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作品交响音画《走近贵州》研讨会在黔举办

2015-11-25 21:31
艺术评鉴 2015年22期
关键词:贵州创作音乐

刘庆简介:

刘庆,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文化部优秀专家,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获得者,国家一级作曲。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2012年作为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被文化部通报表扬。

从陕西省庆祝建党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党旗颂》到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永远的旗帜》,历时二十年,他一直担任总导演。此外,他还担任陕西省历次国庆大型文艺晚会;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艺术节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历届东西部经贸洽谈会大型文艺演出;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重建三十年大型纪念晚会;陕西演艺集团“春天系列”迎新春主题晚会总设计、总导演、作曲等。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总策划、总导演、作曲、创作等各类奖项近百项。

2015年10月15日,陕西著名作曲家刘庆为贵州无偿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交响音画《走近贵州》研讨会在贵州省文联举办。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演艺集团的有关领导以及我省部分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

研讨会首先由主持人柴永兴(省音协副主席、秘书长)介绍了这部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刘庆与贵州的缘分源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在贵州举办培训班的机缘, 2015年5月18日至26日,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主办、贵州省文联协办的第六期全国文艺家高级研修班在贵阳举办,刘庆便是其中的一位学员。学习期间,研修院除了开设课堂教学外,还组织学员们赴遵义会议会址、中华布依第一村寨贵定音寨、猴场会议纪念馆、草塘古戏楼等地进行采风创作、现场教学,短短数天,贵州这片红色的热土、壮美的山河和淳朴的民风给参加研修的文艺家留下难忘的记忆和创作的冲动,刘庆老师在结业典礼上表态说:“贵州的真山真水真情感动了我,也激发了我为贵州谱写交响乐的热情,将为贵州创作一部交响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良性循环,将来有更多的优秀文艺家来谱写和歌颂这片美丽动人的好山好水”。历经三个多月,刘庆老师反复查阅贵州的音乐资料,并结合自己对贵州的记忆及感悟,创作了交响音画《走近贵州》。

接着,刘庆为大家介绍了作品的基本构思:交响音画《走近贵州》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苗岭秀·山河》:乐曲反映出这里的山河雄浑俊美,这里的人民质朴无华。昨天孕育了中国火种,今天将这动人的故事传颂追随。多少眷恋、多少豪情、多少赞叹、青史永垂;第二乐章《旭日升·希望》:乐曲反映出贵州的生态环境,绿色葱茏中拥抱着希望,青山碧水里隐含着蓬勃,晨曦的大地刚刚复苏,露珠的眼睛在朝霞中闪烁,回眸长河、今日风雨、明朝高歌;第三乐章《百鸟啼·和谐》:反映多民族和睦水乳交融,多姿多彩的贵州靓丽升平,瀑布浇灌出乐土,真诚相拥着天空,山歌描绘出畅想,热舞潇洒着快乐,万物和谐的世界,永驻心灵的彩虹;第四乐章《报新春·升腾》:反映出多彩贵州的秀美山川伴随着大地升腾,贵州一路欢歌,怀着美丽的中国梦,走向复兴,走向征程,走向阳光,走向明天。

在欣赏完刘庆的作品之后,与会人员就跨省院团的合作、跨省音乐家的创作形式,以及《走近贵州》作品的元素、结构、层次、感情、风格等多角度地进行了探讨,也引发了关于跨省合作、激发贵州音乐人的创作热情,以及院团建设、城市建设等文化方面的思考。

顾久(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非常感动,这里就想说三个词,一个是欢迎。欢迎像刘庆老师这样的音乐家来到贵州,为贵州创作这么好的音乐作品。第二个是感谢。刘庆老师对贵州感情,以及在这片土地上激发的创作激情,在市场经济时代,能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感谢刘庆老师的艺术修养,支持贵州文艺的创作。第三个词是传承。希望刘庆老师的这种精神以及好的作品在贵州开花结果。

汪信山(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省剧协主席):刘庆老师在贵州期间,去到了遵义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等地,刘庆老师说,他看到这些文化有种想下跪的冲动,仿佛贵州这一山一水一物都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的文明。我想这就是刘庆老师对文化的尊重和膜拜,也是刘庆老师在艺术创作中紧贴大地的情怀。把这个作品包装好、推出去、传下去,是省文联下一步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我相信,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在贵州演艺集团、贵州省歌舞剧院的努力下,在各位专家朋友的帮助下,一定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李崇明(省文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在研讨会上再次回顾了刘庆在贵州的学习与采风创作过程。

赵季平(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来函):刘庆是我多年的朋友,也是在演奏家的基础上努力学习音乐创作的学生,这几年也有许多作品问世并受到好评,这次为贵州写了四个乐章的乐队作品《走近贵州》,实属不易,我祝这部作品成功!

夏青(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导):刘院长的音乐非常有画面感,在听他音乐的时候很多舞蹈画面就在我脑子里闪现。我是第一次来贵州,但是听了刘院长的这部《走近贵州》,我能感受到贵州山的雄壮,水的清澈,这些感受应该来源于刘院长被贵州山水的真情所感染。研讨会后,我们将到贵州的一些地方采风,我相信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了解贵州。

韩贵森(原贵阳市音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刘先生的精神十分可嘉,对贵州的音乐工作者是一个很好的鼓舞和鞭策,作品有气势,脉络清楚,也运用了一些贵州元素,也许是因为了解不够的原因,在贵州民间音调的使用上略显不足。

黄承志(音乐制作人、国家二级作曲):刘老师为贵州无私奉献,创作此曲,可谓音乐界的“活雷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感觉作者对贵州还不是很了解,民族元素的使用上还不是很到位。

张泉(省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二级作曲):贵州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是贵州的亮点,雄伟磅礴、温婉秀美兼而有之,作品名为《走近贵州》,民族特色或者说贵州特色不够,把握上也欠准确,显得主题不够鲜明。乐曲富有激情,但如有些对比可能会更好。可适当考虑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的使用。

周正军(省音协副主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作为一个省外作曲家,无偿为贵州创作交响音乐作品,精神难能可贵。这部作品气势宏大,具有较强的交响性。旋律优美、流畅,听起来亲切感人,通俗易懂。这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创作态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虽然还只是一个小样,但管中可以规豹,作品已经具有很好的雏形,如能更多将贵州少数民族“芦笙节”、“跳花坡”、“对歌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场面通过音乐进行展现,并在适当位置增加贵州特色民族乐器音色,作品将更加多彩。

唐德松(省音协副主席、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

贵州有20多个民族,17个世居民族,7个主要世居民族。不可能在乐曲中都予以显现,也没有哪个民族的就可以说代表了贵州,因此,在作品的民族特色上,不必苛求一一展现。作者根据自己的印象和感受来创作,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不要概念化、模式化,或许作品叫“感悟贵州”之类的更贴切。从结构上说,作品更接近于组曲或套曲,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交响曲。

罗舒(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这次研讨会让我看到了文艺院团的重要性,有了乐团,一个省的演绎事业才有了基础、灵魂,乐团能充分展现音乐艺术的张力和水平,陕西演艺集团在这方面的工作值得我们学习,同时,陕西省演艺集团的领导能亲自抓创作也非常值得贵州所有演艺集团学习。非常感谢刘庆老师为贵州创作作品,我听了这个作品,觉得作品结构严谨,既大气磅礴又不失行云流水的细腻。作品引发了我的对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思考。

丁盛(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展现了贵州的山河,贵州山美水美,以及多民族和谐相处,体现了外省艺术家对贵州的感受,希望文联、剧团高度重视和关注这类作品,推广、提升这类作品。这是推介贵州,以及相互间交流的很好的方式。

周蕾(省文联艺术研修院院长):《走近贵州》这部作品结缘于我们举办的培训班,培训班的初衷也是希望能更多的推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在贵州期间,刘庆老师非常激动,常常被贵州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所感动,在外出实地考察时,刘庆老师总是掉队,他总是在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地方细细的感受贵州生活。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太好了”“太美了”。

宋世琼(音乐时空杂志社总编、副编审):首先这部作品的创作让我很感动,刘庆老师作为一个音乐大家,无偿的为贵州创作交响乐,值得我们点赞。这部交响乐体现了刘庆老师对贵州最初的感受,整部音乐跌宕起伏,层次分明。刘庆老师为我们抛了很好的一块玉,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推出这部交响乐的同时,带动贵州音乐的创作。

赵旭(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我不太懂音乐,但我在这部作品中听见了贵州流水叮咚响的细腻,感受到了贵州大山的巍峨。刘庆老师的作品几易其稿,我觉得每一稿都很珍贵,随着对贵州的不断认识,每一稿都能体现刘庆老师“走近”贵州的足迹和感悟。“走近”贵州不是驻足,而更多的是行走,“走近”也意味着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现在很多艺术门类在不断整合,音乐也可以与文学整合,第一稿与最后一稿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如果用文学的手法,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记录了一个大山外的音乐人如何一步一步走近贵州,并探寻贵州的一部完整作品。另外,这次跨省的创作方式,也引发了我从文化学方面的一些思考。作为大山外的音乐家,如何认识贵州,以及贵州的音乐家所认识的贵州?贵州要展现给世人一个怎样的面貌,世人又是从哪些方面接受贵州、认识贵州、感悟贵州的?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对于我们的文化建设、城市建设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雯(省音协副研究馆员):刘老师《走进贵州》这部作品,以远距离的视角抒发了作者对贵州这片多彩土地的赞美之情,四个乐章中熟悉的贵州音乐元素结合多元的创作手法把作者的情感通过音符传递给听众,感情真挚热烈,无疑给本土作曲家们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启发。

刘洪英(省音协副主席、铜仁市音协主席、教授)从交响音画《走近贵州》的作品创作,可以看出作曲家对大美贵州、多彩贵州“映像”所投入的真挚情感及丰满热诚的内心。作品通过四个乐章的结构布局、音乐本体内语汇技法的创作手段、非音乐性素材的使用、画面感视觉感音响的呈现以及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给听众呈现了一幅最美贵州的山水画卷及丰富的多民族风土人情的“映像”。

柴永兴(省音协副主席、秘书长):近年来交响乐创作一直是音乐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特别是现在一些年轻的作曲家,注重创作技法运用,忽视音乐美的本体;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使得听众不愿意听、指挥不愿意排、乐团不愿意演。听刘庆先生为贵州创作的《走近贵州》则完全不是那样的情况。他的音乐像水一样地自然流畅,有激情、有向往,有贵州的民族风情、有贵州的自然风光!我认为这种创作理念,是现在更多人民群众的美学追求。

刘庆专访

《音乐时空》:您是在贵州参加培训班时与贵州结下了缘分的,能说说您当时的想法吗?

刘庆:2015年5月23前后,由中国文联研修院组织的“全国第六届高级文艺家研修班”在美丽的贵阳举办,学习期间组织者带大家实地采风,从红都遵义到布依山寨,从猴场古戏楼到当代新瓮安……短短数天,贵州便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和创作的冲动。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讴歌这方水土和人民,他们的故事和奉献,他们的生态与和谐,必将与山河共存。自己深知才疏学浅,但激情难抑,苦思几日,于是有了在研修院结业大会上自己代表第二组的表态:为贵州创作一部交响乐。豪言一出,压力自来,由于初到贵州,对当地风情、音乐、人文、历史等等,虽历历在目但只是皮毛,走马观花一闪而过,并没有真正的投身这片厚土,三个月来,我在写作中反复查阅了贵州大量的音乐资料,并结合自己对贵州的碎片式记忆及感悟,才完成交响音画初稿。

《音乐时空》:研讨会上,大家都被您的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我们也非常珍惜您对贵州的这份深情,您希望这部作品在贵州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庆:我也只求能为贵州做一点实际工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作用,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优秀艺术家来谱写和歌颂这里的好山好水。

《音乐时空》:您常说,贵州的山水感动了您,能具体说说吗?

刘庆:那太多了。就拿猴场的戏楼来说,雕梁画栋、青瓦灰墙、飞檐翘角,显得是那么的巍峨、庄严,这就显示了一个城市对文化的态度,体现了文化在一个城市的地位。那些挂落、斜撑、雀替、花窗让我舍不得离开。还有青岩,我们的队伍一直朝前走,我悄悄的停下来,坐在小餐馆里,品尝美食,还小酌了几杯,那种小镇的惬意和情趣让我非常享受。

《音乐时空》:您的这部作品大气磅礴,其中细节并不局限在贵州某一个具体的民族元素上,您在研讨会结束后的再一次贵州采风中,会对这部作品有改变吗?

刘庆:从构思到小样完成,不过才三个多月的时间,仓促之意是难免的。再一次深入到贵州各地采风,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认识,研讨会上贵州各位专家学者提到意见也非常好。我想,我还是会把我对贵州的认识,对贵州的真实感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出来,我也希望这部作品得到更多人的接受。

《音乐时空》:贵州的民族音乐非常丰富,您对民族音乐与国家表达有什么看法吗?

刘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瑰宝,不断的继承、弘扬、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应有的观念和责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贵州创作音乐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音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