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晗翌
3D打印:“自造”与“智造”的时代
文/晗翌
未来将是一个更多人参与创造,然后吸引更多人消费的一个多元化产品的时代,而中国人的“分享”意识正好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
三十年前,结婚照大概是一张黑白合影;十年前,结婚照也许是一本彩色影集;五年前,结婚照讲究的是主题和服饰——那么,现在呢?
“让顾客结婚的时候想到3D记梦馆,是我们的憧憬。”3D记梦馆CEO杨博智说,“不管是照相摄影还是素描都是对即逝记忆的保存方式,而3D造像做的就是颠覆传统的记录方式,对记忆的保存及时光的留恋真实打印到极致,这将是改变影像记录方式的革命,也是消费者储存记忆方式的革新。”
2008年,在同学的号召下,刚工作两年的杨博智,辞去了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设计工作,回到大学所在的城市武汉创业。起初,杨博智办的是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可是传统的设计公司想要在短时间内让产值翻几十倍太难了。”
干大事业就必须另辟蹊径!2012年,杨博智和团队伙伴达成一致,涉足3D打印行业。什么是3D打印?简单地说,我们平常所用的打印机是把文字和图像打印在纸张或其他介质上,是一种平面的打印过程。而3D打印是把电脑中的模型直接打印成一个真实的物品,是一种立体的打印过程,能让脑海中的想象一画成真,它神奇得就像儿时读过的经典童话《神笔马良》!
“当我们知道3D打印后,都感到很兴奋,对于我们干设计的人来说,让自己的作品从二维的画面变成三维可触碰的实体,简直太棒了!”就这样,杨博智选择了以受众面广的照相馆为切入点,进军3D行业,主推3D人像定制。
说起3D,人们想得更多的是:3D电影、3D电视、3D游戏……3D打印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呢?其实,在不经意间,已经有不少人选择消费了,“在3D记梦馆里每半小时就能卖出一个人像,每周都有上百位客户来电话咨询。”杨博智说。
生意好自然高兴,但问题也跟着来了。一方面,在来电咨询的客户中,有很多人都不在本地,因为地域所限损失了订单,这让杨博智很不甘心;另一方面,在营业过程中,时有客户提出希望打印除人像以外的产品,但鉴于3D记梦馆的定位限制,并不好开展。
“我们决定把这些客户转移到线上。”为了继续拓展业务,2014年6月,杨博智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全力打造“意造网3D打印云平台”。“这是一个线上平台,消费者把自己的需求发到意造网上,设计师就会根据想法形成的创意设计反馈给云服务器,经过3D打印及交付,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模式。”
3D打印云平台的上线,可以说是3D打印与大数据的一次完美结合。在杨博智看来,这次结合打破了产品传统的制造和销售模式,让产品生产开始走向“自造”(自己创造)和“智造”(智能制造)。
何为“自造”?随着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强,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产品已经很难吸引消费者了。“通过3D打印,就不一样了,在这里,人人都是设计师,消费者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设计过程,这样他在拥有自己的成品时,得到的成就感,是简单的去超市购买商品没有办法替代的。”
何又为“智造”?以往,工厂都是流水作业,批量生产,如果无法量产,成本将居高不下。而在3D打印,则可以实现低成本的一件起做,真正做到零库存——杨博智相信,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更符合现代化生产的时代潮流。
仿真结果表明,在2~4 GHz的频带范围内,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回波损耗小于-8 dB,输出回波损耗小于-10 dB。频率为2 GHz时,增益取得最小值为30.6 dB,频率为3.15 GHz时,增益取得最大值为31.9 dB,增益的平坦度小于等于1.3 dB。噪声系数的最小值为0.75 dB,此时频率为3 GHz。噪声系数的最大值为1 dB,此时的频率为2 GHz,即在工作频带内,噪声系数的取值不大于1 d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稳定系数μ大于1时,低噪声放大器处于绝对稳定的工作状态,通过仿真的结果可知,在整个频带范围内,稳定系数大于2.6,因此保证放大器不会被自激等不理想因素所影响。
“3D打印”,在过去称之为“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技术相比,它以其快捷性、个性化等特点引发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制高点。而伴随3D打印风靡全球,这项高科技也从原来的高度专业化逐渐走向大众化,那么面对机遇与挑战,3D打印产业发展该如何选择?社会广为关注。
记者:在谈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最热烈的一个话题是,3D打印技术会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学人》的观点是:就像1750年的蒸汽机,1450年的印刷术,1950年的晶体管,3D打印也将在漫长的时光里改变这个世界。对此,你怎么看?
杨博智:“3D打印”的概念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提出。就中国而言,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发展3D打印技术,但是由于这项技术的研究资源主要在学校,并没有打开产品市场。所以消费者对于3D打印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阶段。
到2012年,3D打印开始逐渐活跃在了公众的视线中,有很多人说它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奏。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每一次工业革命解决的都是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换句话说,工业革命本质上推动的是生产力主体的升级和解放,遵循的路线图是:人—机器—具有充足动力的机器—智能并自管理的机器。最近,德国提出的工业4.0的概念,核心也就在于“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而3D打印基本上实现了人向智能机器的过渡。
其实,第三次工业革命,说到底,也就是一个产业的升级过程,这其中也必定包含消费方式的一种升级。随着现在客户的年轻化,大家都更倾向于购买个性更强、更具话题感的产品,“私人定制”模式就变得更受青睐,如何低成本地进行单量生产是现在工业发展的趋势,而3D打印技术就很符合这种趋势的需求。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人也做了关于3D打印的预测。举个例子,从商业模式而言,3D打印会带来哪些变化呢?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你想买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不用再去商场试穿,而只要把自己的身材数据扫描传输到云端数据库,配合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就可以获得。类似的生产方式值得各界去广泛关注和思考。
杨博智:“3D打印”其实就是一种加工工艺,我们传统的加工工艺是做“减法”,对物料进行切割、打磨,最后呈现产品,而“3D打印”是做加法,过程好比砖头砌墙,逐层增加材料,最终形成物件。所以只要是能够加工生产的产品,理论上说,都是可以通过3D打印实现的。
从这个角度看,应该说,3D打印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可以促进很多细分领域的革新,比如说尖端制造、医疗等等。而我们比较看中的是消费品这个领域,我认为,仅仅这一个领域都有足够的空间供我们开发。打个比方,牙刷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必需品,消费者今后可以通过网上定制购买拥有他个人属性的牙刷,然后每两个月更换一次,你说,这个市场大不大?
现在中国的很多3D打印企业,可能更多的会去关注设备,而没有去研究到底是哪些人来使用,大家如何才能更便捷地应用到他们现在的生活工作领域中去,我觉得这是现在很多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记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提到分享型经济将主导下一次工业革命。里夫金提到,在这场正在到来的革命中中国有潜力扮演独特角色。这让国人倍感振奋。对此,你怎么看?
杨博智:我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分享”其实是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种意识形态,我们都渴望把自己的智慧、成就分享给其他人。而分享,它需要有一个载体,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智慧注入到这个载体中,分享给其他人。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创造产品来实现。
应该说,随着工业的升级,包括3D打印技术的普及,现在是一个人人都能够更容易去创造自己产品的时代,借着这个契机,中国人“分享”的特性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换言之,未来将是一个更多人参与创造,然后吸引更多人消费的一个多元化产品的时代,而中国人的“分享”意识正好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
责任编辑:张斯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