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大箴 陈传席 孙 克 吕品田等
名家评说
○邵大箴 陈传席 孙 克 吕品田等
我看了曾景祥先生的工笔画作品,感觉到他的作品很有特点,跟一般的工笔画家有不同,这个不同就是他的个性面貌,就是他的艺术追求。曾景祥先生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他追随古典工笔画大师的经典作品,远学这些经典作品;近学二十世纪南北两派的工笔画著名画家的作品。而且他吸收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等一些艺术观念和方法进行艺术创作。我深深地感觉到他的工笔画很重视形式的构成。和一般的工笔画家比较,他的这个画面上的线的构成和色彩块面的构成,形成他工笔画的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再者,由于他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他对这个古代诗词很有研究,发表了很多作品,于书法也很有造诣。他的工笔画不仅有很深的艺术功力,而且还有非常广泛的艺术修养,所以他的画格调非常高。我在他的画面还能感觉到他的一个信念,就是他的画很注重宁方勿圆、宁拙毋巧。实际上呢拙中有巧,方中有圆。所以我觉得他的艺术的这个画面格调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观摩他的工笔画作品会得到不少的启发,有助于我们讨论工笔画当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曾景祥画的花鸟画和一般年轻人的国学基础差不一样,他很有国学基础,写了很多诗,诗的意境也非常好,是他的画和别人不一样的方面。更主要的方面,他把工笔画几个方面发展了。
曾景祥的工笔画借鉴了西方,拿来为我所用,变成了中国画的作风,画出来还是中国绘画,不是用西洋画替代中国绘画。他的绘画前后关系更强烈,光影效果更好。古人画画其实也有正反面,但是他的那个光影是程式化的东西,和真实感还有一点距离。曾景祥的方法更真实一些。
工笔画一般主要是技术,但是不论是中国和西方,成大家必须要有学问。西方的画是技术为主,中国的工笔画也是技术为主。真正的画到一种境界,没有文学水平根本不行。曾景祥画里的很多诗是他自己写的,这点也很了不起。他和那些文化水平不高,不能画写意的不一样,他的文化水平很高,可以著书立说。
总之,曾先生在工笔画的几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对工笔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湖南的工笔重彩画是有一个很坚实的传统。曾景祥先生工笔花鸟我个人感觉到他在湖南花鸟画当中,或者传统工笔花鸟画当中,是有想法、有突破的。即有一种和现代艺术精神的结合,或者对传统有所突破、有所超越。在这点上,是他保存着工笔画的“工”字,造型方面也非常严谨,同时又很想创造一种意境、创造一种境界,追求一种他自己的画面的完美、境界的圆融。在技术上的追求他已经画出来了,而且可以说无可挑剔的,这个画家的工笔花鸟还是应该说达到很成功的一个水准。像曾先生这样的追求一种意境、追求一种境界,我觉得他这方面还是有突出的成绩。
曾景祥先生艺文双修,技道两进,既擅长国画尤其工笔画,又精于学术和诗文,是一位涉猎广泛、修养全面、成就斐然的学者型画家。
怀着对艺术的虔敬之心,曾景祥先生精研中国绘画传统,在笔墨上用功甚勤,功底扎实深厚。他远寻黄筌、李公麟与曾鲸,近学陈之佛、于非闇与顾生岳,对宋人花鸟画的研究尤其深入。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他锐意进取,力辟新径,为工笔画的创新探索倾注满腔心血。他以强化幽深空间感和敦厚分量感的纵深表现,突破偏重平面铺陈的传统画法和常规格局;他借鉴水彩绘画的湿画技巧,造成敷色渲染上的肌理变化和笔致的生动;他引入艺术设计的构成格式和写生色彩处理方式,增强画面上的结构张力和丰富色彩感;他将题写诗词联句作为突破视觉审美单一性的途径,拓展工笔绘画的意味和意境……这些方方面面的创新追求和探索实践,实实在在地构筑起曾景祥先生自己的艺术语言系统,并因此形成其独具个性的工笔绘画风格。
在我看来,爽俊利落、精练净洁的简约笔风,悠然闲适、恬淡祥和的沉静气质,朴直清幽、端庄典丽的雅致格调,是指认曾景祥工笔绘画风格的因素。这些因素一直为中国文人艺术所崇尚,是切合中华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美学传统内涵。曾景祥先生在遵循中华美学传统、保持文人艺术品格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工笔画创作,走了一条艰难却纯正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悉心感悟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的流变,缘自心之诚把握生活和艺术素材,于融通古今、南北的格局中展拓开新,以至笔底乾坤,水到渠成。
曾景祥是我们湖南工笔画界一位一流的画家,也是我们湖南美术教育界卓有成效的一位院长。他一直致力于美术教育的研究和工笔画的研究。他在教育这一块,桃李满天下,一直当院长还有系主任;他在工笔画这一块,在传统工笔上下过很多功夫,包括对传统工笔画大家作品的研究。再者,他又生长在桃花江,这么一个漂亮的地方,环境的熏陶对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他的作品非常有社会气息,非常有时代感,有地方特色。他还吸收了我们传统中最精华的一部分,又吸收了西方很经典的部分,包括色彩,包括构图,他都对这些做了很多的处理。他能够画得那么好,画得那么多,画得那么新,很难得。黄丹麾(《中国美术馆》编辑)
曾先生的作品,我把学术主题定为后工笔与新境象。我认为,在唐以前,战国以来工笔画就或多或少有所显现,但是只是作为一个陪衬,没有成为独立画科,这个时期是前工笔时期。从唐以后独立成科,到五代趋于成熟,到两宋走向辉煌,从这个时期直到明清,称为工笔时期。之后,便是后工笔时期。曾景祥先生的画,无疑属于后工笔。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八五思潮一直到现在,工笔画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传统工笔画很少在画面上写传统的诗词,曾先生在这方面,在诗画对接上有他的想法;传统的工笔花鸟很少把西方的水彩画融入进来。曾先生结合水彩画的一些观念与方法,做得很好。他确实是进入了后现代文化,所以我称曾先生的画为后工笔。在新境象上,所谓笔工而意写,工笔画不是画得工、细就是境界,曾先生的工笔画有一种诗情画意,有一种新境界。
第一,曾先生的作品注重构成。构成实际上就是传统工笔画构图的现代用语,和构图不是完全一样,有新的语言样式。所以这一点是曾先生努力追求创新的。
第二,曾先生很注重线描的运用。画里面或是很粗犷的线、或是很精细的线,都画得很精美、很到位。
第三,曾先生的画很注重色彩的研究。他的画作或厚重华丽,或清新淡雅。同时很注重墨色的运用,他把留白的地方用了很多墨,增加了分量,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
第四,追求意境。很注重表现花鸟的精神。比如《三月风》,画幅不大,透过竹帘后面的小黄花还有飘动的树叶,叶丛中还有一对小鸟,刻画都很到位,尽管画面不大,但很厚重。那幅大的绘画《酿》,大幅的月季花表现很生动,花卉是朦朦胧胧、有虚有实,而且用了大量的墨色,增加画面朦胧的感觉和纵深层次的感觉,看了很陶醉。
曾先生的作品同样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借鉴了一部分西洋绘画的结构或者光影关系,使有些画画得很深入、厚重。
曾先生是一个学者,他写过好多篇和工笔画有关的文章,搞了很多课题的科学研究,这点很了不起,他的贡献和别的画家还不一样。
曾先生有很多工笔画,他的功力很深,大家都谈到了在技法上、创新上有很多追求。曾先生的画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探讨,他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诗意的东西。他的画面诗意昂然跳跃出来,给我感受很深。
历来的文人、画家、诗人往往在静夜中有很多遐想,曾先生的这些画,好几幅感到好像是画家自己,是他的感情、感受跃然在画面上。这些画里头传达的是一种什么美?一种朦胧的美,朦胧的诗意之美。
另外一些画,有点像摄影式的景深,模模糊糊的背景,但是层次非常深厚,一层层非常下工夫。在画面的主体就是花、鸟,又非常有动感、非常生动,好像活了一样。浅色的、白色的小的花,是梨花还是什么花,就好像蝴蝶飞舞起来,这样虚实相间,这样的表达我觉得在现代的工笔花鸟画里还不多见。所以我印象最深,曾先生在这点上是有自己的东西,通过中国的、古代的、传统的、现代的、技法上的、西方的,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特定的面貌。郑岩(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曾先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本身又是一个教育家,所以他很有思想。确实,走在工笔画这个道路上非常困难。因为,到了宋代,人们在这个路上已经做绝了。所以,对于工笔绘画,一个画家想求新、求变我觉得尤其是难能可贵,尤其不易。曾先生在这上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思考。黄丹麾的概括还是准确的,确实是一个新的境象。如果不认识曾先生的话,只是看这些画,我有时候会有一个错觉,觉得是年轻人的画。我不是说这个画浅薄或者漂浮,我是觉得生机勃勃的活力不是一个资深艺术家能一直保持的,在这个画里面可以明显看到。曾先生做得很好。
大概他的用色、画面的构成都是充满新意的。还包括他的整个的尺幅。我们看宋人的画很小,小扇面、小册页,传统的工笔画因为限于材料,或者是各种外部的条件的制约,都画得比较小。但是曾先生的画画得很大,比较适合现代的建筑,适合今天的观看方式或者展出方式。这些都是能够带来与众不同的全新的、很有意思的东西。
通常过去看中国画的一些展览的时候,感觉视觉冲击力上不是很强,但是我觉得曾先生的作品,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下就能够把我们吸引到绘画的情境中间去,进而我们发现绘画所蕴含的一些深邃的内容,这是曾先生绘画给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这些绘画无论从构图还是从用色,都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强调传统,但是毕竟今天的世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再画一个宋人的绘画放在今天的环境里面,虽然很美,但是缺少一种时代的气息。
在他的作品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传统的继承。曾先生现在的作品韵味很足,非常精到。仔细看的话,对线的运用非常熟练,而且墨色浓淡的变化,能反映出在表现花卉、枝干、叶子的时候用了不同墨色,来衬托花朵的娇艳效果。
在中国画里面适当吸收外来文化非常必要,中国画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要吸取各种好的、有益的东西。曾先生的作品里面体现出了他对西方绘画的包容与吸纳。比如说他画面的深邃空间,反映出他对空间感的一种追求、表现。
另外,曾先生作品里面对装饰性的那种强调。装饰性做不好就会变得很工艺性,就会很浅。做好了就是对自然的提炼和概括,曾先生在这些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
曾景祥先生,是从湖南师范大学走出来的。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可能有一个特点,就是课程开设比较全面。所以曾先生工笔人物也画,写意也画。西画这个领域水彩、油画、水粉都有创作,呈现出很具综合面貌的一位画家。
曾先生是在传统、现代、中国画和西画,还有文人、民间种种的交叉点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成长基点,也就形成了绘画的面貌。我说他从西画和中国画这方面都有涉足,而且把这两个方面融合的又特别好。他的创作,有强调西画的因素。比如说在展厅,一进来左边墙的第一幅作品,是2013年创作的荷花。光影和立体感表现非常充分,这是个比较成功作品的案例。在色彩的表现上有很多作品借用了写生色彩的处理方法。比如《九月小阳春》,强调色彩上近处的景物比较鲜,远处的比较灰,这样一个色彩的结构。这是西画色彩的法则在他创作当中的一种体现。
再者,从他的作品当中看到了民间和文人绘画创作观念的一个融汇。可以看到这里面既有民间绘画热闹的、吉祥寓意的体现,有民间绘画的色彩的热烈的对比体现,也有文人画追求简淡或者淡雅的表现。这成为他一个很主要表现的追求。他有的色彩既是强调一种对比,又讲究调和。比如说月季花,红和绿之间,本来色彩上应该对比很强烈,但是他的红和绿的纯度都被压低了,统一在一种雅的意境里。这就是文人和民间两种创作观念或者元素的融合。
还有,就是传统和当代的融汇。所有的手法基本上是中国传统工笔画勾染最基本的技法。但是由于他引入了当代人的视觉经验,我们从他整个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上,很明显地感受到和传统工笔画拉开了距离,这是传统与当代融合的体现。
中国美术要从自己传统的经典作品中多吸取一些,不能老是和传统经典作对。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作对30年,我们现在要反思了,我们要学习经典。学习经典当然不是重复经典,我们要发挥自己新的创造性,艺术家个人的,当然也包括地方的。一个画家要成长起来,地方画派很重要,像湖南的工笔画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这是一个地方画派的优势。曾先生在这个画派里面能够脱颖而出有所成就,和整体地方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他有自己的创造,在色彩构成方面都有很多的个人的一些想法,确实画得很好,既有工艺构成的,也有水墨和工笔结合的,可以看出来曾先生这些年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不同的探索。林若熹(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曾先生有自己的课题研究,有论文,还在中西的绘画上有广泛的修养。所以这么一个先验式的文人,是传统文人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典范,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他的绘画也具有这种典范的意义。他所有的创作都要成为可以教学,在方方面面都可以成立的。所以这个时代的新奇的东西可能会减弱,但是具有一些无疑义、无异议的总结、概括,具有一种典范的意义。
曾先生的画是属于文人画范畴里面的演绎,因为他很讲究文与画所共同营造的意境。他完全没有把绘画的具象与抽象分开来。比如西方纯抽象的出现,他们造型语言的成熟严格来说是近一百年的事情。而我们的造型语言的成熟,上千年就已经有了。但我们从来没有走极端,我们没有把它两极分化,我们没有把具像和抽象截然分开,所以我们是意象的。曾先生的画属于意象造型,他的画面里有诗、有画、有书法。
第一个印象就是曾先生的绘画在背景处理上,使用暗色,或者是表现夜晚或者表现黄昏,用暗色来处理空间的关系,像一个月夜一样的氛围。在很多工笔绘画里面刻意强调背景是暗色的还是很少,很有特点。
第二个印象,正因为这个背景是暗色的,黑色的,曾先生的题跋、诗词的部分往往还用假金色,或者是用一种灰颜色写在暗背景的上面,这是他的一个比较有特点的表现方法。
第三个,画面花卉的表现,刻意的去超尺寸。同样一个画面的尺寸里面,花卉似乎好像有意识在放大,尺寸比例上放大了,可能是刻意表达一种个人的主观情感。
我是搞艺术家品牌研究的。曾先生的作品有几个方面值得大家在品牌方面引起注意。
第一,他的品牌文化性。美术文化性在于他的符号文化和内容文化、精神文化。不管黑底、金字,不管平面和装饰,这都是大家能记住品牌在意和品牌回忆的品牌价值感,这就是品牌文化性。
第二,他的内容意象性。我认为他是以花卉为主,因为他的花卉反映了他自己精神世界的另一种花的景象,而不是纯粹写实的,是一种“意”,是自我的意象,具备了艺术家个人品牌的气质与作品的对应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他的精神性。品牌在精神当中有自身的思考,正因为自身思考,反映他的作品恰恰与一些平常的菊花、牡丹不同,具有了自我精神的表达,他的经历、他的职业、他的过程、他的诗、他的画,等等,这就是品牌专属,一定具有个人性,而不是模仿的。
第四,他的品牌交响性。这在于他把西方的水彩画和中国工笔画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便有他的自我的语言特征。
第五,他的音乐性。他的画虽然画得不是那么娇艳,但是我们感觉到在平板当中有起伏,出现了乐感,很强的音乐的感觉,这是他的独特性。
第六,他的娱情性。其实艺术作品给人的愉悦往往体现在作品本身的娱态当中,他的作品让我真正感觉到他有娱情,是娱乐的最高层面,艺术作品最高形态不是娱态而是娱情,曾先生做到了。
第七,他的故事性。他的作品里面有他自己和观者看到的自我的故事。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自己故事的东西,而不是纯粹的观念,有的时候所谓的观念和哲学会杀害艺术的娱情。
曾先生基于他的职业、个人气质,包括专业追求,这三者结合,成就了他作品的个人面貌。我觉得他的作品有很强的专业性。强调了一个艺术家本身对于绘画的强调。无论对于装饰或者说吸收了一些西画的因素,这都是一个画家特色的呈现。他追求绘画的多种可能性,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另外,他带很强的职业特点,他非常强调研究性。这和他的绘画性相辅相成的。因为老师要经常和学生去示范,或者教授多种方法,他把这些研究自觉不自觉地带到他的绘画里面来了。他写了那么多论文,作了那么多课题研究,包括他的绘画里面所体现出来的对于文学方面的追求,和这个都是相关的。还有一个就是他个人的气质,带有唯美的倾向,所以这些东西使得他的画面追求那种诗意、雅致。
好多画家,特别是工笔画家往往是年纪大了之后,他的画面会画得比较板、比较散。但是我觉得曾先生的画没有,他的画反而是越来越画得简约、肯定,灵动和集中,形真境远。他的画面当中虽然画的是工笔,但是在他的画面里通过对朦胧美的表现,使之具有了那种中国审美的远的意境。这是不容易的,是一个艺术家给我们绘画上一个玄思的东西。宋伟光(《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著名评论家)
第一,构图上,很中国、很传统,但是又带有一种构成的状态,能够在表现事物当中把一个微观的东西表现成一个放大的宏观的认识论上的东西,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第二,坚守传统的勾线和晕染,没有丢掉传统的灵魂。传统的灵魂就是诗意空间、诗性空间,我认为他的绘画有雅致的生命感,艳而不俗,晦而不涩、细而不腻、虚而不实。
曾先生的作品,气格纯正、气息唯美,对于细节的推敲一丝不苟,整个画面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面的境界,静谧、清净,格调很高。他的作品有形有象。“形象”这个词现在连起来用,其实“形”和“象”还是有一点区别,“形”是可以把握,用笔勾勒出来的东西,“象”就复杂一点,往往包含着很难用固定的某些纸面上的东西所能把握住的。我感到他的作品有“形”有“象”给观者提供无限思考空间。
我对曾景祥先生的绘画总结为几个字,即“生”“品”“诗”“静”。
如果我们仅仅只讲技术性,就失去了大道,这就是中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的一种总体思维。所以我们通过曾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到一个“生”,就是生命的一种美学的迹象。通过花鸟的描绘,表达动物、植物的生命感,同时又加进了个人对生命的一种理解。画面里体现出生命理学的一种气息,他的作品我们感觉到是一种大气象。
第二“品”。中国绘画一直在追求一种“品味”。看曾先生的画要站在那儿慢慢品的。当你品的时候,你才知道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这个画家到底在想什么,画家的心境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我们再通过他的诗情画意,通过他的一些作品的表达的构成的模式,再加上他的题字,诗性的解读,我们品到了这张作品到底有什么味道,他的茶是什么样的茶,是红茶还是绿茶,总之我们在这种品的过程当中享受到一个简单的作品、一个平面的绘画给我们带来的一种视觉享受。
第三“诗”。中国一直从传统来讲最大的一个美学思想就是诗性文化。这不仅仅体现在画家本身是自己做诗人解读这个画,更重要的诗性文化是一种简约,是一种高度的凝练和概括,这种高度凝练概括的背后是一个画家对事物的一种理解,也就是说,他的诗、书、画,包括美学的涵养、文学涵养的积淀在瞬间的爆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绘画里面体现一种诗境的文化,跟着观者走进他的一种诗境,是很高的境界。
第四“静”。这个不是一种平静,不是虚空,是一种无限。哲学层面的“无”并不是等于零的,而是无限延伸的概念。细细品味曾先生的绘画可以感觉到,他凝聚一种力量在里面,就是我刚才讲的生命美学也好、品位气息也好、诗性文化也好,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感受,他在涌动着一种心性,涌动着一种力量。比如《抬头飞指白云边》,和云彩放在一起画花鸟,这是一个大的突破,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历史上也没有这样的作品,花鸟和云放在一块儿,实际上置身于一个宇宙里头,能感觉到磅礴大气,凝聚了一种力量。包括一个小花小草,描绘的时候是特别近地伸进去,让你感觉到能品到它的这种静,静里带有一种动的感觉。
曾先生他这个年龄是一个学养积淀比较成熟的阶段,对一个艺术家来讲,这个年龄是最成熟的一个阶段,他的重大突破可能就在这个年龄段才能产生,早了有才气没有积淀,晚了可能有了想法,但是精力不够了,所以我提一点建议,曾先生能否在以后的创作当中尽量地去掉一些技法上的滞碍,积极地去思考“技进于道”。中国工笔画走向当代还要进一步深入思考,这种创举还需要我们有一些有责任感、有积淀、有文化内涵的这样一些画家的探索,才能形成我们真正的中国工笔画的当代。
第一,曾先生传统的功底非常深厚。因为曾先生这个年龄从传统中来,学养一般来讲是必然的,他们这代人受的美术教育我感觉比现在还是要扎实很多。
第二,与时俱进的新意。看曾先生的画,第一个感觉就是眼前一亮,他那个色彩这样丰厚,而且华丽,给人一种很惊服的感觉。技法上各种各样的吸收、融合,无论是色彩、构图还是体裁都有新意,确实是当代人画工笔画,表达了当代人的感受。
第三,不俗,曾先生的画一看给人感觉就是雅韵天然,所以画工笔画画得艳而不俗又非常雅是非常难的。这和他个人的学养和天性有直接的关系。
除了那些功力之外,可能也和曾先生个人的天赋有关系。因为古人都讲所谓的气韵乃天成,后天是不可学的,绘画这个东西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或者天生的不具备审美吸收和感悟的能力,这个事是不能做的,我们看惯了太多的画得很恶俗的人,现在到处在活跃。曾先生的画一点不俗,浓艳中有淡薄之意,非常难得。
第一,曾先生是一个成名已久的画家,他在这个年龄段上还能够在构图、色彩、题材各方面都不停地进行探索,非常可贵。
第二,曾先生作品的自作诗是很好的形式,当然这与他的古典诗词方面的修养有关。很多年轻的画工笔的画家也强求不得,没法在上面题诗,很简单地题几个字。有些人对题跋也提出了异议,认为现在画面可以不要题跋。但是我个人以为如果有自己能够做诗词,有以更好的方式和画面形成一种更好的效果,我觉得题跋,尤其自作诗就是更好的一种方式。
中国的工笔花鸟,一直到现在基本上的主流还是一个宋画传统。曾景祥的画很大的不同,表现在他的画有很强的装饰性。另外,在画上面用很多文字题跋,这在古代的工笔画中是很少见的。他把文人画的这个传统运用进来了,相应地就对虚实比传统工笔花鸟画更讲究一些。还有,在以宋画传统为主流的这种工笔画的大环境之下,我觉得相对来讲曾景祥的个性是比较强的。这个个性实际上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与他的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他画过水彩,对色彩更敏感;比如说他做过设计,对装饰构成有一种天然的本能的一种视觉上的敏感;然后他又好古诗词,做了好几十年的古诗词了,这种古诗词对他的熏养就慢慢地使他偏离了宋画传统相对远一点。于是,所有的个性就慢慢慢慢出来了。这个性的彰显与我刚提到的他的学习、受教育,他个人的爱好,甚至于他比较喜欢做研究,甚至于他做行政管理,等等,这些人生的经历都有关系。
第一,曾景祥先生是来自毛泽东主席、白石大师故乡的艺术家,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素养非常高,他是集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科研于一身的艺术家。综合素养是最难得的。
另外曾景祥先生是湖湘文化的探索者、传承者、弘扬者。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从曾景祥先生的作品里面可以道出湖湘人的坚韧顽强;可以道出湖湘人崇高的品德;可以道出湖湘人的坚持真理,疾恶如仇的品格。所以这一点传达了时代的正能量。
第三,湖湘文化是一种诗意文化,湖湘文化既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得庄子的超旷空灵,所以曾景祥先生的画境是幽深的、是淡远的、是空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