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胜
[摘要]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技术,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且钻孔灌注桩也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本文中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给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应用;质量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8-0072-02
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一种。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轻则对建筑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重则对住户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震动小、噪音低,尤其是能在复杂的地基上应用,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具有施工隐蔽性强和施工技术难度大以及在水下进行的特点。此外,还受到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条件的限制,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方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钻孔灌注桩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2.1将测量定位放样工作做好
在正式打桩施工之前,应先清理施工场地,定点放样钻孔灌注桩的成桩位置。设置的临时控制点应确保不会对施工造成影响,根据设计顺序开展桩位的测量定位,使桩位的稳固可靠得到保障。将桩中心的偏差值保持在小于10 mm。完成定位测量之后,应将记录工作做好,在桩基正式动工之前,监理方应对测量点实施复核。
2.2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做好
在桩基施工之前,应先将技术交底工作做好,施工人员应详细了解施工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步骤以及安全要点等内容,便于对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方面发挥出基础性作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交底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概况交底,组织施工人员应对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对施工安全规范和地质概况进行掌握。
(2)施工方案的交底,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施工前的测量、成孔、制作与吊装钢筋笼、混凝土的灌注以及成桩保护等内容。
(3)工程记录交底,做好成孔、制作和吊装钢筋笼以及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记录工作。
2.3桩基施工的施工工序
在钻孔灌注桩大面积施工过程中,应运用隔孔工序进行操作。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成桩是通过向孔中对混凝土进行灌注实现的,在该过程中,向外的侧向压力会对桩四周的土壤产生作用,相邻钻孔的孔壁容易有坍塌或缩颈现象产生。当压力出现失稳以后,自身钻孔会有坍塌或缩颈问题出现。通过现场检验,若隔孔施工工序的安全距离控制在超过4 d,则基本上能够将桩孔缩颈和坍塌问题得到避免。
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3.1钻孔机的安装与定位
安装钻孔机的基础如果不稳定,施工中易产生钻孔机倾斜、桩倾斜和桩偏心等不良影响,因此要求安装地基稳固。对地层较软和有坡度的地基,可用推土机推平,再垫上钢板或枕木加固。为防止桩位不准,施工中很重要的是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确的安装钻孔机,对有钻塔的钻孔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再用千斤顶将机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垂线上,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钻机位置的偏差不大于2 cm。对准桩位后,用枕木垫平钻机横梁,并在塔顶对称于钻机轴线上拉上缆风绳。
3.2泥浆制备
钻孔泥浆由水、黏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并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坍孔的作用。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应根据钻孔方法和地层情况来确定泥浆稠度,泥浆稠度应视地层变化或操作要求机动掌握,泥浆太稀,排渣能力小,护壁效果差;泥浆太稠会削弱钻头冲击功能,降低钻进速度。
3.3压入套管
压入套管的垂直度,取决于挖掘开始阶段的5~6 m深时的垂直度。因此应该随使用经纬仪及铅垂校核其垂直度。
3.4钻孔
钻孔是一道关键工序,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成孔质量,首先要注意开孔质量,为此必须对好中点及垂直度,并压好护筒。在施工中要注意随时检查成孔是否有偏斜现象。采用冲击式或冲抓式钻机施工时,附近土层因受到震动而影响邻孔的稳固。所以钻好的孔应及时清孔,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钻孔的顺序也应事先规划好,既要保证下一个桩孔的施工不影响上一个桩孔,又要使钻机的移动距离不要过远和相互干扰,一般可采用从中央向两边施钻,以减少甚至避免钻桩振动挤土隆起以致桩身上抬。
3.5清孔
在钻孔结束后要对孔洞进行清理排出孔底的沉渣和脏污,防止其对于灌注桩的承载能力造成影响”清孔主要是利用泥浆在流动是产生的动能,对桩孔底部的沉渣进行冲击,使其处于悬浮状态之后利用泥浆胶体的粘结力,将悬浮的沉渣通过泥浆的循环带出桩孔最终实现清孔的目的。
3.6制作和安装钢筋笼
(1)选择适当的材料。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钢筋种类、型号和直径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对钢筋进行调直、除锈、分割、弯折以及焊接的相关操作要注意钢筋的尺寸数据和搭接数据,避免出现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钢筋笼在施工最易出的问题:钢筋笼上浮、钢筋笼(非全长配筋下放过程中附落、钢筋笼定位不准、钢筋笼变形和声测管堵管等)。
(3)在安装钢筋笼时为了确保外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在钢筋笼的中间及两端设置“耳环”。在安装前要再一次对桩孔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可能影响钢筋笼安装的杂物安装时要缓慢下放,遇到障碍时可以适当调整角度,忌强行下放。最后在将钢筋笼放入后要及时进行固定并使其处于悬吊状态确保安装误差不超过5 cm。
3.7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混凝土前,应进行终孔检测。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的要求,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人缓凝剂。孔身及孔底检查结果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当气温低于0℃时,灌注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
4.结语
目前,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灌注桩有较多的成桩工艺环节,因此容易存在质量问题,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升,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使钻孔灌注桩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得到有效加强,从而将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