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思敏,马小苏,马仁锋,袁 雯,陈恩宝
(宁波大学城市科学系,浙江宁波 315211)
宁波市重点产业发展竞争态势评判
窦思敏,马小苏,马仁锋*,袁 雯,陈恩宝
(宁波大学城市科学系,浙江宁波 315211)
综合运用SSM与SWOT法分析宁波市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态势。结果发现,宁波市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纺织服装业及交通运输业具有良好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是首要发展产业,但是交通运输业受国际贸易与航运市场影响严重,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民间风投较高;纺织服装业、文化教育业、服务业、金融业均是重点发展产业,但是纺织服装业的市场、原料、先进工艺均不在本市;文化教育业投入严重不足;服务业市场化水平高调控难度大;金融业政策创新空间不足。宁波市产业发展首要任务是提升产业人才吸引力和培养实力,其次是提高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研发水平与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再次是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规范与企业综合实力。
产业态势分析;SWOT;宁波市
文献著录格式:窦思敏,马小苏,马仁锋,等.宁波市重点产业发展竞争态势评判[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9):1505-15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955
宁波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拥有集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产业结构不断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出口导向型产业发达,新兴产业正迅速发展。为更好、更准确地找出产业现存问题、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研判重点产业发展态势是科学基础。目前,重点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常用方法是多元回归[1]、偏离份额、熵权法[2]等定量方法与层次分析法[3]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受数据限制采用SSM、SWOT分析宁波重点产业发展态势,揭示宁波重点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1.1 数据来源
所用原始数据来自《宁波统计年鉴2007、2012》《浙江省统计年鉴2007、2012》,各产业部门均采用第二或者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分析指标。SSM分析中,选取宁波市2006、2011年的14个第二产业生产部门、14个第三产业生产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相同时期的浙江省28个相对应产业部门作为参照。
1.2 研究方法
运用SSM遴选宁波市重点产业,原理是将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视为动态过程,以其所在大区或国家的产业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以2006年为基期,2011年为末期,利用Excel 2007软件根据SSM分析原理处理《宁波统计年鉴2007、2012》《浙江省统计年鉴2007、2012》中第二、三产业的28个部门的生产总值数据,得出2006-2011年宁波市第二、三产业各产业部门偏离份额指数,产业部门优势指数(PDij)。
运用SWOT分析重点产业的各行业优劣势与发展前景,核心步骤是通过调查列举出某一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然后将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系统分析得出产业发展方向与具体路径。
2.1 宁波市重点产业
表1显示宁波市2006-2011年28个产业部门变动情况。bij,0表示i区域j个产业初始年的经济规模,bij,t表示i区域j个产业截止年的经济规模,rij指i区域j个产业在0~t的变化,Gij表示经济总增长量。每个产业的b′ij(标准化结果)>0、Rj(j个产业在0~t的变化率)>0且Nij(份额分量)>0,可知宁波第二、三产业各产业部门在全国都属于增长产业部门,说明近5年来宁波市的第二、三产业各产业部门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每个产业的Pij(结构分量)>0,可知产业部门结构基础总体来说较好,普遍具有相对的结构基础优势;Dij(竞争力分量)<0的产业部门有17个,其余11个产业部门均大于0,说明只有不到一半的产业部门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一半以上的产业部门竞争优势较弱,需对弱势部门进行调整;PDij<0的产业部门只有2个,其余26个产业部门均>0,说明宁波市第二、三产业各产业部门中绝大多数产业具有较好的部门优势,经济增长快,产业层次高,专业化明显。
表1 2006-2011年宁波市第二、三产业各产业部门偏离份额指数
分析结果发现,宁波市第二、三产业的各部门大部分属于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产业部门15,23 2个虽为增长部门,但在总量上为负增长,不足以消除因增长优势或全国性衰退造成的负贡献,为较差部门。产业部门16,是原有基础很好,竞争力较强的较好部门,具有部门优势;而产业部门1,3,4,8,10,11,12,20,21,25等10个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部门,也具有部门优势;此外产业部门2,5,6,7,9,13,14,17, 18,19,22,24,26,27,28等15个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具有部门优势但地位在下降;而产业部门15和23 2个属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不具备部门优势。
2.2 竞争态势与发展方向
2.2.1 综合竞争态势
依据SSM分析原理判识宁波市28个产业部门为八大重点产业,围绕产业内部的优劣势、产业外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
加工制造业的优势是作为保税区近年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稳定[4-5];宁波港口与口岸优势明显,杭州湾大桥更是方便了对外经济联系与人员流动。劣势是产业结构不合理[6],本地资源稀缺;企业管理和雇员的素质较差,信息化的投入和人才相当缺乏;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不够[7];管理措施滞后,手续复杂、配套程度差;对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机遇是企业面对跨国公司竞争压力大,有推动技术进步意愿[8];通过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跨国公司进入有利于促进宁波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威胁是高新技术趋向中部转移带来冲击;国家相关出口退税政策,对宁波制造业带来严峻挑战[9];政府对加工制造业引导不够,对加工贸易的重视程度小。该产业政府鼓励升级,但对部分行业实行限制,且缺乏技术人才。
纺织服装业优势是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有利于纺织品出口贸易;劳动力资源丰富;品牌优势明显,尤其是男装品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与毗邻城市形成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业集群。劣势是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尚未形成设计师群体;原创能力弱,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机遇是政策扶持为服装产业升级提供平台;入世后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等级;市场广阔,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威胁是竞争压力大,面临欧美企业纺织业先进技术、工艺、管理冲击;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区域性贸易壁垒限制了宁波纺织服装品出口。该产业是重点发展产业,但是由民资主导,且市场、原料、先进工艺均不在本市。
文化教育业优势是交通发达、经济基础良好,为文化教育业提供发展空间;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群众文化设施逐渐完善;文化消费平稳增长,需求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劣势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原创性、个性和知名品牌;缺少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化经纪人、制作人、策划人、代理人;产业间协作配套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和竞争优势;文化企业经营理念和竞争意识滞后[10]。机遇是市场意识强,市场机制灵活;具对外开放优势,与国际接轨。威胁是外来文化入侵带来的竞争大;文化垄断明显。该产业是重点发展产业,但受体制局限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服务业优势是总量持续扩大,增速稳定;宁波港口与口岸优势明显,是海事集群集聚高地[11];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比较优势显著。劣势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行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新兴高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规模较小,总体实力较弱;服务业发展较其他产业相对滞后;竞争能力不强,高端服务业企业集聚效应不强。机遇是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服务业已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服务型产业市场需求较高。威胁是比较优势相对较弱;国内服务业排名较靠后;城市化水平落后;传统物流占主导地位,未充分利用港口优势。该产业是重点发展产业,以民资为主,市场化水平高,但调控难度大。
交通运输业优势是岸线航道优越;市场广阔;宁波港的国际、国内地位提升[12];集疏运体系与现代腹地扩展方式有助于宁波海运主导运输业快速发展。劣势是航空运输形势不容乐观;缺乏特色运输和优质运输服务;缺乏高端海事服务业集群。机遇是入世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等国家战略促进宁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威胁是上海、舟山、台州的港航物流挤压宁波运输业;外资运输企业高质量、多样化、一体化的服务将对宁波传统运输企业带来极大冲击。该产业是首要发展产业,政策创新空间大,但受国际贸易与航运市场影响严重。
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是发展基础较好;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有宁波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劣势是高素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比重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新产业起步晚,主要是在传统产业集群内部进行创新获得发展,产业基础比较薄弱[13]。机遇是宁波市积极组织优势企业,联合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申报国家各类计划项目[13]。威胁是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机构建设落后于国内同类城市;政府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原有基数较小,所占财政支出比例与国内同类城市仍有差距[13]。该产业是首要发展产业,有政策扶持,但民间风险投资较高。
房地产业优势是居民收入、购买力不断增强;具有海陆空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作为第1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商务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劣势是人口密集区交通堵塞现象严重;房地产住宅结构并不是很合理;土地资源原本就少,如今可利用开发的土地更少[14]。机遇是住房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金融支持起着积极作用;周边及同类城市房市的快速拉动[15];快速城市化进程;市民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看好心理,房市人气较旺。威胁是周边城市竞争力提升;房地产市场行为仍不够规范,房产投诉较多;全市调控与协调机制不尽完善;房地产的需求结构和需求量与目前现状存在矛盾;市场供大于求现象日益明显。该产业政府没有一贯性产业政策,市场化水平较高,但土地供应被控制。
金融业优势是有良好的金融业基础且发展态势良好;金融区位优越,承担起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成为内外金融要素交汇的重要节点;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优越。劣势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业态发展不平衡;缺乏创新力,金融功能有待提升[16];金融人才需求缺口不断加大、供需结构矛盾日益突出;民间富余资金充足,但缺乏转化渠道。机遇是市场化开放程度高;拥有省级经济金融管理权限和独立的金融监管部门;周边经济建设带给宁波金融业发展现实性机遇。威胁是金融机构门类不全,金融法人机构薄弱,中介服务组织体系不够完善;整体实力与第1梯队差距较大;国际化程度低。该产业是重点发展产业,但政策创新空间不足。
2.2.2 发展方向与路径
宁波市加工制造业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正在起步。加工制造业的原材料由内地供应,成品多销往海内外;但很多行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很不利,尤其是火力发电与通用设备、微小电器制造等需要更新技术、调整结构,可利用保税区发展高端装配业与核心部件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托宁波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围绕新材料、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开发等推动了航天、军事、交通、工业、电子等新材料开发。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原创科技成果,孵化体系虽然以市场机制完善与民间风投资本充足而完备,但是尚无法完全对接宁波已有制造业与新兴产业,为此应突出海洋装备制造业的新材料与新工艺研发,推动临港工业的全面升级与高新区研发化发展。
宁波服装产业主要分布在鄞州、奉化、慈溪、北仑等地,行业构成以品牌成衣为主,尤其是男装品牌。但是目前存在高级设计师短缺、高级面料被国外控制、电子商务与销售业态低端化等瓶颈,为此应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和与国内面料企业协同研发高级面料,同时推动销售的市场提升。
宁波服务业主要以商务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为主,商务服务业以金融、法律、设计、会展、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然而相对国内同类城市而言,宁波市金融业结构、金融人才、金融衍生品业态等均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宁波市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且民资充足等,这些机遇均可变现。
宁波文化产业要挖掘文化企业自有资源,塑造文化品牌产品;推动高等教育人才改革,形成文化产业人才供给优势;整合、包装宁波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宁波市交通运输业以港口航运业为主,但是面临港口码头泊位资源紧缺、海事服务业集聚且层次较低,以及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与腹地扩展虽有斩获但面临上海港辐射圈挤压等瓶颈,为此宁波应突出海事人才培养与海洋服务业提质。
通过对宁波市八大重点产业的SWOT分析发现,宁波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纺织服装业及交通运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是首要发展产业,交通运输业政策创新空间大但受国际贸易与航运市场影响严重,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民间风投较高。纺织服装业、文化教育业、服务业、金融业均是重点发展产业,但是纺织服装业受民资主导且市场、原料、先进工艺均不在本市;文化教育业受体制局限,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服务业以民资为主,市场化水平高,调控难度大;金融业政策创新空间不足。加工制造业受产业政策限制较多,鼓励升级但是缺乏技术人才。为此,宁波市产业发展首要任务是提升产业人才吸引力和培养实力,其次是提高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研发水平与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再次是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即金融业、风险投资、科技中介等行业的市场规范与企业综合实力,促进宁波市八大产业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宁波市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
[1] 侯宛池.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宁波产业结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665):53-54.
[2] 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李旭宏.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区域物流发展竞争态势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 (3):398-401.
[4] 马小苏,窦思敏,袁雯.宁波市产业结构的SSM分析及趋势研判[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7):1126-1129.
[5] 平萍.加工贸易对宁波地区经济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0(3):78-82.
[6] 王惠珍.宁波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4):155-158.
[7] 金欧儿.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势、劣势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96-97.
[8] 吴朝荣.宁波市加工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经济丛刊,2006(6):36-38.
[9] 周晓林.宁波市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54-55.
[10] 李宏宇.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2):31-35.
[11] 戴娜.从比较看宁波服务业竞争优势培育[J].浙江经济,2014(14):48-49.
[12] 杨仁法.宁波市交通运输业:现代化、信息化、物流化之路[J].宁波经济,2006(6):14-15.
[13] 姜丽花.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1(3):37-39.
[14] 许忠勇.理性看待宁波房地产市场[J].宁波经济,2014 (7):36-37.
[15] 杨佐飞.宁波房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04(16):33-35.
[16] 杨凯.浅议宁波市金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与法,2012(10):84-86.
(责任编辑:张才德)
F 127;F 207
A
0528-9017(2015)09-1505-04
2015-06-12
宁波市发改委-宁波大学海洋专项(HYS1203);宁波大学SRIP项目
窦思敏(1994-),女,山东滨州人,研究方向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E-mail:605291775@qq.com。
马仁锋,讲师,博士。E-mail:marfx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