的综合治理”教学采用系统思维的必要性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流域自身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系统——流域系统,它是一个以水为媒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完整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巨系统,它是以人为主体、以流域为依托、要素众多、关系错综、目标功能多样的一个多层次、多变量、时间和空间相协调的耦合系统。而构成流域系统的三个不同性质的子系统——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各自又是复杂自适应系统,有特殊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它们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又受到其它系统结构、功能的制约。因而,流域系统表现出强烈的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这是系统的特性,也是系统思维的特性。所以,进行“流域的综合治理”的教学必需紧扣这一特性,运用系统思维来认识流域系统。
四、“流域的综合治理”教学强调系统思维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流域及流域经济、流域环境的概念又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除具有基本的自然、社会、经济构成要素外,还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由此,树立流域可持续发展观,从流域环境与发展统一的角度考虑,基于流域生态系统、流域经济系统和流域社会系统的复合巨系统管理,实现流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流域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人类在改变其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系统产生了影响。所以,社会系统在流域复合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其主体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得到很好规范,才能保证流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课程就是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能在科学认识(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能从自身做起,为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尽责尽力,这是地理课程的价值所在。
五、“流域的综合治理”教学运用系统思维的途径
系统的功能不能归结为各个要素单独功能之总和,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分要素功能之总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密切的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探讨地球表面多因素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综合联系。我国有众多的大河,长江、珠江、黄河、淮河、澜沧江……等流域的整治、开发,都涉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河流的开发利用,又要关注河流的综合治理;同时,还涉及上、中、下游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更具整体性。选择“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为目标,在使学生学习将地理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系统分析研究的能力。
由于各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相同。因此,本节课并不只是某一流域开发建设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也就是说,以某一流域为范例,初步了解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运用系统思维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下:首先,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其次,进一步分析该流域各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的有利因素以及制约因素,并根据其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该流域发展的方向——说出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根据其制约因素探寻其综合治理的对策。
系统是不断演化的,系统存在于过程之中。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有多次出现的节奏性演变规律,有构成地理环境各种物质的演变规律,还有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演变规律。根据系统的演变,不仅要了解它的过去,看到它的现在,还要预测它的未来,要选择最有利于人类和环境相协调的方案,确定地理系统内不同等级、层次的要求和发展目标,以达到总体功能最佳的目的。一般而言,河流的开发、整治主要是围绕水利建设而展开。只是由于各河流流域的地理条件和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水利建设上各有侧重。即使同一条河流,上、中、下游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各不相同,各河段的水利建设也有很大差异。在以某河流为例说明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时,适当介绍一些其它河流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情况并作比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关于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问题,并确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观念。同时还应注意到,水利工程为满足人们对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的需求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外,水利工程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水利工程也明显对流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目前,许多流域环境问题由水利工程引发。因此,在对流域系统的认识过程中要重视整体思考,注意在整体的前提下具体研究解决局部的问题。正确处理系统的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确保系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最优。
高中地理课程地理能力的培养应突出地表现在:就不同尺度地理空间的地理现象提出问题;从多种地理信息源有效地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整理与分析给出自己的解释或得出基本结论,进行合理推测并加以检验;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与方法等。系统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系统分析,形成清晰的地理概念,明了地理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果联系,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变化趋势,从而获得地理理性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列尊、李芒、游开明.给予复杂适应性系统思维的教学系统设计[J].理论探讨.2006.9.
[2]张文兰.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思索与浅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