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四大任务

2015-11-22 15:10王珂
文艺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汪国真新诗现代性

○ 王珂

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四大任务

○ 王珂

我把四年前对汪国真的诗的评价放在博客,并加上《不能全盘否定汪国真的诗》如此鲜明的题目,是因为近日在网络上我读到了大量极端肯定和否定汪国真其诗其人的言论,想借此表明我的态度。正好近日我正在写《新诗现代性建设系列文章之五——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四大任务》,正在思考新诗如何让国人做“现代人”这一困扰了我多年的学术课题。前天(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病逝,我的第一反应是网上会出现“大讨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的诗集畅销时,就出现过诗坛人士“围攻”他的“新诗事件”。但是我没有估计到今天的讨论如此盛大,如此激烈,如此尖锐。“在汪国真去世当天的微博和朋友圈中,针对汪国真的诗歌价值和大众影响,产生了截然对立的观点,一些诗歌群出现刷屏现象,诗人们你言我语,针锋相对,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拥护者认为无论如何看待汪国真的诗歌,他确实影响了一个时代,而在1990年代初中国开放的最关键时期,汪国真让年轻人回到了个体的感受。反对者则认为汪诗是一副麻醉剂,不仅没有文学价值,甚至是一场语言的灾难,公众对鸡汤式诗歌的热捧反映出文化贫瘠的现实。与诗歌圈的热议相比,普通网友则用点击量和跟帖表达意见,凤凰网的汪国真去世专题,实时流量比两周前去世的诺奖作家格拉斯足足高出200倍,可见汪国真在大众层面的影响力。”①可以说“诗人汪国真之死”又形成了一个“新诗事件”。透析这个新诗事件,有助于理解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的四大任务:促进改革开放、记录现代生活、优美现代汉语和完美汉语诗歌。

近年新诗诗坛有多位著名诗人英年早逝,甚至有新诗界最重要的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的两任会长雷抒雁和韩作荣,中国最重要的刊物——《人民文学》和《诗刊》各自的负责人韩作荣和李小雨,还有著名的诗评家陈超去世,都没有像汪国真这样引起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极度关注。新浪、网易、凤凰网多家门户网站做了专题讨论。如凤凰网的“凤凰文化”在汪国真去世的当天就推出了“专题头条”:“1956-2015告别纯真的年代——著名

诗人汪国真逝世”。到第二天,就有14篇文章。从这些文章的题目及观点就可以窥见媒体对他的极端重视及他的逝世对诗坛及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还可以看出大众读者与专业诗人对他的评价截然相反。特别是诗人对汪国真的新诗成就的评价极低。欧阳江河甚至说:“仅就诗歌而言,汪国真的写作,对中国当代诗歌惟一的作用就是阻碍。我认为最不是诗歌的东西,而他在写,这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如果因为汪国真的诗歌曾经拥有很多读者,就以此来定义我们对诗歌的品位的话,这简直就是对整个诗歌智识层面的一种羞辱。我和汪国真对诗歌的判断是彻底不同的,他认为是诗歌的那些东西中体现的所谓时代精神、那些表演性成分和精神励志等,我认为是拼凑出来的‘假诗’。而我们的教材居然要把它收入,塑造那种四不像的东西,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毒害,从小学时起就会有树立起一种‘恶趣味’的危险。现在大家一提诗人,就回到过去,可是‘过去’又不够远,没有回到李白甚至屈原的时代,而是回到了汪国真甚至是徐志摩的时代,以此来塑造我们的诗歌趣味、价值观乃至生命质量,所以我们的诗歌不能和汉语的当下性同步。我羞于被称为和汪国真是同一个时代、使用同一种语言的诗人。”②

如果从诗、人和社会的现代性角度来探讨汪国真诗歌,不难发现尽管他是大陆诗人中诗集销量最多的诗人,他的诗的价值并不与诗集的销量成正比。“‘modern(现代)’这个术语源于一个拉丁词,意思是‘在这个时代’。这一英语词汇迅速地演变出两种用法,意味着‘当代、当今’,另一用法则添加了这样的涵义——在现代时期,世界已不同于古典的和中世纪的世界。在这一词汇的现今用法中保留了这两层含义,只是当今世界与之相对立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只是古典的和中世纪的两个阶段了。在社会科学中,而且某种程度上在它的通常用法中,已演绎出关于现代的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之间的一种更为精致的对立。很多的时代可能也会觉得他们是与众不同的,但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独特性远非一般的差异可比;我们正在发展着历史中的崭新事物。”③

台湾诗界普遍愿意把用现代汉语写的诗称为“现代诗”而不是“新诗”,目的是为了强调这种诗的现代精神。我更愿意把它称为“现代汉诗”。一是为了强调它是用现代汉语写的诗,二是为了突出它是具有现代精神的诗。现代汉诗应该是用现代汉语和现代诗体,抒写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的语言艺术。新诗现代性建设应该重视人的生存问题、人的生理需要和审美需要、诗的启蒙功能、抒情功能和治疗功能。新诗现代性建设要完成的四大任务应该是促进改革开放、记录现代生活、优美现代汉语和完美汉语诗歌。如果用这些新诗的“现代性”标准来衡量汪国真的诗,不难发现他的诗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价值。一是关注人的生存。二是重视人的生理需要和审美需要之间的情感需要。三是他的诗的结构模式是小哲理加小感情或小感触,产生了一定的启蒙功能和抒情功能,甚至具有一定的治疗功能,所以被称为“心灵鸡汤”。四是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处在文化大转型时期的情感生活和现实生活,如同他1990年代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的名称《年轻的潮》所言,确实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年轻的潮”。汪国真半个月前出版的他的最后一部诗选集的名称是《青春在路上》。他的诗确实也记录了“在路上的青春”,主要读者也是那些在路上的年轻人。不可讳言,他成名后的一些写作,尤其是为青年报刊及出版社写的一些诗是带有商业化

运作性质的“应景之作”或“命题作文”。他的一些诗的写作是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汪国真自己承认:‘我写诗一直注意对象,新诗是写给年轻人看的,没有必要写得很含蓄;而旧体诗中用典较多,词句比较含蓄,虽然也能表达豪放的情怀,但读旧体诗的人一般要比读我新诗的人年龄高,所体悟的也要比年轻人深。我不会刻意地追求某种表达的形式,这也是我的性格。’”④但是他的很多诗作,尤其是成名前的诗作是他个人真实的情感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如实记录,如同他的一部诗集的名称《年轻的思绪》所言,他用诗笔把自己的“年轻的思绪”记录了下来。1990年代初中国诗坛正流行一句名言:“真实是诗人唯一的自救之道。”正是因为写得真实,一些诗写出了年轻人的“心声”,他的诗才能够被青年学生广为传抄,才能够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明信片诗”。当时非常流行寄同学好友新年明信片(贺卡),明信片上会写上几句祝福的话。名言警句太“硬”了,直接教育人不太好,有点哲理语言又较优美的句子成为首选。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自然深受青年学生的青睐。

如果用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来衡量汪国真的诗,他做得最好的是“记录现代生活”,其次是“促进改革开放”。很多诗人和诗评家完全否认第二点,认为他写的是“小处敏感大处茫然”的诗歌,脱离了当时火热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先锋性、革命性及启蒙功能、宣传功能是20世纪新诗的重要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的朦胧诗很多是“政治抒情诗”,汪国真从来没有写过“政治抒情诗”,他的诗是平民化的个人写作,是小夜曲,不是黄钟大吕。但是正是《热爱生命》这样的小夜曲让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不知所措”的年轻人少了些迷惘,多了些思考;少了些抱怨,多了些奋斗,少了些冷漠,多了些热情;少了些自私,多了些关爱。汪国真的诗在当时能够流行的本质原因是这些诗既满足了亚文化圈中的情感热,是抒情诗,又能够满足亚文化圈中的思想热,是哲理诗。这些既抒情又励志的诗能够在社会转型期让一代年轻人健康地成长,尤其是让他们平安地度过青春反叛期,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当然,他的一些诗过分强调“遵纪守法”,如强调现代性中的“和谐”甚至“规则”,不顾90年初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在中国潜滋暗长的时势,不利于年轻人的“创新”与“创业”,确实产生了如“精神鸦片”的负面效果。“2000年后,汪国真近20首诗先后被选入各地中学课本,除了知名度、作品易读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涉及的话题更‘安全’。汪国真的诗充满了中庸、自我克制的色彩。……‘社会的汪国真化’会引导我们走向单向度社会……”

身为大学教师,我一向坚持既传统又现代,但要适度偏向现代的原则,如在新诗研究中,我支持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在文化上起作用,反对在“诗歌”,尤其是“诗体”上起作用,所以我提出新诗要建立“准定型诗体”。教育的现代性与新诗的现代性也有些异曲同工,都不是一种极端的,尤其是富有后现代特质的现代性,都会兼顾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甚至重视传统和规则,不极端强调自由与主体。“如果要以一种更为清晰的方式来谈论现代性,那么,现在所收集的那些通常说法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社会学对我们处境的一些典型描述,我们熟知那些用于描述现代间距的负面效应的语汇:异化、祛魅、破碎及病态等。在这个发端于马克斯·韦伯的传统中,可

以找到那些有助于我们更为严谨地阐明所有这一切与现代自由和个性的关联方式的概念。这将我们关于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研讨更具针对性。例如,可以考虑一下彼得·贝格尔对现代时代的描绘‘除其体制功能和角色功能外,作为最高实在的纯粹自我概念正是现代性的灵魂’。”⑤“在韦伯的眼中,现代性就是对古往今来的自我和社会的一种明白确认,现代同一性并非仅仅是历史性构造系列中的又一个例;它是对那些构造之既有根基的一种去蔽。不管是福还是祸,我们终于赢得了自我——意识——这是一个常见的现代主题。”⑥“人的自主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⑦“自由是一种精神,而精神是不能被驯服而且拒绝为他物所驱使的;它曾经使艺术始终朝着生命之亘古荒原的边界进发,并作为探索生命的激情和行动的拓荒者而生存下来。由于它功名显赫,因此,我们把一位艺术家而不是其他人的工作称之为创造。”⑧汪国真的诗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由精神”没有多大用处,对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智能”和“诗歌技术”更无帮助,这是我当时“抵制”“汪诗”的主要原因。我1990年7月从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硕士毕业,当时也在疯狂地写与“汪诗”迥异的“现代诗”,并无“诗人相轻”的原因。

作为诗人或新诗大学老师,我“抵制”“汪诗”。但是作为新诗研究者,我却敢于出来为汪国真和席慕蓉的诗辩护,认为中学生确实有必要读“汪诗”,重视社会传统甚至做人规范的“名言警句”甚至“心灵鸡汤”确实有助于处在叛逆期的少男少女的“健康”成长。我也反对中学教育的极端化,观念上的、思想上的和艺术上的极端观点都可能“误人子弟”。中学生的独创性、自我意识及个性在心理叛逆期都非常强,如果我们过分地强调主体性及自主意识,会让他们变得大而空,甚至变得非常狂妄。

今天,我已接近天命的年纪,尽管仍然强调“洋为中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但已经不主张“全盘西化”,才越来越意识到“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中的“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重要性,有点类似中国古人所推崇的“温柔敦厚”的生存方式。尤其是近年在大学生中推广“诗歌疗法”之后,才更认识到汪国真的诗的“心灵鸡汤”般的“诗疗价值”。我在每一次“诗歌疗法”讲座后都要让听众全体起立“朗诵”食指的《相信未来》,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相信未来,珍惜生命”的朗诵声中结束讲座。集体朗诵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也可以取得相似的“诗疗”效果。但是必须指出,汪国真的诗过分重视人的高级情感,尤其是伦理道理情感,用来做“诗疗”的效果是有限的。他的诗更多是中国传统的“诗教”,不是西方现代的“诗疗”。“诗疗”要有效果,既要推崇人的高级情感,也要承受认人的低级情感。马泰·卡林内斯库认为现代性有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新诗现代性建设必须意识到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一部分,既要建设现代主义诗歌,也要建设后现代主义诗歌。汪国真的诗在“现代性”上是缺乏的,尤其缺乏“颓废”对人的健康和“解构”对社会的健康的正面意义的正确认知。

在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中,汪国真的诗在“优美现代汉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完美汉语诗歌”上效果很差,甚至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他的哲理小诗与冰心、宗白华的比较,也是小巫见大巫。冰心的小诗的情感比他纯正,宗白华的小诗的哲理比他深刻。冰心和宗白华都是站在人格高尚诗艺纯熟的

大诗人的肩膀上写作。1921年9月1日,冰心在《繁星自序》中说:“1919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泰戈尔(R.Tagore)《迷途之鸟》(Stray Birds),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⑨宗白华崇拜歌德:“歌德对人生的启示有几层意义,几个方面。就人类全体讲,他的人格与生活可谓极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他同时是诗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也是近代泛神论信仰的一个伟大的代表。他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⑩“歌德的诗真如长虹在天,表现了人生沉痛而美丽的永久生命,……而歌德自己一生的猛勇精进,周历人生的全景,实现人生最高的形式,也自知他‘生活的遗迹不致消磨于无形’。”⑪

因为缺乏思想的深度、情感的纯度和诗艺的难度,具体为缺少现代诗人的语言智能和现代诗歌形式技巧与现代人的现代意识(主体意识)和现代社会的现代精神(创新精神),所以“诗人汪国真”在出名时和去世时都被“主流”诗坛强烈“抵制”。如朱大可所言:“鸡汤诗人的谢世引发的超常赞美,说明文化贫瘠时代的中国人,对鸡汤的记忆、嗜好与依赖,已经到了令人心痛的程度。”⑫马小盐的结论更尖刻:“汪国真诗歌,不但是无法直面现实、直面历史、直面创伤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心灵鸡汤,还是一碗抛洒给大众的喝了即忘的孟婆汤,它给予人们一切都很美好、很向上、很励志的新闻联播一样的虚假的幸福幻象。”⑬

近日我狂读了上百篇因为汪国真去世涌现的文章,特别是“倒汪”和“挺汪”的文章,发现与其说是在讨论汪国真,不如说是在讨论“新诗向何处去”,与其说是在讨论“新诗向何处去”,不如说是在讨论“中国向何处去”……归根到底,是在讨论“中国如何现代化”和“中国人如何成为现代人”等问题,实质上是有关“现代性”问题的大讨论。正是因为对新诗现代性四大任务的关注,尤其是对“促进改革开放”和“完美汉语诗歌”的极端重视,才出现极端的“倒汪派”和“挺汪派”。

这场讨论对新诗现代性建设,尤其是新诗现代性应该完成的四大任务的建设非常有意义。文学生态与文学思潮和社会环境与社会思潮密切相关。文学论争颇能反映文学生态,特别是一些由文学运动和文学事件引发的热点话题讨论不仅能够呈现文学理论与创作界的内幕,还像时代的“晴雨表”,呈现论争时期的政治改革及文化转型的实况。新诗是与中国政治文化变革基本同步的先锋性文体,论争不断。仅从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就出现过多次论争,如新诗的民族形式、新诗与传统、新民歌、新诗发展道路、叙事诗、新诗的民族化与群众化、新诗与样板戏关系、小靳庄诗歌……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政治大改革、文化大转型和思想大解放的特殊时期,诗歌潮流随社会思潮涌现,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前期的朦胧诗运动、19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运动及先锋诗和女性诗歌写作、19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个人化写作和身体写作、21世纪初的底层写作及打工诗歌、世纪之交的网络诗及近年流行的博客诗、汶川大地震后的震灾诗……诗歌事件也层出不穷,如2006年秋天发生的著名女诗人因“口水诗”被网友“恶搞”的“梨花体”事件、2010年冬天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导致的“羊羔体”事件,2015年的“脑瘫诗人余秀华一夜走红事

件”……新诗批评界及理论界就出现了20多次诗学大讨论,如朦胧诗、第三代诗歌、散文诗、小诗、现代格律诗、现代史诗、“新边塞诗”及西部诗歌、诗歌轻化现象、个人化写作、神性写作与平民写作、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新诗格律诗与自由诗、字思维、新诗的文体合法性、新诗是否形成传统、新诗的文体建设及诗体重建、新诗的评判标准、新诗的写作伦理、新诗的创作技法、新诗的研究技法、中年写作、女诗人写作、网络诗、博客诗、自由诗、口语诗、震灾诗……针对某位诗人的讨论也有,如今年年初的余秀华突然走红的讨论,但是远没有这次针对汪国真的讨论激烈。严格地说,这次不是“讨论”而是“论争”。连日来对这场“论争”的仔细考察与深刻反思,让我越来越坚信自己提出来的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的“正确性”。与其说这是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不如说这也是今日新诗诗人的四大任务。近日对汪国真的“盖棺定论”,值得活着的诗人思考如何做一个中国现代诗人,具体为如何以诗人身份参与新一轮的中国改革开放?如何用诗笔记录下真实的当代生活?如何通过自己的诗来优美现代汉语?如何通过自己的诗来完美汉语诗歌?

写现代诗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现代人,首先应该通过写诗,使诗人自己成为现代人。2015年3月20日接受刘雅麒的采访。“什么是你理想中的人格?可以举例说明吗?”杨克回答说:“举例的话,胡适那样的,蔡元培那样的,平和、包容、宽容一些。不那么戾气,却有独立精神。温良恭俭让,却有原则。”⑭这正是现代人中的现代诗人的现代人格!

把促进改革开放置于新诗现代性建设的四大任务之首,是为了突出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既是为了强调中国文学的“文以载道”、中国诗歌“诗教”和中国文人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性,更是为了突出中国新诗的先锋性及政治性的文体特征和中国新诗诗人的浪漫性及革命性的现代性。虽然“完美汉语诗歌”被放在四大任务之尾,但是并非“本末倒置”地让“现代中国人”大于“现代中国诗人”,“写好诗”和“当好诗人”仍然是四大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即要以诗人的身份,通过写出好诗来促进改革开放和优美现代汉语,来完美汉语诗歌。“第一,我们的地球家园有种种限制,怎样在此限制下找到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呢?第二,如何在同类中谋求一个位置,用以相互合作并且分享合作的利益?第三,人有两性,人类的延续依赖这两性的关系,我们如何调整自我以适应这一事实?个体心理学发现,一切人类问题均可主要归为三类:职业类、社会类和性类。”⑮当下的中国诗人也必须关注这三类问题,既仰望星空又直视大地。这三类问题集中起来即是“生存问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1990年代初流行的汪国真的“心灵鸡汤”式的“哲理抒情诗”在“促进改革开放”上的作用,虽然逊色于80年代初流行的北岛的“心灵钙片”式“政治抒情诗”。“八四年秋天,《星星》诗刊在成都举办‘星星诗歌节’。我领教了四川人的疯狂。诗歌节还没开始,两千张票一抢而光。开幕那天,有工人纠察队维持秩序。没票的照样破窗而入,秩序大乱。听众冲上舞台,要求签名,钢笔戳在诗人身上,生疼。我和顾城夫妇躲进更衣室,关灯,缩在桌子下。脚步咚咚,人潮冲来涌去。有人推门问,‘顾城北岛他们呢?’我们一指,‘从后门溜了。’写政治讽刺诗的叶文福,受到民族英雄式的欢迎。他用革命读法吼叫时,有人高呼:‘叶文福万岁!’我琢磨,他若一声召唤,听众绝对会跟他上街,冲锋陷阵。”⑯由此可见,朦胧诗比汪

国真的诗更火爆。但是汪国真的诗在特定时代,针对特定人群,仍然有特殊意义。

今天已经不是诗歌的轰动时代,不可能再产生叶文福、汪国真这样的“诗歌英雄”。对绝大多数诗人,尤其是普通的写诗人的来说,新诗现代性建设中的第二大任务——记录现代生活才是首要的任务和直接的任务。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政治抒情诗流行的时代、1990年代初是哲理抒情诗流行的时代,那么今天应该是生活抒情诗流行的时代。对记录现代生活的重视实质上是对新诗的写实传统和个人写作传统的重视。新诗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号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白话诗9首。它们分别是:胡适的《鸽子》《人力车夫》《一念》和《景不徙》,刘半农的《题女儿小惠周岁日造像》《月夜》和《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人力车夫》和《月夜》。这九首诗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诗人个人的视角来观察社会生活和体验个人情感,诗中有“社会”更有“我”。

“抒情诗人的任务在于始终不离个人,叙说自己和自己的私人感受,同时又使这些感受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东西……一个抒情诗人,如果他显然没有把任何私人的激情贯注到他的抒情诗里面,他的笔下就可能枯涩呆滞。”⑰只有这样的抒情诗人才能完成记录现代生活的任务。杨克的写作态度及写作方式值得推广。他说:“1990年代以降,我的诗歌写作大略可分为一大一小两个板块,其主要部分我将它们命名为‘告知当下存在本相’的诗歌,从人的生存和时代语境的夹角楔入,进而展开较为开阔的此岸叙事,让一味戏剧化地悬在所谓‘高度’中的乌托邦似的精神高蹈回到人间的真实风景中,从另一种意义上重新开始对彼岸价值的追寻。另一类是艺术上的有意‘怀旧’之作,力图在热衷于标新立异的今天,以保守主义的态度守护几千年来诗之所以成其为诗的那些因素。……作为一个持民主自由多元观念的现代人,我不反对大众,也向往优裕生活。”⑱“现代人”杨克在广州写了《杨克的当下状态》等记录都市生活的诗。他的《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堪称通过“记录现代生活”来“促进改革开放”的优秀诗作,写出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的真实感受。

本文把汪国真与杨克相提并论,是想让读者通过比较,知道两人在完成新诗现代性的四大任务中孰优孰劣。作为现代诗人和现代人,杨克并非完美,但是确实比汪国真优秀。2015年4月28日杨克在博客上谈到汪国真:“从我个人的写作立场而言,汪国真的诗歌无论是艺术品质还是精神内涵来说是有欠缺的,写作指向比较单一。他表达某种励志和人生小哲理,1990年代初年轻人喜欢读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我觉得这也是合理的。有一种声音说‘一直读汪国真的人要感到羞耻和愧疚’,我觉得这也是不成立的。……我觉得汪国真的诗歌有它的合理性和读者群。他的诗歌中那些温暖励志的语句对一部分年轻人有激励作用。但是认为诗歌就应该是汪国真写的这样,收几十首进教材,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汉语化并不等于粗浅化,诗歌并不是写的越粗浅越好。说我对汪国真的诗歌有批评,不是说他不能这样写,而是他总该有几首内涵比较丰富一点的诗,更有独特发现的诗,更有艺术追求的诗,更有批判精神的诗。而这样的诗汪国真一首都没有。……汪国真的诗歌的表达不够真实,他尽是往努力必定成功的向度表达。而诗歌和生活都是丰富的。”⑲杨克对汪国真的评价是真诚而直率的,也是比较客观的。

读到杨克的这段话,我突然想到

了韩作荣新浪博客上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是《候车室》:“人与人互不相识/声音与气味互不相识/色彩互不相识//嘈杂、拥挤,擦身而过/或各自孤独地聚在一起/厅堂由于高阔而空茫//这些候车的人/谁是归去,又有谁是出走?//只有椅子稳重地站立着/有腿而不远行/而这里所有的人/都是过客。”

尽管诗人与诗人“互不相识”,诗人与诗评家“互不相识”,“所有的人”“都是过客”。我们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个目标就是为了中国新诗的繁荣和中国人民的幸福,每个新诗“从业人员”都要为建设“现代新诗”和“现代中国”奋斗。

注释:

①凤凰网文化:《汪国真去世引发大讨论:纯真记忆还是鸡汤毒药?》,http://culture.ifeng.com/a/20150426/43637303_0.shtml

②吴亚顺、柏琳:《欧阳江河:汪国真的诗,全都是“假诗”》,http: //culture.ifeng.com/a/20150427/43641835_0.shtml

③⑤⑥[美]库尔珀著,藏佩供译:《纯粹现代性批判——黑格尔、海德格尔及其以后》,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2-23页。

④新浪读书:《汪国真:畅销鸡汤还是一代人的经典?》,http://bo ok.sina.com.cn/news/c/2015-04-27/0942737946.shtml

⑦Denys Thompson:The Uses ofPoetry,London:Cambridge Univer sityPress,1974,p3.

⑧[美]H·M·卡伦著,张超金、黄龙宝等译:《艺术与自由》,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⑨冰心:《繁星自序》,卓如:《冰心全集》(第一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⑩⑪宗白华:《歌德人生之启示》,《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页。

⑫⑬凤凰网文化:《悼念汪国真的精神误区:青春追忆症与群善表演》,http://culture.ifeng.com/insight/spe cial/wangguozhen.

⑭杨克:《我不想当“超人”,做“神笔马良”吧》,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8930cd80102vqm1.html

⑮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周朗译:《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1-12页。

⑯北岛:《朗诵记》,http://www.douban.com /group/topic/2759089/

⑰[俄]卢那察尔斯基著,蒋路译:《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54-155页。

⑱杨克:《对城市符码的解读与命名——关于<电话>及其他》,汪剑钊:《中国当代先锋诗人随笔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页。

⑲杨克:《推了多家传媒,还是接受了报纸为“小学生诗歌节”关于汪国真诗歌的采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30cd8 0102vra3.html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 张韵波

猜你喜欢
汪国真新诗现代性
跨越自己
新诗之页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新诗之页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新诗之页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米花之味》:现代性焦虑的现实书写与文化表达
跨越自己
新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