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侵害儿童案件解析社会道德的缺失
——以《面对面》为例

2015-11-22 11:38■邬
剑南文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案件道德

■邬 婷

从侵害儿童案件解析社会道德的缺失
——以《面对面》为例

■邬 婷

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而在这种高压下,使得人们的行为出现了过激现象。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是社会的道德,都在陷入一种沦陷、缺失的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了各种不同的侵害儿童案件地频繁发生。在这样一个儿童受侵害案件频发的时代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道德缺失情况,这种社会道德缺失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改善这种道德缺失的现象,都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引言

中国现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而随着现代化经济水平地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高压生活下,一些人会对社会道德出现迷惘,导致其对社会道德标准的判断失衡,出现过激行为。而侵害儿童正是在这种对道德标准判断失衡下出现的过激行为中的一种。因而,在当今越来越多的儿童侵害案件频发的情况下,儿童应该成为我们目前最应该关注的群体之一。

在社会道德缺失这一问题上,笔者以《面对面》为样本,对其中关于“侵害儿童案件”的报道进行考察分析。通过对这些样本的分析,以期了解当今社会为何会出现这种道德缺失的情况,这种社会道德缺失体现在哪些方面,从而探知我们该如何改善这种道德缺失的现象。

从2013年5月到11月,《面对面》的报道中就有多起侵害儿童案件,其中犯案面涉及的范围广,犯案人员的阶级层面也广之又广。在这些侵害儿童的案件中除了普通民众犯案,也不乏警察、校长、以及医护人员等社会公职人物的犯案。这些侵害儿童案件主要涉及的有“儿童性侵案”、“警察摔婴案”、“大兴摔婴案”、海南万宁“校长开房事件”以及谁绑架了“第一口奶”事件等内容。而从这些内容中,不难看出,当今社会,社会道德的正在逐步沦陷,社会道德缺失愈加严重。

二、社会道德为何会缺失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而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就我国现在的社会情况看来,道德的缺失极其严重。

首先,这种道德缺失源自于对社会道德出现的迷惘,对社会道德标准判断的失衡以及当今社会无法释放的生活高压。

就《面对面》中,9月22日的“大兴摔婴案”和11月17日的“盗婴案”这两起案件的当事人就是因为对社会道德标准判断的失衡以及对社会道德出现的迷惘而导致的犯罪。“大兴摔婴案”当事人在与孩子母亲发生争执后,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快,却并未考虑任何后果把孩子摔在地上的这种不计后果的行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迷惘。

其次,对传统文化的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摒弃使得民众的社会公共意识淡薄,导致其自我的一种心态,进而间接致使了社会道德的缺失。

再次,造成社会道德的缺失在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社会环境的不良风气下,致使一些公职人员迷失自己,出现犯罪,进而导致社会道德的缺失。

最后,司法制约机制不健全,也是致使社会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司法制约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刑法中出现漏洞,给犯罪者得以逃脱法律追究的机会,致使犯罪率增加,导致社会风气低靡,从而会致使公众产生犯罪,造成社会道德的不断降低。

三、社会道德缺失的体现

首先,社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职业道德的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公职领域中的道德素质滑坡主要与从事职业的主体价值观密不可分的。医生的“暗收红包”、“漠视生命”、警察的“知法犯法”、教育者的“滥用职权”,都可看出一些公职领域中存在的严重的道德缺失。

就《面对面》中,“警察摔婴案”、海南万宁“校长开房事件”以及谁绑架了“第一口奶”等事件,可以看出社会公职人员的知法犯法行为,对法律的罔顾以及对社会道德的罔顾。通过这些案件也可以看出这些社会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缺失。

警察,本应该是为人民大众所服务,热爱人民,打击犯罪,秉公执法,严守纪律,遵守制度的公职人员。但是,在8月25日《面对面》所报道的一起案件中,“警察”却成了知法犯法的代名词。在这起案件中,郭增喜的行为,无论是出于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对警察这一公众形象造成了伤害。报道中,郭增喜这样讲到“摔婴的过程都是在喝醉酒之后的无意识行为,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然而,这样的行为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是一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下导致的犯罪。作为警察,本身就应该严于律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郭增喜的案件中,郭增喜的讲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是对自己犯罪行为的一种开脱和变相忏悔,以及对警察形象的间接维护。然而,通过这样的一个案件,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今社会,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的公职人员的犯罪,使得儿童受侵害的案件频发,导致儿童成为现今备受关注的群体之一。

在海南万宁“校长开房事件”以及谁绑架了“第一口奶”的事件中,同样可以看出职业道德的严重缺失。作为校长,主要任务本应该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而万宁校长开房事件中,校长带六名小学女生开房,并以金钱实行诱惑的行为,为教育工作者这一公职人员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使其自身职业道德在不断地降低。“第一口奶”中的医护人员,在不顾孩子的健康,只贪图钱财,受贿为奶粉做推销的行为,使公众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不信任,也使得医护人员的形象受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道德的缺失。

其次,社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当今社会,以权谋私、嫖淫诱奸、暴力虐待等行为屡见不鲜,丑恶现象不断滋生蔓延,使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混乱,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弱化,从而导致了道德的不断沦陷,致使儿童受侵害案件频发。

就 《面对面》9月29日报道的谁绑架了“第一口奶”和海南万宁“校长开房”这两个事件来看,医护人员不顾孩子的健康强行向孩子喂育“第一口奶粉”和校长不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一个形象而以金钱诱奸小学生少女,都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这两件事件中,医护人员罔顾自己医者的责任,校长罔顾自己师者的责任,对婴儿和小学生少女进行侵害,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他们的这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社会道德的缺失。

再次,社会道德的缺失体现在社会公德的缺失。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对人们行为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必须首先从遵守社会公德这一最基本行为准则做起。然而,当今社会,一些人连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都做不到,又何谈提高。

就 《面对面》9月1日报道的 “男童挖眼案”、8月25日报道的“六年寻子解救黑孩子”事件以及11月17日的“盗婴案”这三个事件来看,无论是“男童挖眼案”中残害男童的伯母,还是“六年寻子,解救黑孩子”事件中拐卖孩子的人贩子,亦或是“盗婴案”中盗走女童的女子,他们的这种行为,都是社会公德缺失的一种体现。“男童挖眼案”中的伯母,为了一些细小的家庭矛盾就可以致幼小的生命于不顾,对自己的侄子进行残害,这种行为是一种人性的丧失,社会公德的丧失。而“六年寻子,解救黑孩子”案件中的人贩子和“盗婴案”中的女子,也都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致孩子的亲人于不顾,对孩子进行侵害的行为,这同样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的丧失和人性的丧失。

当下,中国现阶段社会儿童受侵害案件比比皆是,而造成儿童受侵害案件频发的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社会公德的缺失。这种社会公德的缺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了更多的侵害儿童事件的发生。因此,为了保护儿童免受侵害,我们首要做的就应该是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

四、如何改善社会道德的缺失现象

道德建设是一个长远而系统的工作。要想有效的遏制社会道德缺失的现象,关键在于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首先,要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只有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才能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使公民对社会道德的认识不再迷惘,对社会道德进行正确的判断。进而避免民众因为社会公德的缺失而导致的犯罪。也只有提高了公民的社会公德建设,儿童才能从根本上减免伤害,减少儿童受侵害案件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只有建立了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才能改变人们自私自我的心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只有提高了公民的道德素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信任才会逐步建立,从而减少儿童受侵害事件的发生。

再次,要改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的道德建设中的社会制度。

唤醒人们的良知,养成人们对善恶是非正确判断的理性思维,仅靠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遏制社会环境的继续恶化,加强包括法制在内的社会道德的制度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现象。只有改善了整个社会环境,给民众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建立一套公正、健全的社会制度,将基本的道德规范经法定程序权威化,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互助友好,使民众明确道德行为选择的正确导向,促使民众个体在进行行为选择时考虑可能招致的利害得失,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实保障儿童的安全利益。

最后,要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自我性思想,进一步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浓重是导致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一大重要因素。缺失诚信,无社会责任感成了当今社会各大领域,各个层面的人们所共有的通病。在这样师者不像师者,以金钱诱导少女;医者不像医者,受金钱诱惑无视婴儿健康的社会环境下,要使社会道德得以改善,就必须要淡化这些行为主体的功利性、个人性思想。在淡化功利性、自我性思想的同时,要是改善社会道德的建设,还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执法打击力度。因为法制的不健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对违法违纪的败德者惩处力度不够,才会造成社会道德越来越低。因而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现今的社会道德体系。因此,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自我性思想和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道德缺失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在这种道德缺失下导致的儿童受侵害案件的频发也成为了现今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而,社会道德的建设就成为了现下越来越急需面对的困难之一。只有尽快的做好社会道德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今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减少侵害儿童案件的发生。

五、结束语

通过《面对面》中,侵害儿童案件的频发,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社会道德的严重缺失。而社会生活的高压,传统优良文化的摒弃,社会环境的恶化,道德体制的不完善和司法机制的不完善,正是导致社会道德缺失的主要因素。而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体制的不健全,才导致社会道德缺失,进而导致侵害儿童案件的频发。只有在不断完善社会体制的建设,完善道德建设、司法建设以及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道德的缺失,从而保障儿童乃至社会的权益,提高整个社会的环境建设。真正做到社会道德的提升。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案件道德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公德培育的启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
“仁爱”与职业教育
城管案件
谈谈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