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亚琪 用镜头定格历史

2015-11-25 11:13梁伟
中华儿女 2015年16期
关键词:老兵抗战志愿者

梁伟

2015年7月18日,一场名为“大陆老兵”的摄影展在台北阮义忠影像空间开幕。此次展出的20幅照片记录了如今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国民党老兵的近况。拍摄这组照片的是葛亚琪,一位29岁的摄影师,同时也是“我们爱老兵”公益组织的志愿者。

葛亚琪在展览感言中说:“当我推开山村小屋的木门,一位高瘦的老人正站着看书,他孤寂的背影让人怜惜,而转身之后显露的勋章又证明了他的遭遇:年轻时参加抗战,后被迫害,村里人的冷眼相对,甚至连小孩都把他当做坏人。于是,当志愿者们把自制的抗战纪念奖章戴到他的胸前,他就再也没有摘下来过。这是我用相机定格的第一幅老兵照片,正是从那时起,我与抗战老兵结下了因缘。”

1986年出生的葛亚琪是杭州《都市快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在一次采访了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后,让他开始关注“老兵”这个群体,并由此关注到了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

后来,葛亚琪联系到了杭州“我们爱老兵”志愿组织,开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访、拍摄老兵,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他拍摄了60多位生活在杭州周边的抗战老兵。他说,这些老人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却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青春投入滚滚抗日洪流之中。如今,大多数的人早已化为尘土,幸存者也都八九十、上百岁了,很多老人还受到病痛、贫困的折磨,而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得到国家、社会的认可。

拍摄抗战老兵以来,葛亚琪也经常受邀去进行讲座,讲述他拍摄的照片背后的故事。他说,自己拍这些照片的目的并不只是希望大家去资助、捐钱。“现在幸存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在世的也大多是风烛残年,他们在物质上需要的资金是有限的。我更希望藉由这些照片提醒人们记住那段历史。”

葛亚琪说,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关于抗战那段历史的内容是很简略的。很多年轻人是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影视作品中来感知抗战历史的。而现在的很多电视剧则完全不尊重历史,“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石头击落飞机”……完全把抗战史娱乐化了。葛亚琪说,不光是自己,许多记录抗战历史的摄影师,都是为了让人们铭记我们是怎么打赢这场战争的,打鬼子并不是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手到擒来,是非常艰苦卓绝的。现在,葛亚琪已经不光是拍摄老兵,他也成为了“我们爱老兵”志愿团队中的一员。但令人遗憾的是,志愿者们发现老兵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老兵离去的速度。可能这个星期刚刚完成认定,下星期去送物资,老人已经去世了。“7月份杭州这边有十个老兵先后去世”,葛亚琪的声音有些低沉,他说,每个老人离去,志愿者都会去为他们送行。

“现在在世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都在八九十岁了,等到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还在的还能有几位呢?”葛亚琪说,他会把这个和时间赛跑的公益事业继续下去,希望拍摄一百位老兵,让老人们在晚年能得到肯定,找回自己应有的尊严。“很多老人在后半生一直被误解,被当成坏人,当我们找到他的时候,给他戴上我们制作的勋章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的一生值了。”

92岁的周福康站在自家院子里。17岁参军的他1945年随军到台湾接受日军投降,在那里认识了日本女教师边见须惠子,二人日久生情,但错误的时代让他们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临别时,边见对周福康说,自己是战败国的女人,配不上他。后来,周福康听说,边见乘坐的船在去日本的海上碰到了水雷,生死未卜。1947年,周福康的部队被调回大陆,他在战斗中被俘,两年后回乡。1955年周福康又被认定为反革命罪,判刑15年,到内蒙古乌兰农场改造,20多年后才回家。现独居于祖上老宅,以捡废品为生。

独臂抗战老兵詹春松孤独地走在养老院里。1944年,20岁的詹春松在桂林战役中炸伤截肢,却因此死里逃生,他所在的团几乎全军覆没。解放后的数次政治运动,詹春松都受到了冲击,因此儿子和儿媳对他不孝。2015年3月5日,詹春松因长时间没有进食导致器官衰竭死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此前他一直靠志愿者的资助住在养老院里,直到被查出患有肺癌才被儿子接回家等死。去世前两天,他被志愿者送到医院,但为时已晚。

浙江桐庐县的一座山上,88岁的抗战老兵叶增炎独自住在没有通电的小屋里。1943年,在亲眼目睹了父亲被杀和妹妹被强暴致死后,年仅15岁的叶增炎写下血书要求加入部队抗日,并被国民革命军28军62师破格录取。1944年,叶增炎被调任至71军88师,参加了攻打龙陵的战斗,他多处负伤。抗战胜利后,叶增炎与时任88师师长彭锷之女彭木兰结婚。然而一场战斗中叶增炎身负重伤,被误传阵亡,年仅18岁的新婚妻子在接到通知后,当晚便饮弹自尽。为了弥补为自己殉情的爱妻,叶增炎终身没有再娶。

猜你喜欢
老兵抗战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老兵
流离失所老兵的“天使”
志愿者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老兵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