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紧张时会伴随腹痛或便意,食用冷辣生鲜食品会立刻拉肚子,而你可能把这些事归咎于紧张或者吃坏了肚子。实际上这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沙卫红介绍说,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然而许多人在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这种疾病发生率并不低,在中国10-15%的人患有该病,在美国发病率则超过了20%。目前,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太明确。可能与饮食因素、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心理社会因素等相关。而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性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的主要发病机制”。
然而,这种严重影响生活的肠胃疾病就医率却相当低。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以为自己只是偶感不适,随意服用一些消化类药物,忽视了其是慢性肠胃病反复发作的表现,耽误了去医院就诊并及时得到妥善诊断和治疗的时间。
与饮食、情绪高度相关
沙卫红介绍称,从饮食上来看,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品和奶制品等不当饮食会成为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诱因,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心理因素对胃肠道功能也有显著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都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情绪障碍,如躯体性焦虑或抑郁等。
此外,部分IBS患者在发病前有肠道感染史,在由各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中有部分发生肠功能紊乱,有10%可发展为感染后IBS。而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也是产生症状的原因之一。
“放松的心态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治疗的首要条件。改善心态,改变生活和工作状态,症状便会有明显改善。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摄入过量的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等;尽量少吃产气的食品,如奶制品、大豆等。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少吃些粗纤维蔬果;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以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增加大便容积,减轻便秘症状。”沙卫红说。
诊断标准和信号检查
这些数据以IBS的ROME III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综述。如果提示是IBS的其他诊断的信号,应该进行专门的匹配检测试验。
肠易激综合征ROME III诊断标准
*反复腹痛或不适表现在最近3个月的每个月有至少3天,与以下两项或更多具有联系:
1、排便改善
2、起病与排便频率变化的相关
3、起病与出现大便形式(外观)变化的有关
症状至少在诊断6个月前的最近3个月符合发病标准。
“不适”是指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不是描述的疼痛。
考虑诊断IBS之外的危险信号及所需的检查(括号中):
※ 贫血等异常血液检查(全血细胞计数[CBC];大便潜血)
※ 在5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新症状起病(结肠镜检查)
※ 便血(大便潜血;如果是阳性,行内窥镜检查)
※ 使个体从睡眠中醒来的夜间症状(胃镜,具体情况具体检查)
※ 无意的体重减轻(血沉[ESR];内窥镜检查)
※ 近期使用抗生素(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
※ 其他胃肠道疾病的家族史,比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或结肠癌(粪钙卫蛋白;ESR;如果任一项为阳性行内窥镜检查;乳糜泻检查)
如果没有上述危险信号,一些简单的检查就足够了。检查CBC以排除贫血;大便潜血排除消化道出血;ESR排除全身性炎症反应。如果担心存在乳糜泻,可以考虑预约转谷氨酰胺酶IgA和抗肌内膜抗体检查。如果担心炎症性肠病(IBD),可考虑检验粪便钙钙卫蛋白。该检验实用性渐增,被认为是“肠道系统的CRP”。如果是阴性,可以不需要预约内镜检查排除IBD而因此降低成本。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病人,粪便钙防卫蛋白可能出现假阳性。除出现危险信号外,IBS诊断可单独通过病史得出。
治疗是场打持久
肠易激综合征从症状类型来看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患者,腹泻型患者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呈糊状或水样便,或伴有黏液便;便秘型患者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排坚果样或硬便,或伴有黏液便,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尽的感觉。有些患者有可能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发作的情况。沙卫红建议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解痉剂缓解相应症状;以及止泻剂/导泻剂对应改善腹泻/便秘的症状;或通过益生菌调整肠道有益菌群,减轻腹部不适症状;对上述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
沙卫红同时强调,鉴于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复杂,可因个体而不尽相同,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发现相关症状后,首要的应对措施就是及时就医,了解自身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和当前病情发展程度,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情绪状态,才能实现逐渐康复的目的。
“正确规范的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通常以肠道解痉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等为主。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反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早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沙卫红说,“肠易激综合征是一个常见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一般不会发展或演变成恶性疾病。但作为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对于治疗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还要具备综合作战能力”。
·胃肠解痉药 抗胆碱药物可作为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匹维溴胺(pinaverium bromide)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拈抗药,对腹痛亦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用法为50mg/次,3次/日。
·胃肠道动力相关性药物 洛哌丁胺、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止泻药 洛哌丁胺(loperamide)或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药用炭等。
·泻药 对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泻药,宜使用作用温和的轻泻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用的有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膨胀性药如欧车前制剂和甲基纤维素等也可选用。
·抗抑郁药 对腹痛症状重,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甚至对不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亦有一定疗效。
·其他 肠道菌群调节药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等制剂,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据报道对腹泻、腹胀有一定疗效,但确切临床疗效尚待证实。
·心理和行为疗法 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予以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本刊整理自:广州日报 丁香园 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