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栾金凤
泉映黄沙沙自鸣,
鸣沙难填玉池平。
皎皎新月落天谷,
盈盈绿水涌地生。
垂柳娇,芦草青,
风流国里一柔情。
谁闹春宫花月夜,
翠鸟俯冲三两声。
……
在我看来,没有能比九龄孙先生笔下“泉映黄沙,月落天谷”更加恰当的诗句来形容鸣沙山和月牙泉的了。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古往今来都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中秋明月夜,“一带一路看甘肃暨2015全国百家网媒丝绸之路行”活动的媒体朋友们带着几许期待和莫名的敬畏来到了这样一处闻名已久、让人钦慕不已的人间奇景。
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开始,“一带一路看甘肃暨2015全国百家网媒丝绸之路行”活动的成员们一路沿着古人的足迹和丝路的走向寻觅到了这里。可巧,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美丽神奇的月牙泉邂逅了古老悠久的中秋节。
步入景区,街道两旁土黄色的仿古建筑折射出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特色。走在街道,纱巾、头巾、墨镜等防晒防沙必备品琳琅满目,已然有了置身沙漠的感觉。一脚踩在沙子上时,那种奇特的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虽然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习惯了与泥土、砂石玩耍的日子,但这沙砾却使我感觉到了柔和与坚韧。
大家踩着洒落在沙漠上的秋日余晖前行,连绵起伏的沙丘曲折出阳光的影子,沙粒在光线的照耀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柔和、温馨。“太美了,简直是人间奇境!”初来此地的记者朋友们大开眼界,纷纷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夜色降临,月牙泉附近聚集了很多游客,大家都在等待中秋圆月。在茫茫夜色中,沙丘的轮廓若隐若现,曲线优美。渐渐地,皎月从山的一侧探出头来,逐渐上升,轻柔地洒满了整座沙漠。鸣沙山和月牙泉被柔和的光芒包围着,像是镀上了一层银粉。慢慢地,月亮爬上了山头,稍不留神,就跳出了天际,如玉盘似地悬在天边,映亮了半边天际。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围坐在鸣沙山下、月牙泉畔,品味美味的月饼,欣赏醉人的夜色。大家难掩心中的激动,自拍、嬉闹、游戏,每个人都玩得不亦乐乎。《明月几时有》、《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一首首经典曲目回响在夜幕下的沙漠里,空旷辽远,来自黑龙江的王锐老师的月下独舞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大家各自活动的间隙,我独自觅得一处僻静的地方静静感受这难得的瞬间。坐在沙丘之上,仰头观月,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已静止。从小喜欢看月亮的我,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场景涌现在脑海中,这月亮之上忽然就生动起来了,大漠孤烟、将士戍边、万马奔腾……历朝历代的历史就这样演变、流转着,而这月亮之下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像千年恋人,互相依偎着走过历史的浮沉,见证着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夜晚总是清凉的,这样冥思追忆,仿佛白日的疲倦正缓缓从体内飘出,被这灵动的空气蚀化!这一刻,可以不去计较得失,不去在意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就连那繁华喧嚣也已不见……
夜色越来越暗,天空犹如黑色的深渊,月亮却愈发明亮。大家意犹未尽但却不得不离开。归途中,有人在闲聊,有人在回眸。
“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对于生活在南方的我来说,看惯了郁郁葱葱,这次来到甘肃领略了不同的地理风貌,特别是丝路文化的感知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有机会我想带着家人一起来。”来自广西新闻网的覃铮老师说道。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月牙泉邂逅中秋夜,这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夜晚,大家此刻除了想念着远方的家人、朋友,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丝路历史文化的叹服。
鸣沙山与月牙泉像一支古曲,从遥远的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