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忠
哨所中秋月饼香
◎高志忠
上世纪80年代初,18岁的我报名参军,穿上了海蓝色水兵服,被分配到黄海前哨——一个面积仅为0.024平方公里,海拔不足20米的小岛上。
中秋节的晚上,恰逢轮到我值第二班哨,时间是晚上八点到十点。月色朦胧,薄雾迷离。不远处,航标灯像人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红光远射。杂草中无以计数的秋虫不知疲倦地吹拉弹唱,演奏着动听的小夜曲。阵阵秋风吹着半人高的蒿草,犹如大海的波浪,时高时低起伏不定。
大约是晚上九点半,天越来越冷,我也感觉肚子有点饿,盘算着下岗后第一件事就是吃炊事班分给的四个月饼,有了盼头,也就有了希望。忽然,有个黑影慢慢地向我这边移动,我不由自主地端起了手里的步枪。“站住!口令!”我大声问。“地瓜。”对方回应“土豆”,回答正确,我立即放下枪。随着沙沙的脚步声,一个人朝我这边走来。“小高,没什么情况吧?”是指导员的声音。
“你第一次在部队过中秋节,正巧又在站岗放哨,怕你想家,我过来看看你,顺便从炊事班拿来四块月饼,一壶热水,赶紧吃吧,喝口水暖暖身子。这可是咱们连对新同志的特例哟!”指导员一席话,把我感动得热泪差点流出来。
指导员陪我站了一会儿岗,见我不敢吃月饼,也不好意思喝水,就简单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说过一会儿下一班战友来换我。临走时还把自己的棉大衣给我披上,关切地说:“岛上夜里凉,下次注意多穿点衣服!”指导员的身影渐渐模糊在我的视线里。我感觉心里热乎乎的,手里的月饼是那么的珍贵,香气氤氲,我不断猜测着它该是什么滋味。
说实话,入伍前,我生活的农村还特别贫穷落后,温饱问题尚没有完全解决,谁还敢奢望中秋节吃上月饼?平常日子里,像月饼这类的糕点,那可算是奢侈品了。村里唯一的村办代销点在节前也进一些月饼,但一般人家根本就买不起。甚至有时候月饼进多了还会剩下发霉、变质。所以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月饼就像一个美丽的梦,遥远、朦胧,可望而不可及。
闻着散发着阵阵香味的月饼,捧着温热的墨绿色军用水壶,成千上万只“馋虫”直往外爬,肚子感觉更饿了。我轻轻地解开十字交叉的纸绳,四块金黄色的月饼,被多层草纸包裹着,静静地躺在油纸上,一股香喷喷的味道直钻鼻孔,更加诱人。先咬了一口含在嘴里,顿感满口香甜、皮酥馅软,再慢慢品味,砂糖枣泥夹杂着青丝玫瑰、水果什锦的清香(这些词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咕咚咕咚”喝了两口热水,感觉这水也比平时甜得多。吃完两块后,一股暖流从体内隐隐上升,连打了几个饱嗝,顺气,舒服。心里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满足感。
剩下两块我重新包好,准备换班时留给下铺的战友,不知他分的月饼与我此时吃的是不是同一种馅,以前有没有吃过。
往事如烟。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经常想起朝夕相处的战友,想起第一次吃月饼的情景,我无限感慨,叹时光匆匆,叹岁月变迁。宁静的夜晚,听蟋蟀的叫声更加响亮悦耳……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