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淳
摘 要:理工科大学生作为国家科技创业的中坚力量,对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所面临的创业教育困境,比如创业意向模糊、创业素质欠缺、创业环境缺失,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更好地实现理工科高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创新型国家的实现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秦皇岛市2014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理工类高校本科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01A395)的阶段性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的日益发展,及国家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创新活动对社会发展与经济转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责无旁贷。2015年,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出:“高校共青团要勇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为大学生举办系列创业讲堂,推动大学普遍开设创业课程,培育各类创业社团协会,组建和打造导师团队与创业基地,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扶持,及时培育和树立大学生创业典型。”这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另外,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优势的群体,其中的大多数不应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主动担当创造工作岗位的重任,以自身创业带动更多大学生的就业,从而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方面贡献力量。大学生创业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创业教育问题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和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伴随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及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短缺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换,这对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实施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另外,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普通高校的主体,其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都占了较大比重,供过于求的毕业生不断加剧就业形势,加之工科行业的就业环境十分艰苦,很多学生就业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这无疑加大了理工科院校就业工作的难度。因此,积极开展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及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创业创新型技术人才。创业创新型技术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国家强盛与否取决于创新型人才拥有的数量及使用的效度。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可见的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推理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的体现,其需要大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它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理工科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弥补传统工科教育存有的缺陷,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大学生创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使命,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出社会必需的创新人才。
(二)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创业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理工科院校的学科结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连接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基础性桥梁。传统工科教育比较重视专业技术的传承,而对有机学科体系的构建则考虑较少。事实上,企业更需要知识、经验与技能集一身的工程人才。理工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则可以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不光技术精、懂管理,而且创新意识强、思维反应快,可以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换,从而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形成,引领和助推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
(三)有助于缓解理工科学生就业压力。伴随我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现有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工科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必须通过创业教育鼓励一部分学生创业,使他们由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创业,在解决他们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从而缓解不断加剧的就业压力,对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地方理工科院校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力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转变过程中,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存在普遍趋同现象,导致所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层次类型太过集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教育的实施提升了工科院校的综合实力,培养了社会发展所需的创业创新型技术人才,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环境和创业资源等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燕山大学等学校范围内随机抽取400名工科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一)创业意识薄弱。在抽调的400名工科学生中,只有
15.84%的学生有创业的打算,而后调研组又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在近三年毕业的工科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学生仅占0.31%。可见,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意识较为薄弱,且很多有创业打算的学生,并没有很清晰的创业规划,只是受某些成功人物的影响,这与其说是一种创业打算,还不如说是一种创业冲动,是对成功创业的一种期许,最后能将创业付诸实践的,更是十分有限。另外,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仅限于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他们认为创业就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能开创一份事业就是创业。还有,在有创业打算的工科学生中,有一半学生对创业并非出于主观愿望,而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二)创业素质欠缺。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能
力、特质和知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创业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效率及创业的成功与否。在调研的对象中,有53.5%的学生选择“非常缺乏创业能力”,仅有7.86%的学生选择“完全具备”。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也是理工科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比较谨慎的缘由。在创业特质方面,近70%的被调查者,选择“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只有13.78%的学生选择“较强的责任感”。这说明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还是考虑自身发展,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自主创业的并不多。在创业知识方面,当问及“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最重要知识是什么”时,有60%多的学生选择“市场运行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而有85%的被调查对象并不了解这两方面的知识,可见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核心知识,不了解国家对大学生有那些创业扶持政策。
(三)创业环境缺失。创业环境是指大学生在政府政策、学
校教育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所享受到的对创业活动的鼓励与扶持。在对理工科学生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及“您认为政府有那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48.8%的学生选择“不了解”,32.7%的学生选择“知道一些”,当问及“国家现行的创业政策怎么样”,仅6.5%的学生选择“力度很大,很有吸引力”。这说明大学生平时很少关注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同时也说明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还做得不够。在学校教育方面,当问及“学校是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35.95%的学生选择“有”,25.5%的学生选择“没有”,40.1%的学生选择“不知道”。这说明不少高校没有开设创业相关课程,或者并没有将创业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使得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在对金融支持项目的调查中,29.3%的学生选择“融资困难”,并成为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第二大难题。而且,65.8%的被调查学生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不了解现有的金融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获得创业贷款的困难。
三、解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与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关键。建立一套适合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发出符合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要结合理工科学生的优势与特点,并围绕创业过程的具体环节展开,设置理工科学生的必修和选修创业课程,比如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心理、创业理论等课程,并结合创业教育介绍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另外,要邀请创业教育学的专家学者及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来校担当创业导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给予指导和教学。
(二)进一步优化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环境。实施创业教育是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要制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要不断拓宽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和体系,同时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理工科高校在深入宣传创业服务政策的同时,要根据高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比如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社团协会、举办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开设大学生创业知识讲堂等,为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提供有利的创业土壤。大型企业要为大学生主动搭建资本与项目的对接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并力邀优秀的工科大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创业项目中去。
(三)营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创业文化影响着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育人机制中,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和渗透,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来校举办创业讲座和分享创业体验,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和事迹,从而激发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向。另外,学校要设计一些高水平的创业比赛项目,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创业比赛项目中,从竞赛中选拔出那些应用强的科技成果,通过改进、提高和推广使这些项目走向产业化,营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最后,高校应自建和联系一些创业实践场所或创业实训基地,也可以根据创业项目的特点,让一些有明晰创业计划和较强创业能力的学生,到一些大学科技园创办小企业,亲身体验和学习感受创业的各个环节与过程,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创业经验、提升创业能力和构建创业所必需的创业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雪,嵇保健,于志杰.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1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