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桥及周边影戏院的前世今生

2015-11-23 02:22沈思睿
东方电影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戏院南路杜月笙

文/沈思睿

八仙桥及周边影戏院的前世今生

文/沈思睿

八仙桥曾是上海中心城区最为繁华的街区之一,位于淮海中路、金陵中路、龙门路交会路口及其周边,即以华洋菜场为中心的一带。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这一区域被划入法租界范围。19世纪后期出现华洋菜场,后在菜场附近筑路,周边开设各类商号。在20世纪初,以华洋菜场为中心的八仙桥区片开始形成,后又出现众多影戏院等娱乐场所,盛极一时(图1),其形态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

华洋交汇,以菜兴市

八仙桥的形成源于一座历史悠久的菜市场。清同治四年(1865年)元旦,英国商人汉壁礼等在洋泾浜(现延安东路)边开设上海第一家菜场,后菜贩云集,街名改为菜市街(今宁海东路东段,详见图2)。摊贩在菜市街设摊不易,就到附近的八仙桥设摊。同治十年(1871年)在八仙桥西侧又形成一个菜场,由于西方人喜食的牛肉、卷心菜、胡萝卜在此有充足的供应,于是就吸引了不少洋人,故被称作华洋菜场(图3、图4)。1930年前后,此地建成八仙桥室内菜场(图5),此后一直是市中心区域最热闹的蔬菜副食品集散地,直至20世纪90年代因延安路高架及周边市政改建而拆除(图6)。

关于“八仙桥”地名的由来有不少解读,而其中较为符合史实的要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说起。1860 年,英法联军在北京以南通惠河八里桥击溃曾格林沁统率的清军,史称八里桥之战。法国政府为纪念与彰显本国的“成就”,晋封法军统帅孟斗班(Charles Cousin-Montauban, Comte de Palikao)为“八里桥伯爵”,并把巴黎二十区一条街道命名为八里桥街(Rue de Palikao)。1865 年,上海法租界当局为体现法国海外属地的归属感,把境内一条新辟的马路也定名为八里桥街,即今云南南路。上海市民当然不喜欢这个带有羞辱性质的路名,遂以谐音呼作八仙桥街。有了这条街,就有了八仙桥。《上海掌故辞典》“八仙桥”条目载:“旧桥梁名,跨周泾(今西藏南路)。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之前,周泾是法、华两界的分界河,河东是法租界,河西是华界。1900 年时,法租界扩张,周泾西面的打铁浜(今自忠路、顺昌路、太仓路、重庆中路)以东地区被划入法租界新界。为沟通与新租界的交通,法租界在周泾的北端,即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修建一座木桥,因桥近八仙桥街,而被叫做八仙桥(图7)。后人不明桥名之由来,遂讹传这里曾是八仙到过之地。”

1849年,此地块划入法租界后,率先开始城市化。19世纪60年代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筑桥延伸后,西藏南路以西地块也开始受到影响。在此前后有大批旧式里弄住宅兴建。1912年的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图8)、1917年的大世界、1931年的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相继建成,随之也相继出现了恩派亚、黄金、南京等知名影戏院。

鱼龙混杂,百业繁盛

菜市集聚了人气,人气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西藏南路以东,中西合璧呈现较多的西方元素,从中法学堂到公馆马路上的活动,都透着法兰西氛围。而西藏南路以西,更多的却是本土风情。当时,八仙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到20世纪20年代,此地人口密度已居法租界各警区的第三位。商业之繁盛,可从金融业上看出端倪,至20世纪30年代末,八仙桥地块内仅银行等金融网点就有十余家。1936年杨抚生创设的鹤鸣鞋帽商店,在南京、广州、长沙、汉口、无锡及香港、台湾等地设有14家分店,所创克洛牌男鞋和鹤鸣牌女鞋风靡全国。执上海棉布零售业牛耳的“三大祥”之一的宝大祥,1937年10月在恺自迩路(今金陵中路)16号开设分店,老对手协大祥紧紧跟上,11月于今西藏南路宁海东路转角北侧开设西号,次年4月又在宝大祥分号西侧的60号再设分号(图9)。八仙桥地区还有众多服装店、小旅馆、中医诊所等。百业繁荣的背后,是大量人口的流入,其中三教九流都粉墨登场,这也给黑道帮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提起八仙桥的闻人轶事,首先是黄金荣。除晚年住漕河泾黄家花园,他的巅峰和陨落都以八仙桥为中心。黄生于江苏苏州,14岁时全家来沪。光绪十八年(1892年),法租界巡捕房招考华捕,黄金荣通过其父老关系报名应考,被录取为包探,人称“包打听”。黄金荣起初被分派在十六铺一带,他利用这一身份,成为下层流氓社会和租界当局间的斡旋者,逐步从包探、探目、督察员升任为法租界警务处唯一的华人督察长。八仙桥成市之初,黄看中此地巨大潜力,开设妓院、烟馆、赌场、戏院及游乐场等,敛财无数。上海沦陷后,日伪几次劝诱黄金荣出任维持会会长等伪职,都被拒绝。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未遵蒋介石令出逃。1951年5月登报刊出《黄金荣自白书》,获人民政府宽大处理,1953年在上海去世(图10)。

杜月笙则是后来居上。他投入黄金荣门下当小角色时,住在黄宅的厨房间。然而凭借能力和手段,靠贩卖烟土和开赌场发家,终于咸鱼翻身,鲤鱼跳龙门,成为法租界的“教父”,同时“强盗扮书生”,化身为金融家、企业家和慈善家。黄金荣在跑马厅后隔两条街,距离大世界不远的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有两亩地皮,就慷慨地送给了杜月笙。另一位大亨张啸林要跟杜月笙做邻居,杜月笙索性送了他一半地皮。20世纪20年代,张、杜两家各造一幢同样格局的大宅子,这座杜公馆也见证了诸多国民党和青帮势力活动的历史事件。

1935 年,在华格臬路的另一端,著名爱国企业家董竹君也演绎了她的商业传奇。她原出生在洋泾浜边,远嫁四川后并不如意,与丈夫离婚后,她只身回到上海,为养家糊口,决定经商开餐馆。她在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后,在法租界大世界附近的华格臬路相中一排坐南向北的普通店面,菜馆取名锦江小餐。由于她的人缘和手艺,小馆子生意兴隆,许多头面人物常常光顾。杜月笙几乎每天都来,他还帮董竹君租下左邻右舍的房子,甚至搭了天桥,向后弄堂发展。这本属违章建筑,好在有杜月笙的面子,法租界当局发给临时特许营业执照。从此锦江小餐改名锦江川菜馆。新中国成立前夕,杜月笙移居香港。而董竹君与共产党早有合作,1951 年,她把两店(锦江川菜馆和她名下的另一家企业锦江茶室)捐献给政府,并迁往华懋公寓,即现今锦江饭店。

声色犬马,戏院林立

八仙桥周边地区最早出现的影戏院是由西班牙人雷玛斯创办的恩派亚大戏院。外观为西班牙风格,建筑面积529平方米,观众厅楼下466座,楼上322座。1922年10月16日开张,首映片为上海明星公司的滑稽短片《滑稽大王游沪记》与《劳工之爱情》。1926年4月1日起,戏院由中央影戏公司承租接办,1931年6月,又被该公司全资收购。此时,曾在上海早期电影产业中呼风唤雨的雷玛斯已经清理了他在中国的所有产业,返回西班牙。抗战期间,戏院一度作难民收容所,著名的孩子剧团即在该院成立,并上演了《仁丹胡子》等剧目。1939年4月16日起,戏院又开始公映电影,当日还举行隆重典礼(图11)。1942年8月后,戏院主要以越剧演出为主,直至上海解放。1951年改名嵩山戏院,1956年再次改名嵩山电影院,1987年被评为全国电影院改造和建设先进单位。1994年5月拆除后改建为现今的大上海时代广场(图12)。

位于恺自迩路和敏体尼荫路转角上(今金陵中路1号,西藏南路口)的黄金大戏院是黄金荣创办的重要产业之一(图13),1929年开始营造,1930年1月30日建成开幕(图14)。戏院初期放映电影,以欧美黑白片为主,后曾演歌舞剧和魔术,1935年春节以后开始专演京剧。1937年金廷荪租赁黄金大戏院,经过整修装饰,于5月1日举行揭幕式,又有马连良、张君秋、叶盛兰、芙蓉草等再一次组成强盛班子,演出轰动沪上(图15)。1951年3月1日起,戏院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以租赁方式接管以后,改为华东大众剧院(图16),隶属于华东戏曲研究院,后又归属于卢湾区文化局,1993年拆除后改建为现今的兰生大厦。

南京大戏院与黄金大戏院同年落成,1930年3月25日开幕,首映为美国影片《百老汇》(图17)。戏院由中国知名建筑师范文照、赵深设计,它的建筑水平和设备一流,压倒了雄踞沪上多年的卡尔登戏院和奥迪安戏院,引一时之潮流。而此时大光明电影院还未建,以至于当时美国的《纽约日报•上海通讯》把南京大戏院比作当时美国设备最好的戏院“洛克赛”,称其为“亚洲的洛克赛”。南京大戏院是纯粹的西方复古主义样式(图18),与前文两座戏院相比,它的风格更为西化,放映的电影也几乎都是美国20世纪福斯、雷电华和米高梅等大公司的首轮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大戏院改名北京电影院。1959年,文化部门要举办“上海之春”晚会,需要一个固定的音乐演奏场所,著名音乐家丁善德、贺绿汀、黄贻钧、谭抒真等力荐北京电影院。1959年,政府对舞台、乐池等进行改建,改名“上海音乐厅”。

1995年延安路高架修建,音乐厅面临汽车噪声和地基震动的困扰,上海市政府毅然决定进行平移修缮(图19),保护这座艺术圣殿。2003年6月11日,音乐厅终于成功地向东南移动66.46米,并抬高1.68米,远离高架。现位于西藏南路过街天桥的南边,西藏南路路西,东与“大世界”塔楼隔街相望,北隔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与上海大剧院相距不远,形成上海城市中心的高档文化区,八仙桥地区也由此华丽转身,再续繁荣。

猜你喜欢
大戏院南路杜月笙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讲述南路(粤桂边)父辈的故事”歌舞剧在穗首演
只存交情不存钱
杜月笙的敛财绝招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上海大戏院三月“重生”
70多岁上海大戏院改建
话剧《惊梦》
烽火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