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恩仇为哪般
快意恩仇的故事,是中外文学、戏剧遗产的重要篇章,被人们反复阅读、演绎和改写。赵氏孤儿一案,从《左传》到《史记》,勾勒出一个舍生取义的古代群英故事;最早出现的元杂剧,剧名即为《冤报冤赵氏孤儿》,冤冤相报的主题一目了然。东西方的复仇观念有别。黑格尔说悲剧人物的毁灭是永恒正义的胜利,冲突的解决必然是和解;东方推崇正义战胜邪恶决不手软,不惜前赴后继、卧薪尝胆。近些年艺术家企图在“复仇”的观念上做点破解。林导话剧里的孤儿长成个现代青年,对家族血仇毫不在意:“不管有多少人命,他跟我没有关系!”凯歌电影里的程婴彻底变身猥琐的民医,歪打正着做出了惊人之举。秀波版的电视剧,则兼顾了人性与法治精神。屠岸贾乔装逃出城外,被等候多时的程婴截住。程强忍杀子之仇,还是劝他回城受审,把恩仇交给法律裁决。
楚汉相争时,刘邦途经定陶,得了戚夫人,从此宠幸非常。戚生了儿子如意后,刘邦有了更易太子的打算;戚夫人也“日夜啼泣”,恨不能如意立即上位。只是因众大臣死谏,刘邦才放弃了,他对戚夫人无奈地说: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作为皇后,吕后经历了无数煎熬,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但仇恨的种子已深深埋下。不久,刘邦驾崩,太子袭号为帝,吕后开始报复。先召唤赵王如意入京,设计毒死;然后以骇人听闻的手段处置戚夫人:断其四肢挖其双眼,以铜灌耳使其聋,用喑药灌口使其哑,丢入厕中,命为“人彘”。吕后仍觉不够“快意”,遂唤来儿子惠帝“观赏”。不料惠帝吓得嚎啕大哭,从此魂飞魄散、心神萎靡,数年后一命呜乎。复仇之箭过于阴毒,最终射到了自家身上。
春秋时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太傅,因受谗言,与其长子一同被楚王杀害。子胥逃到吴国,后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时平王已故,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复仇烈焰何等快意!但子胥壮士的命运还有下篇。他多次进谏吴王灭越,遭拒。也是因受谗言,吴王派人送伍宝剑赐死。自刎前伍对门客说:请挖我双眼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吴灭亡!9年后,吴为越灭。不知子胥双眼是否露出快意的微笑。
舍身复仇被认为是一种美德。江南女子金玉奴家境殷实,人长得漂亮,嫁与了穷书生莫稽。金家出钱,莫公子发愤,3年后莫稽连科及第,做了官。谁成想莫的志向高远,觉得自己有当驸马的命,玉奴就成了绊脚石;赴任途中,狠下心将玉奴推入江中。不料这女子命大,被淮西转运使许德厚夫妇救了。许比莫的官大。故事到这儿,该是复仇的桥段了。许把干女儿许配给了莫稽,此时莫的梦想开始务实,也就欢欢喜喜拜了天地。洞房里新郎官被丫环们一顿拳打脚踢后,掀开盖头才知新娘竟是老冤家金玉奴,忙不迭叩头求饶,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日子如流水般往下过,复仇被化解为惩罚与忏悔。男人在阴影里卑微地活着,女人在复仇的快意中消磨着生命。这场复仇,究竟谁赢了谁?
快意恩仇的故事,在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中有着不同寻常的结尾。伯爵的三个仇人一个被杀、一个自杀,一个身败名裂,被夺走的女人回在身旁。他没接受她的挽留,决意远行。他说:“我的复仇是多么愚蠢和狂妄!”他要一点点消除复仇恶念的因子,让自己从伯爵变回水手。待到“另一个人回来,什么也不能让我们分开。”读书人史航说得好:“年少的我,不懂为什么坏人死光,好人还要自我放逐。现在,懂了一点。快意恩仇?不,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快意。恶,有时让善无路可走,有时让善与它殊途同归。两种都是悲剧。”这话真是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