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荔,唐 青,贲艳丽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应用研究正成为国内外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掌上电脑(PDA)于医疗中的广泛应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逐渐普及,同类技术在国内的一些医院也逐步开展实施[1]。据研究报道,我国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与满意度都较高[2-4]。但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是怎样的呢?与使用意愿相关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这些均没有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与少数民族地区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相关的因素,为今后推进移动护士工作站在边疆地区的使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以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临床科室的本院执业护士;对本项目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调查当日因各种原因不在岗的护理人员,进修生及实习护生;资料收集不全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而成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现状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科室、族别、学历、任职方式、职务、职称、能级、工作年限、分管病人数、班次等;第二部分为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现状,包括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接受程度、使用频次、出现问题的频次、顺利程度、对护理工作影响程度及支持系统情况;第三部分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共16个条目(为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功能板块),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愿意”“不愿意”“一般”“愿意”“非常愿意”,得分范围为16分~8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意愿越强烈。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实验,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62,请5名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CVI)测评,得出CVI为0.92。
1.2.2 调查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约1 130名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于检查当日,由研究者本人及培训的调查员于早交班或科室会议期间到科室发放问卷,填毕进行问卷质量检查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 130份,回收1 071份,其中有效问卷1 0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51%。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推断采用相关性分析。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1 护理人员一般资料 共调查护理人员1 068人,年龄18岁~55岁(28.32岁±5.74岁);男20人,女1 048人。民族:汉族751人,回族115人,维吾尔族155人,哈萨克族25人,其他22人。学历:中专224人,专科587人,本科及以上257人。科室:内科428人,外科345人,产儿科110人,急危重症科185人。职称:护士590人,护理师366人,主管护师83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9人。职务:护士长42人,副护士长21人,助理45人,无职务960人。岗位:护理管理岗位63人,临床一线岗位1 005人(其中临床一线岗位的能级N1级265人,N2级318人,N3级384人,N4级38人)。工作年限:<5年441人,5年~10年399人,11年~15年107人,16年~20年56人,>20年65人。过去1个月内平均每天分管病人0人~40人(7.91人±4.22人)。
2.2 护理人员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现状的总体情况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功能的频次(平均每天使用频次)划分为5个段(“0次”“1次~20次”“21次~40”“41次~60次”“>60次”),其中87.5%(14个)的功能使用频次“>20次”。而在普及使用1年后大多数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出现问题的频次较少。1 068名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认知、接受程度、顺利程度、影响程度及支持系统满意情况等应用现状的总体得分情况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现状的总得分情况±s) 分
表1 护理人员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现状的总得分情况±s) 分
总分 最小值 最大值 得分使用意愿项目80 16 80 65.86±9.21认知 20 3 20 16.12±2.64接受程度 90 18 90 74.60±10.55使用顺利程度 15 3 15 11.04±1.95作影响程度 175 35 175 118.62±27.91 35 7 35 25.65±4.46对护理工支持系统
2.3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情况此次调查1 068名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各功能的使用意愿得分排前5位和后5位的功能见表2(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序)。
表2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各功能的使用意愿得分情况±s) 分
表2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各功能的使用意愿得分情况±s) 分
得分前5位 用药执行功能4.35±0.63采血确认 4.34±0.62用药查询 4.29±0.65医嘱执行 4.23±0.65体征录入 4.20±0.70后5位 事务管理 4.03±0.77常用项目 4.02±0.73费用情况 4.00±0.77健康宣教 3.89±0.83护理记录3.76±0.93
2.4 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的相关分析 以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的得分为应变量,以护理人员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接受程度、使用频次及出现问题的频次、顺利程度、对护理工作影响程度与支持系统为相关因素,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相关系数(r)来度量两因素的相关程度。其中认知、接受程度、顺利程度、对护理工作影响程度与支持系统总分赋值情况:差=1(<总分的60%),中=2(总分的60%≤x<总分的70%),良=3(总分的70%≤x<总分的90%),优=4(≥总分的90%)。掌上电脑(PDA)的使用频次(平均每天)赋分情况:≤20次 =1,为使用频次低;>20次=2,为使用频次高。PDA出现问题频次(平均每周)赋分情况:≤2次=1,为出现频次低;>2次=2,为出现频次高。以上因素与PDA使用意愿的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的相关分析
2.5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的相关因素情况(仅列出了相关系数较大的5个因素)
2.5.1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正确率1 068名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正确率排前5位和后5位的条目见表4(按正确率从高到低排序)。
表4 护理人员对PDA的认知正确率(n=1 068)
2.5.2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顺利程度、对护理工作影响程度、支持系统维度各条目得分情况(见表5)
表5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顺利程度、对护理工作影响程度、支持系统维度各条目得分±s,n=1 068) 分
表5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顺利程度、对护理工作影响程度、支持系统维度各条目得分±s,n=1 068) 分
得分接受程度 前5位 大大提高了病人身份识别的安全性维度 条目4.41±0.64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引入非常有益 4.34±0.68可保障执行单上的条码和病人腕带上的条码一一对应 4.28±0.67促进了护理管理模式创新,使护理质控实现了实时环节控制 4.26±0.66保证了采样信息的实时性与正确性 4.26±0.66后5位 能防止医嘱漏执行 4.03±0.78实现了跟踪医嘱全生命周期 4.00±0.80实现的功能齐全 4.00±0.80加强了医护配合,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99±0.84解决了长期医嘱和护理计划执行后签字问题 3.98±0.91顺利程度 操作流程 3.79±0.71扫描 3.67±0.76登录 3.58±0.79对护理工作影响程度 前5位 移动护士工作站配套的病人条码腕带脏、褶皱、丢失、摘除 3.75±1.03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电池供电时间充足 3.74±1.01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硬件设施维护良好 3.62±1.01移动护士工作站所使用无线网络畅通 3.61±0.96移动护士工作站配置充足 3.60±1.02后5位 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情况 3.12±1.05个人自信心 3.02±1.07个人技能如计算机应用经验和技巧 2.97±1.11教育程度 2.85±1.09年龄 2.79±1.07支持系统 与移动护士工作站配套的二维码标签 3.83±0.68自身硬件条件 3.80±0.70软件条件 3.75±0.71与移动护士工作站配套的条码腕带的材质等 3.67±0.81移动护士工作站出现问题后有专门人员进行维修或者处理 3.66±0.80无线网络 3.55±0.80移动护士工作站出现问题后维护人员能够在半小时内处理3.40±0.92
3.1 护理人员更愿意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优势明显的功能版块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16个功能版块在实现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当中时间先后不一、使用频次不一、使用意愿不一,导致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质量也不同,因此分析这些功能版块的使用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高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质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从表1总体情况来看,1 068名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总得分为16分~80分(65.86分±9.2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2显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排前5位的功能是:用药执行、采血确认、用药查询、医嘱执行和体征录入;而排后5位的功能是事务管理、常用项目、费用情况、健康宣教和护理记录。李森等[5]的调查显示:有79.70%的护士认为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可以减少护理差错,确保病人安全。Stroud等[6]的调查显示:有91%的调查者认为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有利于支持临床护理决策,89%认为可提升病人安全。移动护士工作站实现了条码身份识别和病人信息数据床旁采集,可确认病人给药标签、检验标本的条形码与病人腕带上的身份标志条形码的信息均相关联[7,8]。而在新疆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病人占很大的比例,多存在语言沟通的障碍,且少数民族的姓名结构与汉族不同,长且相似名较多,临床中身份识别错误的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于少数民族病人,用药执行、采血确认、用药查询、医嘱执行这几块功能均能切实体现出确保病人(尤其是少数民族病人)安全这一优势,因此护理人员使用意愿都较高。而研究显示,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录入生命体征更方便,保存资料持久、安全,并可节约资源[5]。可见,护理人员更愿意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优势明显的功能版块。而针对使用意愿低的功能,今后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挖掘其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出创新可行、适用于本地(边疆地区)特色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
3.2 提高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需注重相关因素的提升 调查结果表3显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接受程度、使用频次、出现问题频次、顺利程度、对护理工作影响程度及支持系统满意程度均与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相关(P<0.05)。从结果可以得知,除出现问题频次与使用意愿呈负相关以外,其余因素均与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呈正相关,认知越好、接受程度越高、使用频次越高、使用越顺利、出现问题频次越低,护理人员的使用意愿越高,而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整体应用现状才会步步提升。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护理管理人员应积极加强护士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接受程度,并采取措施减少移动护士工作站出现问题的频次,使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起来更顺利。比如增加与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的沟通,通过定期下科室调研等形式达到移动护士工作站问题的有效反馈,实现移动护士工作站的PDCA循环,使移动护士工作站真正达到有效持续改进。
3.2.1 应注重PDA的系统知识与其实用性相结合从表1总体情况来看,1 068名护理人员对PDA的认知总得分为3分~20分(16.12分±2.6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调查表4显示,护理人员在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过程中,都注重了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正确使用、管理、功能、流程、维护等的实用性。但是排后5位的项目说明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配套条码腕带、充电、构造及扫码等系统知识认知不高。比如,护理人员只注重如何能扫上条码,而不注重具体扫码时的距离及角度。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出现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因此,护理部及医院领导的支持及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推行PDA的保障。一旦护理人员意识到将PDA的系统理论知识与其实用性相结合的意义和必要性,他们会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使用。此次研究已阐述了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与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相关,因此我们需要持续改进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认知,从而提高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更好地指导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临床应用,特提出以下建议:①护理管理者应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应注重系统理论知识与其实用性相结合;②培训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3.2.2 继续提高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 本调查结果表5显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中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程度排前5位的情况可以看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及创新管理模式上的优势是一致认同的。医院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目的首先为保证病人的治疗安全,护理人员在执行静脉输液、采血等操作时可以通过PDA扫码腕带,快速识别病人身份,使护理人员的查对工作更加准确、简单与实时。国内外研究报道,临床应用基于条码技术的移动护士工作站可以显著降低给药错误、标本采集错误及输血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9-12]。本调查中护理人员对“PDA大大提高了病人身份识别的安全性”接受程度最高,也验证了这一点。但是排后5位的条目说明PDA实施初期,细节的实施还不是特别完善,功能也不是特别齐全,再加上护理人员使用初期主动意识薄弱,容易出现医嘱漏执行,导致出现长期医嘱和护理治疗项目执行后的签字问题;另一方面,实施初期,可能出现医护配合欠佳以及病人的不理解,从而影响病人的满意度。因此,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及创新管理模式,凸显优势的同时,还应提升其细节,加强主动告知和人文关怀,做到移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比如通过推行多元医疗安全及质量持续改进工具(包括PDCA、追踪方法学、根因分析、品管圈、基准标杆管理、失效模式效果分析)的应用,以促进医院形成移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强化护理安全的长效机制。
3.2.3 解决现有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的顺利程度 调查结果表5显示,1 068名护理人员在操作流程、扫描、登录PDA时都较顺利。但是三者之中登录移动护士工作站的顺利程度稍差,经课题前期的质性访谈了解得知原因为移动护士工作站在医院普及使用一年过程中,存在一些诸如网络不稳定、机器死机、存在网络死角等问题,因此登录时顺利程度稍差,有时需要重复登录方可。针对这些影响顺利程度的因素,需要积极采用措施以加强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意愿,提高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质量。
3.2.4 软硬件设施因素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影响程度最高 调查结果表5中,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影响程度排前5位的条目中4条源于设施因素(包括软、硬件设施),1条源于支持因素,而排名后5位的条目均源于个人因素。可见硬、软件设施因素及支持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影响程度较大,据护理人员反映,当软硬件设施出现问题时,直接影响PDA的使用,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最大;而支持因素包括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故障解决、病人的条码腕带等出现问题或支持不利时会影响PDA的使用,从而间接影响护理工作。个人因素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影响程度最小,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计算机技能、与其他科室协作情况、个人自信心等,护理人员反映,PDA的使用基本上是熟能生巧的事,经常受软硬件及支持系统的影响,但很少受个人的影响,尤其是年龄、教育程度等纯个人因素。针对设施因素,护理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与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及时沟通解决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中出现的软硬件设施问题,并加大加强支持系统环节的监督与控制,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
3.2.5 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支持系统的满意可以提高其使用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支持系统满意情况与其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357,可见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支持系统的满意与提高其使用意愿息息相关。而支持系统7个条目中护理人员满意度相对较高的是与移动护士工作站配套的二维码标签,接下来是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硬、软件条件,而满意度较低的基本上都是无线网络及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维修处理。据临床护理人员反馈,部分科室存在网络死角,连不上无线网络;另一方面,无线网络还常常不稳定,这些均导致护理人员对无线网络的满意度比较低。而当移动护士工作站出现系统故障及问题时,维护人员维护的及时性及有效性都不够。原因可能为,信息化护理技术及移动信息化建设均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存在技术问题及不成熟的地方。因此,作为护理及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无线网络及移动护士工作站维修处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在发扬医院软硬件优势的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信息化护理的潮流,虚心学习走在前列医院的优点,吸取精华并不断创新,以提高信息化护理质量,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 池艳宇,王泠,贾晓君,等.患者对护士使用PDA感受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2):30-32.
[2] 谢红珍,何丹丹.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效益评估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82-84.
[3] 王玲玲,李萍,贲艳丽,等.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情况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0B):3222-3224.
[4] 周玉洁,张会芝,宋伟,等.某医院移动护士工作站临床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63-65.
[5] 李森,王泠,吴晓英,等.护士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69-72.
[6] Stroud SD,Smith CA,Erkel E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use by nurse practitioners:A descriptive study[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9,21(1):31-38.
[7] 李志悦.手持设备(PDA)在临床移动信息系统(CMIS)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8,21(2):178-180.
[8] Tsai SL,Sun YC,Taur FM.Comparing the working time between Bar-Cod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An observational study[J].Int J Med inform,2010,79(10):681-689.
[9] Coyle GA,Heinen M.Evolution of BCMA within the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J].Nurs Adm Q,2005,29(1):32-38.
[10] Hayden RT,Patterson DJ,Jay DW,et al.Computer-assistant barcoding system significantly reduces clinical laboratory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errors in a pediatric oncology hospital[J].J Pediatr,2008,152(2):219-224.
[11] Chan JCW,Chu RW,Young BWY,et al.Use of an electronic barcode system for patient identification during blood transfusion:3-year experience in a regional hospital[J].Hong Kong Med J,2004,10(3):166-171.
[12] Lee TT.Nurses’experiences using a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early stage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J].Comput Informat Nurs,2007,25(5):2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