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良
一、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图释考点】水循环(图1)
【疑难突破】
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如表2。
2.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联系四大圈层,并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使地表物质得以迁移;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以补充和更新。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其环节来实现的。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途径: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行为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如平整土地、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考点2:河流的补给
【疑难突破】
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表3)。
考点3: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释考点】(图2)
【疑难突破】
1.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全球大洋可分为几个区域: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印度洋海区及南极洲周围(40°S~60°S附近)等海区,各海区具体洋流分布规律如表4所示。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5)
3.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寒、暖流交汇海域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4.渔场的形成条件分析
(1)寒、暖流交汇海域。一方面海水容易发生搅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吸引大批鱼群到来;另一方面寒、暖流交汇的海域,常有随寒、暖流而来的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在此滞留,因而鱼群聚集,形成大渔场,如世界著名的北海道、纽芬兰和我国舟山等渔场均具备这一条件。
(2)上升流海区。在副热带大陆西侧海域,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洋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养料,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3)大陆架地区。大陆架地区,海水较浅,阳光可照射海底,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鱼类饵料丰富。
(4)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把大陆上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在入海口处鱼类饵料丰富。
三、图像突破
1.河流流量过程图的判读
【图型解读】
河流流量过程图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横坐标一般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一般表示流量或其它要素的数值特征。其类型有曲线图、柱状图及多要素组合图等(如图3、图4)。
【判读方法】
(1)阅读纵横坐标。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刻度大小,特别是有多个坐标时,应明确其代表的地理事物,如图4中的3个纵坐标分别代表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
(2)分析水文特征。①依据纵坐标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②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及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年际变化规律)。
(3)分析河流补给类型。①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河水来源及流域面积,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但同样是雨水补给,也存在地区差异,如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差别很大。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我国东北山区河流。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导致断流。⑥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河流流量,如人类破坏森林等植被使河流汛期提前,流量曲线变化增大;人类在河流上修建大坝使流量稳定,流量曲线变化和缓。
2.洋流图的判读及应用
【图型解读】
常见洋流分布图有以纬线为背景的洋流环流图(图5)、以经纬线或海岸线轮廓或岛屿为背景的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图6)、等温线与洋流分布的复合图(图7) 及立体块状图(图8)等。
【判读方法】
(1)洋流环流图判读。①根据纬度(30°和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②根据洋流环流方向,结合表层洋流分布模式,确定南、北半球;③确定洋流的具体名称及寒、暖流性质;④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图5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图中a为暖流, c为寒流,b为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d为北赤道暖流。
(2)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判读。①根据经纬度或海岸线轮廓或岛屿形状,确定海域位置(南北半球低纬或中纬、大陆东岸或西岸);②根据洋流流向,确定洋流的具体名称及寒暖流性质。如图6为北半球低纬度非洲大陆西岸的加那利寒流。
(3)根据海水等温线图确定洋流。①观察海水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南、北半球;②看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图9。无论是南北半球还是寒暖流,等温线弯曲方向都与洋流流向一致。③根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确定洋流名称并分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图7若表示太平洋局部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则图中虚线洋流的推理过程是:南半球→流向高值(低纬地区)→寒流→中低纬海区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秘鲁寒流→形成渔场、沿岸多雾、气候干旱。
(4)立体块状图判读。注意区别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相关信息。水平面表示海洋表层的洋流及其相关信息,可依据前述方法判断。垂直面表示深层海水的垂直运动,有上升流和下降流之分。如图8,在索马里沿岸,夏季由于西南季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深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垂直补偿流,使索马里沿岸形成寒流。
四、思维建模
河流特征的分析思路。
【典例精析】
(2014年天津文综卷)读图10,回答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至少答出三项)。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河流流域大部分海拔在1 000米以下,最冷月气温接近0℃,因此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B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相对均匀,5~8月较多,因此B城附近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 B城附近河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较平坦,河流上游地区森林较多,因此“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
答案: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
【以例得法】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的正确术语进行描述。
1.分析角度
(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流量、汛期(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是否有凌汛等方面分析。
(2)河流水系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源地、流向、长度、落差、水系结构 (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等方面分析。
2.以例建模(表6、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