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山:有关或者无关的思绪(三章)

2015-11-22 20:00浙江陈于晓
散文诗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伏羲庙宇女娲

浙江 陈于晓

人祖山:有关或者无关的思绪(三章)

浙江 陈于晓

说“风”

仅仅是因着空气流动,便形成了风?女娲、伏羲以及远古身影的流动,也能形成风么?

人祖山中,枝头动了一下,一阵风与我擦肩而过。接着,枝头纷纷乱动,一群群影子,把我的影子覆盖了。影子是另一种风么?

山很深,是风把远处的花香,静静送到了我的身边。这是新一年的花香,这花香,或者来自伏羲岩,我仿佛闻到了青苔的气息,看到了丛生的杂草和几株挺拔的古树。

湿答答的风,在遍山200多座庙宇庙龛中,悠悠流淌着。这些庙宇庙龛,或者新或者旧,或者已被修葺,或者仅留残存,只有香火依稀。这些都是那些旧年的风,吹过后缓缓沉淀下来的痕迹。

你既不知道风是从何时、何处吹起的,也不知道风将在何时、何处止息。风起处风落,风落处风起。

现在,我站在人祖山的空旷处,可以在风中,打捞出一山的沧桑和一山的青翠么?

人祖山,原名“风山”,因郦道元称之为“众风之门”的风洞而得名。那么,从风洞中吹来的风,是哪一年的?有多少身影被风吹走又吹来?

相传,从前的女娲或者伏羲部族,都姓“风”,被人祖山的风点燃的烟火,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现在,人祖山的风,在轻轻地吹拂着,是否也在我的心上,烙上了一枚“风”的胎记?

泥与石

一生务农的父亲,始终相信一个朴素的道理,人是泥土做的。他说,人身上有“尘埃”,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或者人其实就是一粒“尘埃”,一粒会劳动会唱歌也会叹息的“尘埃”。

访人祖山,总想问问女娲,当初造人时,用的是取自何地的泥土?或者,我是哪个“泥人”的后代?画中的女娲或者塑像中的女娲,都不说话。

给我讲“女娲造人”故事的她说,这是远古的神话或者是传说中的“事实”。这个时候,我听到风中有一个稚嫩的声音在问:“女娲也是泥土做的么?”仿佛有手指出现在空中,在指向东南西北,那意思似乎是说,答案就在人祖山的某一处,自己去找吧?

有答案么?人祖山庙宇中的那些古人或者神佛,是泥土塑的,还是石雕的?从前的人祖山,还要高大一些吧?也许有许多的石块,已被女娲拿去补天了。彼时的天空,大约是一堵石墙,漏水的时候,就拿石块去填补,用五色石填补的天空,便现出了彩云。

只是远古以后,天下大雨时,还能看到女娲补天的身影么?

抬头仰望,人祖山的天空蔚蓝,简直让我怀疑天空是水做的。但其实我们仰望的并不多,更多的时间在用于低头行走。草木是泥土变化的,建筑物只是泥与石的精心“构思”,滚磨沟、穿针梁、洞房沟、育子崖、造化坪……也只是泥与石的造型而已。

泥中蕴着时光,石中藏着世界。轻叩人祖庙,问一声:我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

转身,山谷空旷,仿佛没有回声,仿佛有隐隐回声。

山间那些旧时的石碑上,字迹已模糊,还能找到一点“源”么?

寻“道”

人祖山间,披头散发的伏羲,坐在八卦图上,仰观天象,口中在喃喃自语……这样的情景,是我无端想到的。

也许在人祖山中行走,只要稍稍留意,便可以捡起许多“道”的记忆。据说,人祖山还有一个名字,叫“空同山”,一个“空”字,便容下了“道”的漫长岁月。相传道教创始人之一广成子曾在山上修炼。不知道广成子当年,有没有守着一只丹炉,总觉得从前的道人,除了餐风宿露之外,还有一个炼丹的事情要做。如今的道人,就在洞中安享清风明月好了。

日子悠悠,“道”也悠悠,那些年人祖山中的庙宇,多供奉着各路神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祖山高,仙又多,则更具盛名了。也许在人祖山上走,走着走着,便吸了仙风,长了“道骨”,生了羽翼,快要成仙了。

道旁的几株老树,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摇身一变,就成了白胡子的神了。水声隐约,不经意间,从潮湿处,飞出一羽蝴蝶。等某一个路人,坐在某一片石头上休息,打瞌睡的时候,这蝴蝶,便匿藏在他的梦中。仿佛有庙宇中的神仙,吹响了笛子,笛声落处,纷纷扬扬,惊起了一对对翅膀,落下一串串清脆的鸟鸣。

远处,岭上,白云清闲。雾起的时候,他坐在那儿,坐在辽阔中,看女娲、伏羲,从娲皇宫、伏羲殿中走出,在时空中隐隐走动。他忘记了时间,或者他已坐在时间之外。

夜幕降临,星光灿烂。他展开人祖山这只棋盘,取下几粒星星,作为棋子,与苍天对弈。

天地之间,人祖山只是一粒翡翠,而他只不过是翡翠上的一粒“泥土”。这大约就是我眼里“道”的“境界”了。

猜你喜欢
伏羲庙宇女娲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结网打鱼
女娲
汉字的由来——伏羲造字
女娲造人与补天
伏羲画卦
女娲造人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