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及运作模式研究*

2015-11-25 08:29马佳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海淀区北京市校园

文 马佳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及运作模式研究*

文 马佳

一、学校概况

海淀区实验小学建于1965年,原名花园村小学,1990年更名为海淀区实验小学。学校目前发展为“一校三址”。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在“为学生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搭台,为社会进步服务”办学思想的引领下,秉承“我代表实验,我就是实验”的理念,经历了46年的风雨历程,造就了实验小学的辉煌业绩。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主线,以课改为龙头,以教研、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以“改革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机制,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育质量”为发展方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学校以抓常规管理促质量,抓校本培训上水平,抓特长培养创特色,为教师、学生成长搭建平台。

近年,海淀实验小学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最高办学水平十佳小学”“影响北京教育的常青树小学”“最值得家长信赖的寄宿教育品牌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小学”“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海淀区中小学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是海淀区首批“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

二、核心特征

随着学校的发展,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校目前已经建成“一校三址”的网络格局,三校光纤互联,校内环境是百兆。校园网通过教育信息网和网通二条光纤接入因特网,出口总带宽达20 Mbps。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信息点,8个网络服务器,提供校园网的各种应用。全校共有教室、实验室和专用多媒体教室100个,均已经配备多媒体设备,并通过校园网接入因特网;另外,学校还配备了4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互动教室3间,多功厅1间,视频会议室5间。

图1 学校计算机教室

随着校园网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校园网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目前我校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有CMIS学生管理系统,NBC协同办公系统,资源管理平台和学校网站(www.hdsyxx.net)。

在人员信息化培训上,实验小学建立了良好的三级培训机制,领导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任课教师培训。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定期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学习研究氛围,为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1.3D数字互动多媒体教育平台

3D数字互动多媒体教育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校园的延伸。我校数字化校园——3D数字互动多媒体教育平台是学生的校外成长平台。考虑到安全性,定位为学校的移动互联网私有云平台。此平台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和连续性,模块添加升级高兼容性,可实现跨网络支持多种应用平台,支持多种主流移动终端。它融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和虚拟现实为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采用3D的形式,增加了本平台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但又以培养、教育学生为主。

(1)资源整合

校内众多的信息资源,散布于各种应用系统、网站、部门以及不同的硬件设备中,对于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数字校园整体性能实现的核心和基础。通过信息的标准化、对各种数据及其管理、使用权限的汇总分析、对共享和交换需求的充分理解,以及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实现,实现校内资源的准确获取、高效管理、有序控制、可视化提供和深入挖掘。通过统一的平台以多样的形式提供给不同类型、不同权限、不同需求的校内外用户。

(2)服务整合

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基础支撑平台和新的业务的建设和整合将协助学校扩展服务范围,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对服务资源的充分利用、管理和有效投放。服务的整合包括:各种服务的集成和管理机制建立,通过统一认证实现单点登录,结合服务引擎、内容和服务导航、搜索引擎等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获取方式,提升最终用户的使用体验。

(3)建立网络教育

利用数字化校园——3D数字互动多媒体教育平台传递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多样化的教学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者可以更容易、更迅速、更生动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2.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通过规范化参与应用交换的数据对象、标准化交换过程,简化校园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整合,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针对数字化校园软件项目成立专门的运维服务中心,解决教师、学生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统一服务。

3.数字教研

系统和平台有效的拓宽了教研活动的空间和渠道,使学校各学科的教研空间更加开放,渠道更加广泛,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时效。

三、运作模式

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实验小学电视台节目制作对学生起到的德育教育作用,使校园电视台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教育发展。

1.信息化网络传输实现同步

每周二中午,学校校园电视台播放半小时节目的时间,节目内容多为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及学习生活制作的贴近学生的栏目。3个校区,近五千学生正是得益于实验小学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同步观看,同步接受教育。

2.使德育教育变无形为有形

2010年,学校重建电视台,占地200余平方米。电视台拥有高清演播室专用摄像机、非线性编辑、放像机、调音台、特技台、监视器、计算机、无线通话、采访话筒、有线电视直播设备;字幕机、提词器等设备,电视台每周播出节目时长30分钟,深受学生喜爱。

图2 摄制间

校园电视是最佳的宣传形式和手段。如今,电视台栏目设置有三大类:综合性电视内容、专题性内容和电影剪辑。其中综合性电视内容包含6个版块,分别是:校园零距离(新闻性)、成长加油站(公益性)、听说很好看(知识性)、你该怎么办(答疑性)、走进奥妙屋(知识性)以及你拍一我拍一(个人才艺)。

图3 演播室

红领巾电视台集中了报刊、广播、板报三者宣传形式的优势,它能及时生动地反映校内外重大消息。校园电视不仅是宣传教育的窗口,同时还是一个培养学生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基地。

校园电视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感受了生活,触摸了世界,受到了教育。在校园电视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们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校园电视也培养了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今后,学生将会通过校园电视这个窗口,真正做到“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正成为一个关心自己、关心他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新时代少先队员。学校也会一如既往地把校园电视作为课改的主阵地,继续改进,勇于创新,开辟更多的栏目,让校园电视在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信息

马佳,本科,小学高级,宣教副主任。海淀区实验小学,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群体课题《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海淀区北京市校园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建校60周年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飞吧!少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