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加舜
9月3日,由沈飞公司生产的21架飞机编成的三个梯队呼啸而来,按照既定计划,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9月6日,阅兵村的飞机全部安全返回本场,宣告此次阅兵保障任务圆满完成。每当提起此次阅兵装备飞行和保障工作时,海军某部飞行团团长张叶和机务大队长徐英洪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不时竖起大拇指赞叹。他们表示,此次受阅飞机能够达到100%完好率、出勤率,胜利完成阅兵任务,沈飞公司的伴随保障和后援保障联队功不可没,没有他们付出艰辛努力,就无法取得这样圆满的结果。
构建畅通的“绿色通道”
阅兵装备保障作为阅兵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异常繁重。沈飞公司未雨绸缪,2015年初,就启动了阅兵装备保障的准备工作,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阅兵任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谋划部署阅兵保障工作,先后5次赴各地调研,及时总结2009年国庆阅兵保障任务经验,了解阅兵现场情况和用户对装备保障的需求,按照“三方一体、内外联动、主辅配合、全面保障”的工作方针,确定了阅兵任务保障方案。
遵循“外场优先”的原则,沈飞公司以满足外场阅兵保障需求为目标,“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采取紧急生产,生产线上直接调用或拆卸装机件等垂直保障方式,一路大开“绿灯”,形成了快速反应、立体保障、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确保了现场内外信息沟通顺畅,问题处理及时,工作推进有序,切实满足了现场阅兵飞机保障任务的需要。
100%完好的执着追求
这是一场实战演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疏忽和差错。按照既定的保障方案要求,沈飞公司组建了现场服务保障第一梯队、技术支援保障第二梯队及应急机务保障组。其中现场服务保障团队由伴随保障组、后援保障组组成。同时建立了保障人员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现场信息报告制度。办公室例会制度。厂所军联席会议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等专项工作制度,规范现场保障工作。
“阅兵装备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无论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艰巨,我们都必须坚决完成航空武器装备服务保障任务。”沈飞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殿满向即将奔赴保障现场的团队人员郑重下达了工作指令。5月30日,阅兵飞机进驻阅兵机场,正式拉开了阅兵保障工作的序幕。
为保证飞机正常投入阅兵训练飞行,沈飞公司先后组织召开阅兵保障专题工作会和服务保障现场工作会,对影响阅兵工作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集中清理,确定了解决措施和行动项目表。现场保障团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做出技术支援“4小时拿出处理意见、8小时内赶到故障现场,24小时内排除故障”的承诺;后援保障组 24小时与生产厂家保持联络畅通,协调工作,确保现场保障不“断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立阅兵任务保障应急备件库,使飞机始终处于良好受训状态,是顺利完成阅兵任务的关键要素。沈飞公司以此为目标,梳理出阅兵装备易损保障器材清单,协调备件储备工作。相关配套厂家各负其责,大力协同,积极提供备件。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保障现场就筹集到数百项、上万件备件。虽然此次现场需要的备件数量大、种类多,但利用现场备件解决的保障需求仍达到了85%以上,少数现场没有的备件则通过紧急调用、返修、拆卸装机件甚至新制件等措施解决。6月以来,沈飞公司积极筹集了数千项、总价值上亿元的保障备件,共完成备件紧急支援13次,飞机受训期间没有因备件短缺而导致阅兵飞机停飞的情况发生。
为了米秒不差的速度
“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对于久经“沙场”的保障服务人员来说,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夜深了,在偌大空旷的机场上,停机棚内依然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在此次保障期间,沈飞公司秉持“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的服务理念,派出精兵强将,现场人员克服引擎轰鸣、七月流火、蚊虫叮咬等困难,按照飞行、排故、机械日、落实技术通报“四到现场”要求,全程监控装备状态,及时处理问题,做到故障不过夜。
为确保阅兵飞机处于完好飞行状态,沈飞公司现场保障人员一直坚守在飞行现场,时刻关注飞机状态,并经常与部队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绝不放过影响飞机飞行的蛛丝马迹。8月30日,当沈飞公司现场保障人员从飞行员那里得知某架阅兵飞机在飞行中有所不适的信息后,立即组织精干力量赶赴现场排查原因,发现氧源转换器的相关组件出现操作不协调的情况,但由于该系统结构复杂,涉及的拆装部件多、专业性强,就立即向后援保障人员申请支援。后援保障组负责人接到信息后,立即赶到生产厂,在查阅备件没有库存的情况下,立即协调相关零件厂和部装厂,进行装机件拆装和相关部附件的二次配套工作,此时已是晚上9时。然而,更换氧源转换器备件却遇到了棘手的问题,由于现场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工作一时陷入停顿状态。“再过3天就要阅兵了,这可怎么办?”“铃铃铃、铃铃铃……” 正当现场人员非常焦躁的时候,现场保障组具体负责人员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我已协调好了我厂的技术专家刘洪,他明天一大早赶过去支援。”沈飞公司总装厂生产负责人非常肯定地说。刘洪接到任务后,内心十分忐忑,他想:“完成不好这项任务,丢脸事小,影响阅兵工作却是大事。既然组织上这么信任我,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这一夜,他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现场去。第二天天刚刚亮,刘洪就一骨碌爬起来,随手抓起一个面包,带着准备好的氧源转换器备件踏上第一班列车。上午10时30分,他不顾舟车劳顿,心急火燎地赶到现场开始排故。高大魁梧的刘洪克服座舱狭小、下蹲费力的困难,将一件件部件拆卸下来,又一一恢复回去,汗湿透了衣衫,脚蹲麻了,他稍事休息,又埋头工作。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围在飞机周围的部队与公司保障人员不时地询问情况。夕阳西下,太阳的余辉照在人们更加焦虑的脸上,“能成功不?”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从彼此的脸上寻找答案。月光渐渐拉长了人们的身影,此时已是9月1日凌晨4时。就在此时,技术人员意外发现氧气控制活门也有轻微损坏,排故工作被迫中止。沈飞公司紧急从厂内飞机上拆卸备件于当日10时送抵现场,刘洪又投入到紧张的恢复排故工作中。经过连续奋战,至当晚23时,飞机终于恢复到完好状态,保证了阅兵飞机正常训练的需要。
在3个多月里,沈飞公司共派出紧急支援人员25人次,派出运送人员、备件的专用车辆17台次,及时保障了阅兵飞机的完好状态。
9月3日,万里无云,日月同辉。在阅兵机场,沈飞公司现场保障团队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与部队地勤人员一道对受阅飞机进行最后一次全面安全“体检”,确定没有任何飞行问题后,飞行员将飞机缓缓地滑向起飞线,等待放飞指令。现场保障人员屏住呼吸,神情严肃地伫立在机场,目不转睛地盯着临时设置的两台电视屏幕,生怕漏掉阅兵的每一个精彩细节。上午10时45分,“报告首长,受阅飞机状态良好,请指示!” “开飞。”随着飞行总指挥的一声令下,沈飞公司生产的飞机从驻地呼啸着腾空跃起,与其他参阅飞机一道,按照预定计划编队飞行,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和国产装备的卓越风采。
这一刻,举国人民沸腾了,各个驻地现场的保障人员沸腾了。他们欢呼雀跃、相拥而泣,流下了胜利而幸福的泪水。刹那间,飞机的轰鸣声与人们的鼓掌声、欢呼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先进战鹰享阅兵荣耀、优质装备筑蓝天长城。”“海天梦想铸就飞鲨经典、中国力量成就大国崛起。”“心系强军梦、保障当先锋。”阅兵飞行结束当天,3个阅兵部队首长代表部队向沈飞公司分别赠送了3面锦旗,生动地诠释出沈飞公司派驻阅兵村中这支特殊队伍伴飞保障工作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