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忠,朱晓军,张 涛(海军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33)
新型舰船舰员级维修能力的建设方法探讨
罗 忠,朱晓军,张 涛
(海军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33)
针对新型舰船遂行中远海任务期间,舰员级维修任务重、组织实施难度大等特点,开展了新型舰船舰员级维修能力建设方法研究。首先明确了舰员级维修的主要任务,并对舰员级维修能力进行了分解和描述,其次总结了舰员级维修能力的基本发展规律,分析了新型舰船舰员级维修能力的使用需求,最后提出了舰员级维修能力建设需求和基本阶段。
舰员级维修能力;新型舰船;建设方法
舰员级维修是舰船装备三级维修作业体制的基础,是舰船形成、保持和恢复战斗力的核心和关键。舰员级维修是指舰船服役期间,由舰员对执掌装备实施有效的故障监测诊断、维护修理、器材保障以及其他技术勤务保障,使装备保持良好技术性能[1-2]。随着我国新型舰船陆续入役,舰船执行中远海任务越来越频繁,特别是新入役的大型水面舰船遂行远海任务期间,舰员需具备以往舰船的部分中继级或基地级维修保障能力,以便及时对舰船装备故障进行抢修,舰员级维修的任务重、组织实施难度大。因此新型舰船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主保障能力,对舰员级维修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新型舰船舰员级维修能力建设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依据新型舰船装备保障需求,参照舰员级维修相关规定,并结合以往舰员级维修经验,舰员级维修的主要任务可以总结为:舰上舰员级维修队伍运用规定的组织管理方式,利用舰上配置的维修设施、修理检测设备及工装具、技术资料和器材等维修资源,在舰上装备现场、维修舱室、甲板、通道等场所,开展舰船装备的故障预防、故障检测、故障分机或部件的更换、线路和管路、结构件的修复、简易故障分机或部件的拆卸修理、以及主要装备简单故障的原位修复[3]等工作。
平时,舰船装备舰员级维修以装备的预防性检修、故障修理、检测诊断、器材管理、战备训练等任务为主,兼顾计划修理的自修助修任务;战时,以装备的自救、抢修为主,兼顾战备检修任务[4]。
从舰员级维修主体、对象、资源的相互关系,以及作为约束条件的规章制度出发,将舰船装备舰员级维修能力物化到建设要素上,明确舰员级维修能力形成的阶段过程和相对应建设措施,见图1。
图1 舰员级维修能力分解和描述
1)从“会修”层面进行分析,应加强舰员级维修队伍建设,涉及维修培训教材编印、维修培训、技能鉴定与资格认证、维修训练、竞赛比武等工作。
2)从“能修”层面进行分析,应注重舰上维修保障资源建设,涉及舰上维修设施、设备(含修理工装、仪器仪表、检测设备)、技术资料(含维修手册、维修作业指导卡、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维修器材、远程技术支援建设等工作。
3)从“要修”层面进行分析,应完善舰员级维修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激发舰员级维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舰员级维修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1舰员级维修能力发展过程分析
舰员级维修能力的核心是舰员准确辨识技术保障需求和有效运用技术保障手段方面的技术能力,即达到“会修”和“能修”。这一能力的基本发展过程如图2所示。具体是,伴随装备使用而逐步暴露故障,伴随故障的消除而不断积累经验,伴随经验的总结而逐步掌握技术保障规律。在装备故障率相对较低的舰船服役初期t0-t1时间段,舰员级维修以掌握装备的结构、原理和性能,做好维修技术准备为主要工作;在舰船服役后的t1-t2时间段,常发故障基本暴露,在首个的任务期内可能发生的故障基本清晰,解决常发故障和保障典型任务的能力已经形成;在服役后的t2-t3时间段,概率较小的故障偶然发生,通过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舰员级维修能力不断提升。t3时间以后,部分寿命较短的装备或装备部件逐步进入老化期,全舰故障率呈不断增大的态势,通过集中解决故障和消除退化,进一步提升舰员对装备的深度修理能力。
图2 舰员级维修能力发展的基本过程
3.2舰员级维修能力使用需求分析
舰员是舰船在航技术保障的一线力量,具有保障及时、节省费用等优势。根据舰员级维修保障能力发展规律,新型舰船对舰员级维修保障力量提出了4类使用需求,如图3所示。
图3 舰员级维修能力的使用需求
1)舰船入役后t0时间点前,为发挥装备的效能、及时消除装备故障诱因、维持其作战使用能力,需要舰员开展装备操作使用、运行状态检查、异常状态调整、维护保养等工作,并为保修人员的舰上工作提供舱室和设备保障及人力协助,必要时出借随舰备件。
2)在t0-t1时间段,在保修期内的航行检修期间,舰员应当继续为保修人员开展故障设备和故障件的舰上修理等提供舱室、设备、材料和人力保障;在其指导下承担力所能及的航行检修任务;保修期结束后,装备的所有修理都需要费用支持,为降低维修保障费用,舰员应该尽其能力承担装备的故障修理工作,重点是各类安装接口简单的设备附件和部件的更换。
3)在t1-t2时间段,伴随着舰员级维修能力的增长和减少可修器材消耗、节省保障费用、增强海上自持力等要求的落实,除故障件更换外,还需要舰员拆装修复结构简易的故障件。
4)在t2-t3时间段、以及t3时间点以后,伴随着舰员级维修能力的持续增长和进一步减少伴随保障人员以提高舰船自持力等要求的落实,舰员应当针对一般故障和常发故障,自主开展原因排查、修理方案制定等活动,逐步减少对伴随保障人员的依赖。在舰船首次等级修理期间,为了节省维修费用、保持并进一步锻炼舰员级维修能力,舰员应该承担相应的助修活动。
3.3舰员级维修能力建设需求和基本阶段
根据舰员级维修能力发展规律,以及新型舰船舰员级维修能力使用需求,确定新型舰员级维修能力的建设需求和基本阶段,如图4所示。
图4 新型舰船舰员级维修能力建设需求和基本阶段
1)舰船入役后t0时间点,初步形成舰员级维修能力。构建完整的舰员级维修队伍,舰员应掌握职掌装备的结构组成、战技性能、操作使用和保养要求等,并开展装备操作使用、异常状态调整、维护保养等,判定装备是否正常,提出检察和修理方面的要求。
2)t1时间点,具有形成舰员级维修能力的基本条件。舰员应具有自主开展装备维护保养得管理和技术能力,学会系统层面的故障排查方法。
3)t2时间点,形成接近舰员级修理工程范围要求的能力。舰员应具有根据装备的运行参数判定装备是否正常、准确描述装备故障现象,提出相对具体的维修支援请求的能力,并进一步掌握装备级故障排查方法。
4)t3时间点,基本形成舰员级维修能力。舰员应基本掌握一般性故障的排查方法,能够针对常发故障,形成有针对性的修理方案。
5)t3时间点后,全面达到舰员级修理工程范围规定的能力。舰员应掌握装备常发故障的排查方法,基本不需要研制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能够开展全面助修活动,在执行近海短期任务时,不再需要伴随人员一同出海。
在明确舰员级维修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将舰员级维修能力物化到建设要素上,并从“会修”“能修”和“要修”这3个层面上对舰员级维修能力进行了分解和描述。然后,从“会修”和“能修”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舰员级维修能力发展过程、使用需求、建设需求和基本阶段的分析,得出结论:从新型舰船入役开始,经过5个阶段后可形成全面的舰员级维修能力。
[1] 李靖, 陈浩. 舰员级维修知识管理体系研究与构建[J]. 价值工程, 2012(28): 284-285.
[2] 李靖, 魏军. 舰员级维修知识管理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 9(2):36-38.
[3] 蒋世明,张文瑶,候大志. 某型柴油机设备原位修复技术研究[J]. 中国修船,2011, 24(5): 22-23.
[4] 张磊, 李立纬. 基于FAHP的舰员级维修能力评估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13,33(10): 82-85.
Research on setting method of crew-classed maintenance capability for a new type war-ship is developed because of its heavy task and difficult implementation in the sailing at sea.At first,the major task is made clear,then the crew-classed maintenance capability is decomposed and described,next the basic developing pattern and demands in its use are concluded,and finally,the setting needs and basic stag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rew-classed maintenance capatility.
crew-classed maintenance capability;new type war-ship;setting method
U672
10.13352/j.issn.1001-8328.2015.02.015
罗 忠(1982-),男,湖南浏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舰船装备技术保障。
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