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利贝拉的宗教奇迹

2015-11-25 11:15葛剑雄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火山岩埃塞俄比亚岩石

葛剑雄

我曾在四川乐山观赏过用整座山峰凿成的80多米高的大佛;也曾登上昆明西山,赞叹过在一块岩石上雕镂成的龙门。虔诚的宗教信仰往往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驱使信徒去完成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当我走进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的梅法哈尼·阿莱姆教堂时,还是被难以置信地震惊了——这座高1 米、长33 米、宽23米,有28根石柱的大堂竟是在整块岩石上凿成的!而这样的教堂除了梅法哈尼·阿莱姆外,在拉利贝拉还有11座之多!

尽管我事先看过一些资料,但是抽象的数字并没给我太多的意外,何况我这一路经历了很多阿拉伯、迦太基、希腊、罗马、埃及、努比亚的历史文化遗迹。而且前一天傍晚我们的车队曾经过它门前的公路,看到的只是一片像建筑工棚一样的铁皮屋顶和脚手架。只是当我在晨曦中沿着在岩石上凿出的台阶一步步下降至教堂大门时,我才感受到它的巨大和宏伟。

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拉利贝拉国王控制着今埃塞俄比亚北部和周围的广大地区。依仗强大的国力,这位笃信基督教的国王集中5000名工匠,花了30年时间凿成这批教堂。1221年国王去世,他的遗体就葬在其中的戈尔戈特教堂。但此后,这些教堂长期沉睡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荒莽之中,不为外界所知。直到一百多年前被一位德国探险家偶然发现后,才慢慢出现了旅游者,或许正因如此它们才得以保存至今。1978 年这片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留存的教堂和周围的环境得到保护和修复。现在覆盖在这片教堂上的屋顶和脚手架,就是为了抵御风沙烈日的侵袭。此外,每座教堂都有专人看护,教堂内部不允许用闪光灯摄影,部分区域不对游人开放。

拉利贝拉一带覆盖着很厚的火山岩,这些教堂按地形地势集中分布在三处。同一处的教堂之间都有地道、深沟或岩洞连通,形成一个整体。从它们的形状、结构和周围的地貌观察,都是先选择合适的岩石凿成整体,然后再雕凿其内部结构的。因此这些教堂的每一部分,除了木门,都与整座山岩连成一体。这些教堂与其说是建筑物,不如说是鬼斧神工的巨型工艺品,并不因为材料的单纯而显得呆板。如果说阿莱姆教堂是以大取胜的话,其他教堂则各有千秋。就在离它不远的一处山坡上,你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十字架,穿着白衣的教徒正围着它祈祷。走近时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深入地下20多米的十字形教堂,远处看到的只是它的屋顶。它与四周由深沟分隔,且有地道连接其他教堂,还有通道进入旁边的山村。被称为“红色教堂”或“红墙”的埃曼纽尔教堂,其外墙都是红色火山岩,而这些岩石又被雕琢得像木材一般,可以看到线条分明的横梁和门框。玛利亚教堂内部的装饰更加精美,天花板和拱券都以浮雕和彩色组成形态各异的图案。而那座双子教堂外表上连成一体,进入内部后却发现是两个结构不同的大堂,中间有地道相连。

当年拉利贝拉国王动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造就如此奇迹,固然是出于宗教虔诚,但也是天时、地利使然,既为形势所迫,也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

从公元7世纪后,阿拉伯人大规模扩张,伊斯兰教的影响逐渐遍及西亚、北非,并向南渗透,处于今埃塞俄比亚北部一带的基督教徒受到极大的威胁,他们与基督教世界的联系被隔断,朝圣活动被迫中止。为了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也为了生存,一些教徒只能将教堂迁往高山之巅或岩洞之中。拉利贝拉教堂群的建造正适应这样的需要,无论是教堂的构造和相互间的联系都反映了防卫的考虑。当我们沿着一条20米长的地道来到一处出口时,前面还有一段地道可以进入一座教堂内部,但那段地道的两端都可以关闭,显然是为了确保安全。另一方面,这一带到处覆盖着厚厚的火山岩,缺乏适用的木材,否则拉利贝拉以同样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建造更大、更多、更壮观的教堂。但如果这里没有火山岩而是坚硬致密的花岗岩,或者火山岩已经风化、破碎,那么拉利贝拉就只能望山兴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一非洲奇迹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也是这一段历史的忠实记录。

猜你喜欢
火山岩埃塞俄比亚岩石
库克岩石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真假月球岩石
环球图说
“融入”的拍摄
TRAINING WHEELS
岩石背后伸出的巨爪
浅谈火山岩区铀成矿与火山岩浆演化、构造、蚀变的关系
火山岩体追踪识别及其在气藏有效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