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呼啸山庄》改编的特殊视域及视觉呈现

2015-11-25 09:38卜小伟
电影评介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斯克利夫呼啸山庄凯瑟琳

卜小伟

一部好的电影要想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那么在前期的制作上就应该考虑它的特殊视域和视觉呈现的特点。过去那种纯搞笑而没有实际内涵的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已越来越被人们诟病。所以电影制作人在进行电影的取材中,开始越来越多地朝着经典名作的方向发展。如《呼啸山庄》这部传世之作,在经过改编后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部电影改编的成功之处,在于采取特殊的视域以及合理的视觉呈现,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小说的精彩内容进行合理的改编,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由于特殊的视域把故事中主人公的内心想法和动作表情真实地表现给观众,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从《呼啸山庄》的特殊视域和视觉呈现进行探讨,简单阐述电影改编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一、《呼啸山庄》内容概述

首先《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在当时英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很多后来作家的写作风格,这部小说在英国乃至世界上都可以称为文学经典。那么《呼啸山庄》的电影改编通过另一种艺术手法再一次凸显了这部传世佳作的魅力所在。要了解这部电影想要传达出来的思想,首先要了解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 的唯一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发表于1847年,到了20世纪开始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而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这部小说越发显现出它的内涵。《呼啸山庄》最早被搬上银幕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但由于时间的流失,这部电影版本已经找不到了,所以现存最早的《呼啸山庄》改编的电影版本拍摄于1939年,如果从那个时期算起,《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已经被6个国家拍摄成8部电影,其中还不包括电视。

电影《呼啸山庄》海报

能够被多个国家的电影制作人当作电影的题材,可见其中的故事内容一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塑性。《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其故事内容整体显得比较压抑,故事中的人物内心有很激烈的冲突,同时故事的情节也是跌宕起伏,而结局更是非常具有戏剧性。小说的写作方法主要采取直接叙述和倒叙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小说具有很强的内心冲击感,常常将读者带入到漫长的回忆当中,然后再突然回转到现实,给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叫希斯克利夫被遗弃的婴儿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发现并收养,呼啸山庄的主人让这个弃婴和自己的儿女辛德雷和凯瑟琳一起生活。在长期生活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产生了懵懂的爱情,但是,老恩萧的儿子辛德雷却非常憎恶希斯克利夫。在老恩萧死了以后,辛德雷开始迫害希斯克利夫并且不允许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加大力气对希斯克利夫进行虐待和侮辱。但是最后,凯瑟琳却接受了一个纨绔子弟的求婚,因为爱情受辱和失去,希斯克利夫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于是选择外出经商,最终出人头地,回来后对凯瑟琳结婚的对象林顿以及他们的子女进行打击报复。整篇小说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争取幸福的斗争精神,而其中又有很多离奇的浪漫故事,情节复杂而跌宕起伏。《呼啸山庄》的电影改编大致呈现出两个脉络,一种是代表美国电影好莱坞式的商业电影和先锋做派的浪漫主义艺术情怀的电影,另一种是以法国、日本和西班牙的导演进行艺术再创作。但不管怎样的改变,都有着不同的问题关切和视觉呈现,这样使得虽然是同一个故事但是经过电影表现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故事侧重点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好莱坞式的视域和视觉呈现

以美国为主的好莱坞式的电影制作方法,更加重视世俗的神话和驱魔仪式。自从1939年的影片奠定了商业的《呼啸山庄》改编形式后,这种商业的模式也被各个电影制作商所效仿。在电影的表现中,直接滤除小说中漫长的叙述,把故事内容不断的朝着世俗神话方向发展,也就是借助于传统的神话故事来构思整个故事情节,使得故事的发展变得更加离奇,呈现在人们的视觉上也是更加震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对于主人公的塑造可谓是完美,为了显示主人公个性和心理活动特点,对表演进行了重塑。在影片中,饰演希斯克利夫的劳伦斯最早成名于莎士比亚的戏剧,正是因为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也被人们称为“莎剧王子”。他在《呼啸山庄》这部电影中,再次扮演了一个王子只是故事的情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子的父亲是中国的皇帝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印度的女王,但是小王子却被坏人带到了英国”。这是小说中女管家奈利安慰希斯克利夫的话语,在电影的展示中却成了凯瑟琳对爱人的魅力幻想,小说中那象征浪漫爱情的城堡,也被电影改编成了见证主人公之间美好爱情的山岩。小说中那些令人压抑的内心思想的斗争和现实中进行残酷的斗争,变成了想象中的故事,其中“城堡王子”希斯克利夫通过努力杀死了黑骑士最终赢得了“约克郡公主”也就是凯瑟琳的爱,这些小说中的部分故事,直接变成了一种想象在画面中展示出来。导演把任务的长相做了一次较大的颠覆,在小说中的主人公被描写成“黑得像从魔鬼那里来的”,但是在电影的表现中,希斯克利夫虽然被贬低成一个奴仆,但是他依然英俊得像一个“王子”,而且器宇轩昂。小说的后半段都是主人公疯狂的报复行为,但是在电影中却展示的是“王子”归来,不仅找回了自己的“城堡”和心爱的“公主”,并且用强大的爱战胜了可怕的死亡。

与原著相比,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更加简单,情感的变化没有那么曲折。而电影套用了小说的套层叙事的结构,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以方可洛克伍德的造访以及城堡的管家回忆为主线。小说中的叙述存在潜在的不可靠性,使得人们在评价中无法进行确定性的评价。但是在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电影中,所有的价值观都是符合男主人公的“自我理想”。电影为了符合大众的价值观,采用特殊的视域以幽灵的形式展开故事的一些内容。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是希斯克利夫对着窗户呼唤凯瑟琳的幽灵,而这时的镜头却切换到在荒原上非常像城堡的山岩。影片的最后镜头,是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幽灵手牵着手共同走向他们的城堡,然后镜头一转回到奈莉的叙述,她的表情平静自然,然后说“他们开始新的生活……”整个电影随之结束。影片中表现出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爱情,不再是惊世骇俗的,也更趋近于大众的价值观,没有那么多的争议,符合主流价值观。

电影《呼啸山庄》剧照

1992年拍摄的《呼啸山庄》,以女主人公为故事的主体构建了故事的核心。这里的希斯克利夫由拉尔夫·费因斯扮演,而女主人公是由法国的朱丽叶·比诺什扮演,这部影片不仅是小说改编,并且通过小说或多或少地对小说作者的性格作了再现。而影片的很多镜头都巧妙地使用了预言的方法,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进行暗示。镜头中有一个场景是希斯克利夫和凯萨琳做一个游戏,让凯萨琳闭上眼睛如果看到天空晴朗,那么她的未来将会非常的美好;如果是山雨欲来那么她以后的生活将也会是这样,结果当凯瑟琳睁开眼睛是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压抑。这时凯萨琳仰面望着天空,大声喊出:“我不在乎,我不在乎,你听到吗?”这既是影片中对命运的抗争,其实也是作家的内心呐喊。这种视觉呈现,不仅在展示着影片的主人公的命运也在暗示着小说作者的命运。

三、欲望和毁灭的特殊视域

在亚洲和欧洲拍摄的电影中,基本上都是以毁灭和欲望为主体。当然,1966年印度导演卡达尔的宝莱坞以歌舞的形式展现了“王子”归来的神话故事。而其他的导演则把故事的基调定为在世俗神话的框架之外,主要体现原著的“欲望”的主体,同时超越了时空的表象,以一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来展示故事的内容。1985年导演对《呼啸山庄》的改编带有很强的时代性,把19世纪中叶的故事直接改编成20世纪30年代为时代背景,把故事的地点从英国变成了法国,传达的信息是时代的落潮之后一种“主体的回归”;而日本导演在1988改编的故事情节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直接变成了东洋武士,表达出来的是“性欲与死亡的戏剧变化”的思想。而这两位导演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班牙导演努埃尔的影响。向人们传达是一种“不可妥协的欲望”,是一种激进的表现手法。布努埃尔导演的《呼啸山庄》又被称为《欲情深渊》,影片想要向人们传达的是欲望和毁灭,既有“返回的被压抑者”也有“空间破坏者”,总之整部影片显得比较压抑,同时存在一定的暴力性。镜头中出现希斯克利夫以暴徒的身份闯入画眉田庄和呼啸山庄,在表现中最大程度做到了“存神去形”,省去小说里的很多情节,直接表现希斯克利夫的再次归来对过去秩序的巨大冲击。

结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电影在改编时,大致上都是借助故事的梗概,但不会完全按照小说的内容进行直接利用。《呼啸山庄》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各个国家的导演都能借助故事内容进行再创作。在改编中采取特殊的视域同时其呈现手法也完全不同。在电影的改编中,导演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些现代的元素,把小说中的内容以不同的视觉呈现形式展示自己想传达出来的东西。

猜你喜欢
斯克利夫呼啸山庄凯瑟琳
完美的鲨鱼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历程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探析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呼啸山庄》闪回叙事文体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