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琼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 芙蓉 410128)
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谋求区域和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保护、建设、恢复、调整和管理为重点,在景观生态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为建立区域景观利用优化结构和空间格局,提出景观建设、调整和利用的方案、对策和措施的一种规划模式。[2]浏阳河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两个源流。全长共222 公里,流域面积3211 平方公里,流经浏阳市、长沙县市共40 个乡镇。浏阳河流经湖南农业大学,这也是浏阳河农大段周边环境的最主要特征,其地域特色集中表现在自然地貌、人文底蕴、历史痕迹、使用人群等方面,这也将是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景观生态规划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一)水 浏阳河已与湘江连通,最高水位在35.01 米以上,最低水位在25.35 米,水位变化比较明显。浏阳河的景观生态规划中堤坝防汛防洪是其首要的任务。防汛防洪可采用梯级防御法,逐级减弱浏阳河水位变化带来的影响。分级防洪的基础建设可以与景观游步道相结合,有效地利用了土地价值,实现了景观的多元化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
(二)土壤 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土。土壤肥力不足,土地的利用类型主要是菜地、建筑用地、荒地等。土地的综合利用度不高,大面积荒草地的存在造成了土地的浪费。但靠近河岸部分的土壤肥力较高,主要是由于河流水位变化导致淤泥的沉积。
(三)植被 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区域内部植被种类单一,杂草丛生。区域内栽植的少量乔木和大量小乔分布不均,基本没有形成植物群落感。河岸坡面均是长势疯狂的杂草,景观十分单一且季节变化过于明显。春、夏季基本都是单调的绿色,没有开花植物的搭配,场地使人倍感沉闷,可观赏性不强。秋、冬季则基本呈现枯黄景象,狭长的场地少有绿意,十分荒凉。
(四)动物 浏阳河除了野生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外,也不乏蝴蝶、蜻蜓、白鸽、麻雀等陆地动物的存在。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也是场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反映。
(五)人文历史因素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一大人文因素就是拥有浑厚历史底蕴的湖南农业大学。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 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的整体规划可分为三轴(红轴、香轴、蓝轴)两广场,其中蓝轴与浏阳河的联系可谓密不可分。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整体规划应与湖南农业大学的区域特征有机结合。
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出了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优劣势。优势表现为现存较丰富的野生植被;场地内多种动物栖息;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此外在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下,浏阳河风光带的景观规划必将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场地的劣势则表现为现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植被丰富度有待提高;水体的污染程度深,水质差;提供给附近居民、老师、学生的游赏功能弱。
对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景观生态规划是在现状调查研究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浏阳河农大段的自然生态优势,传承浏阳河、湖南农业大学的历史人文,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措施。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人工干预,有效地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可持续景观,进而达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提高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利用率。
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是整个浏阳河整体规划中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建设浏阳河滨水风光的重要节点位置,其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举足轻重。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为市民、周边的居民以及湖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学生。在对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进行景观规划时需要考虑使用人群对景观生态的需求,并在功能性满足的基础上体现当地的区域特点,做到区域特色与景观生态有机结合,提供区域特色景观环境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使整体结构得以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景观规划目标,对生态景观的建设、调整、利用的建议措施如下:
(一)整体统筹观念 在河流风光带景观生态规划中特别强调运用整体统筹的方法。景观生态规划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涉及自然生态学、风景园林、城市规划、水利工程等多门专业学科。河流即是自然的主题又是人工干预的承载体,如何能够既满足多专业学科的科学指导要求,而又能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运用整体统筹的方法。将浏阳河的河道整治、生态维护、景观营造等统筹规划,在整体统筹的前提下加强局部特色变化。
(二)标识性 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不同于其他河段,在生态景观规划中要突出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地域特征。特别是在长沙市红旗路修建之后,扩大了整个风光带对城市的的展示面,这种标识性就在于让车辆、行人经过此段看到不同于其他路段的风光带特色,而这种特色只属于浏阳河农大段。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标识性景观可以是创造极富野趣的植物群落,可以是色彩对比强烈的铭牌标识,也可以是一组代表湖南农业大学农耕文化的雕塑等等,甚至还可以继续细化到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铺装形式、照明设施方面。
(三)水体的综合运用 一方面,满足河流的防汛要求,由于浏阳河的水位变化较明显,从安全性出发,防汛是该段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在不能降低的河堤的前提下做到分级防洪,将活动场地与堤岸高差的分级处理相结合。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水质管理,保证水源的清洁。适当利用水生植物的进化作用,提高浏阳河水质。同时保护好浏阳河的鱼苗,鱼类的活动是河流生机最有力的反映。河道周边可设置亲水木栈道,或模拟自然的河岸碎石,提供人观赏、游憩的平台。值得强调的是,风光带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在于将河流的景观纳入整体规划中,以河流的自然姿态为景观主体,用波光粼粼富于变化的水景统领全局,周边则辅以其他景观要素的营造。
(四)凸显人文景观优势 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的人文优势明显,集中表现在浏阳河和湖南农业大学这两大要素上。浏阳河不光以弯过9 道弯闻名,她还拥有很多的名家企业、革命历史、诗词歌赋,沿岸的传说更是比比皆是,这些独特的文化足迹深深地烙印在了浏阳河的发展轨迹之中。湖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且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被教育部和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湖南农业大学这片富有灵气的土地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曾获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她培养了众多杰出的人才,并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利用现有的文化要素将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打造成为富有内涵的人文景观。结合休息场地的布置,采用灵活地表现手法,将文化渗透到场地之中。比如休息场地中结合亭廊、景墙等园林小品构筑宣传浏阳河、湖南农业大学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是一块场地的灵魂,同时也是感染使用人群的最有力手法。
(五)合理的植物配置 在河流景观中始终坚持以河流自然生态之美为首要特色。流经城市段的河流理应通透明朗,能让城市中的人远远就能感知到河流的存在,河面的微风可以透过疏朗的植物送到城市里面。河流的植物配置讲究简洁大气,切忌模仿城市公园中乔灌草的复杂多层次搭配。在浏阳河风光带农大段植物配置可以采用不同于相邻河段的植物品种,配置手法,一方面与风光带其他部分衔接合理,另一方面更好地将此段的独特性衬托出来。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能创造有趣的景观空间,还能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丰富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并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植物配置应重点处理驳岸和堤岸处,可以采用耐水生的小乔木、湿生植被,在河水上涨时也能够保证植物的存活,其生态效益是毋庸置疑的。
人作为生态景观观赏的主体,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人类在生态景观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逃避人类干扰对景观生态造成的破坏,而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和加强管理。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在景观生态规划中表现为重视人的感官意识。在浏阳河农大段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中应突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意识的运用,包括水流声、动物的鸣叫、颜色各异的植物、芳香的花朵、软硬材质的选择等对使用者的感官意识形成刺激。此外还应考虑人的亲水性和人性化的休息、私密空间的营造,结合当地的区域特色,突出表现河流的自然生态特征。
另外,要加强对区域景观的管理维护,及时地避免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造成长久的破坏,将人类的不合理干预降到最低,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真正做到景观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为景观生态的规划者和使用者,我们必须看清河流生态景观的特殊性,突破常规的城市绿地规划思维,不盲目追求高贵树种的堆砌,不倡导华而不实的构图表现。我们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景观生态的发展,并在实践检验中及时纠正景观建设中的错误,做到真正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者和规划师们更应该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为实际建设生态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争取早日建成我们的“美丽中国”!
[1]唐丽虹.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对策与措施[J].中国市政工程.2006,08 (04).
[2]冷平生.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