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放弃的乌托邦

2015-11-23 04:52:16
中外文摘 2015年5期
关键词:论调乌托邦大城市

不应放弃的乌托邦

□ 叶克飞

当然有人会说她傻,可她比以前开心多了。她离开那个小城市的唯一理由是孤独。她又不愿意为告别孤独,而随便就找个人嫁了。

在某些人看来,她的这种孤独似乎有点矫情。他们还会搬出“适应社会”这一万能法则,告诉你这是你自身的问题,你要改变自己、释放自己,接触社会,就能有更广阔的圈子。可是,这个说法从根本上抹杀了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具有的差异。因价值观的不同而造成的孤独,是无法因为自身的改变而缓解的。而且,即使改变,也只能就高不就低,也就是说,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去适应别人的高度,但无法刻意拉低自己的智商,去迁就比自己更平庸的人。在男权社会里,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能力的女性,更容易在小城市里感受到这种孤独。工作没有挑战性,缺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找不到看得上眼的男人,还要因为没对象、不结婚和没生孩子这样的事情被当成异端,这已不仅仅是孤独的问题了,更关乎尊严的丧失。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故乡在内陆一个小城市,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也不会回去的,因为我不想在20多岁时就看到自己60岁时的样子。”她用可以在老家买一栋别墅的钱,在北京付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然后她告诉我说:“房子再小,也是我买的;路再难,也是我自己选的,这样的话,谁也没有借口来干涉我的生活。”

我知道,这就是勇气。它似乎可以回应某些人的另一种荒谬的论调——年轻人选择大城市是一种逃避,比如逃避生活的责任和传宗接代的重任等。且不说年轻人选择大城市大多有理想和追求的因素,即使真的是逃避,我也建议持此论调的人先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人家甘愿放弃安逸,以孤身去大城市打拼的代价去逃避你和你所期盼的那些东西,是什么让你和你所期盼的那些东西比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激烈竞争更恐怖?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认为,我这样想,别人也应该这样想,否则就是不成熟、不知足,或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强调平庸的可贵,把“平庸”等同于“平淡”。可是,许多人未曾想过,你认为好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未必是关怀,而是侵犯。这样的事,在我们这个国家随处可见,小城市似乎更明显一些,同时让人无处可躲,也无从辩驳。越是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的人,越是庸碌无知的人,越是喜欢嘲笑那些有勇气去承受压力的人。

不够现实的乌托邦,总会引来嘲笑。但是,如果你现在只有20多岁,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乌托邦,还是看到自己60岁时的样子呢?

(摘自《北京广播电视报》)

猜你喜欢
论调乌托邦大城市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16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大城市里的小象
学生天地(2019年6期)2019-03-07 01:10:50
到底怎么对自己
文苑·感悟(2018年12期)2018-12-07 03:19:14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26
草根论调
金色年华(2016年8期)2016-02-28 01:39:40
批驳反腐败歪论
党员文摘(2015年6期)2015-05-30 10:48:04
知识窗(2015年3期)2015-05-14 09:08:18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
西南学林(2013年1期)2013-11-22 07: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