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山茶花烂皮病的防治

2015-11-23 06:23:15邬贵阳邬金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皮病托布津山茶花

邬贵阳,邬金飞

(宁波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浙江宁波 315500)

浙东山茶花烂皮病的防治

邬贵阳,邬金飞

(宁波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浙江宁波 315500)

针对浙东山茶红露珍品种上严重的烂皮病,采用甲基托布津以及与代森锰锌混合涂抹病斑,能基本治愈病情,混合涂抹法对红露珍山茶烂皮病的防效明显,治愈率可达90%。

红露珍;烂皮病;涂抹法;防治

在园林观赏树木的主产区奉化,山茶花为主打产品。其中生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叶色最深、最受设计方欢迎、市场容量最大、作砧木时亲和性最好的为红露珍品种。但其易感染茶花烂皮病(据笔者镜检,认为该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其他品种一概不感染。植株发病后,可引起植株整株死亡。目前,该病无论在浙东还是浙西都普遍发生,而广大花农束手无策。笔者在奉化从事茶花栽培20多年,现将防治上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此病的病斑仅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病菌不为害树叶。病初患部皮层呈水渍状,无明显病斑。随着病程进展,病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大,并在病斑中心位置形成粉红色的子实体。接下来患部皮层失水、下陷、发僵。病斑扩大时呈逐圈放大,其中又以上下方向上的扩展稍快一点。待烂疤扩满整圈树干或树枝,烂断所有上下通道,整株或整枝就基本死亡。生产中树势衰弱、土壤瘠薄、群落郁闭、灭生性除草剂溅到树干以及树基直晒时多发。极少情况下,病斑会发生自限,即不发展且自动趋向愈合。自限病斑上的树皮会慢慢碎化、脱落,从而暴露出底下的木质部。此时病斑四周皮层呈饱满愈合状,且与外露木质部分界清晰,此后这种部位似不会发生再次侵染。患病后,病斑以上部位的叶子会失去山茶叶片蜡质层常有的光泽,并开始慢慢发黄。随着病斑横向扩展,被破坏的维管束增多,叶片黄化越发严重,当病斑包围树干或树枝一周时,黄叶开始发干、发皱。这时病斑以下部位的主干与根群会因得不到来自树冠的光合物质的滋养而衰亡,或下段残桩会枯枝发芽而继续存活,二者的概率对半。但即使成活,一般也已失去商品价值。

据观察,当气温达到15℃以上时,烂皮病的越冬菌丝开始活动,表现为原有的病斑会重新慢慢有所扩大;气温升高到25℃时,病害发展到高峰。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其中,树冠上的雨水沿树干往下流,成为致病菌生长的灌溉用水。反过来,高温加干旱,对病情发展有控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与试剂

供试品种为红露珍山茶,试验地点选在奉化市庙后林场茶花苗圃,面积2 hm2,为自然缓坡地,黄壤,轻砂质,周边为连片的红玉兰、罗汉松圃地。2000年春种植,经多年抽稀出售后,现有苗木株行距约2 m×2 m,苗高3 m,冠幅2.5 m,地径7~8 cm。

供试药剂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辅材为普通木工白胶。

1.2 处理设计

设4个处理。处理1为用甲基托布津∶木工白胶1∶5的药膏对病斑在不同时期涂抹3次(简称涂3次);处理2为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对全株上下左右内外,包括主杆及主杆基部,在不同时期喷雾3次(简称喷3次);处理3是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木工白胶0.5∶0.5∶5的混合药膏在不同时期涂抹3次(简称混涂3次);处理4是空白对照。

将试验地从东到西均匀分成3块,在每块茶花苗圃地中各找出规格相近的50株病株,都有宽度3~5 cm的病斑,然后统一系上红绳以利于查找。根据该病发生规律,3次用药时间分别在4月5日、6月5日和8月5日,考查时间统一在10月10日。

所用喷雾器为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所用涂抹工具为一寸宽漆刷。二种药膏都为现配现用。无论涂3次或混涂3次,都在每次所涂药膏干燥后(半天后),再在其上涂抹一层纯木工白胶。

1.3 调查与数据分析

仔细量取用药前每个处理50个病斑的宽度,并计算出平均宽度。待3次用药完成,到10月10日再次量取每处理的50个病斑的宽度,并计算出平均宽度;同时仔细观测每个病斑,点清其中的治愈病斑数。所谓治愈病斑是指用药以后扩大不多、没有子实体产生、没有水渍感、树皮呈明显凹陷、硬化、结痂状态的病斑。

2 结果与分析

2.1 涂抹法与常规喷雾法的防效比较

从表1可看出,用同种药剂防治,由于用药方法不同,防效迥异。同时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3次喷雾处理无论在控制病斑扩展还是在病斑治愈上均没有差异,这与生产实际相吻合。

表1 涂抹法与常规喷雾法的防效比较

2.2 保护剂、治疗剂混用与单用治疗剂的防效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混涂3次处理较单一药剂的甲基托布津涂3次处理在控制病斑扩展与病斑治愈的效果上又提高了一步。这可能是2种不同治疗路径的药剂优势互补、协同作用的结果。

表2 保护剂、治疗剂轮用与单用治疗剂的防效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混合涂抹法对防治红露珍山茶烂皮病的效果明显。在实际使用中,一要早治,以求小病斑愈合快,减少损失,同时早治还能有效压低圃间病害基数;二要注重涂药膏后白胶的再次覆盖,以求药膏中有效成分不被雨水很快淋失而提前失效,或持效期不够长,同时加大对病斑中菌丝的空气隔绝,降低其活力。每次涂抹皆可在所涂材料中适添绿色颜料,以求树干美观。化学防治之外,还要跟进农业防治,特别是要适时调节株行距,及时修剪雨后下披枝与清沟排水。

[1] 李洁,朱晓国.盆栽茶花的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50-151.

[2] 刘四叶.山茶花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254-255.

[3] 刘国信.山茶花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植物医生,2010(1):20-21.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436

B

0528-9017(2015)03-0372-0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327

2014-10-28

邬贵阳(1961-),男,浙江奉化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E-mail:wuguiyang611013@sina.cn。

文献著录格式:邬贵阳,邬金飞.浙东山茶花烂皮病的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3):372-373.

猜你喜欢
皮病托布津山茶花
山茶花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紫色的山茶花
中国诗歌(2019年2期)2019-11-15 03:14:41
山茶花
一月一花:天生丽质山茶花
童话世界(2017年29期)2017-12-16 07:59:30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吉林农业(2017年20期)2017-10-10 02:22:41
建昌县核桃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
新农业(2017年6期)2017-07-15 08:36:45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中华鳖常见病害图谱 (上)
湖南农业(2015年9期)2015-05-11 07:15:38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