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婧
《闽都别记》成书于清代乾嘉时期,它的价值,在于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风俗方言,特别是描写了福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其中的某些故事构思巧妙,人物描写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试介绍其中的第四十六回开始的一个故事,并赏析其精彩的情节片断。
故事发生于福州罗源县,作品主人公燕紫袖、燕紫袂兄弟同去苏州寻父,被劫上山。贼头毕胜欲放兄紫袖,留弟紫袂烹食之。袖情愿代弟杀烹,贼不许。袖不独生,贼感而放兄弟俩。后寻到父,父带二子入汴梁戏班,将袂假女为旦。适宫内起一班女戏,欲调宫外戏子入宫。其父探知,让二子匿梁家。官府搜缉,欲聘紫燕入宫。紫燕不愿,紫袂遂男扮女装代紫燕入宫。贼头毕胜投靠故友梁王之胞兄朱全昱,共游大江,偶遇紫袖夫妇,问起紫袂在何处,紫袖细述之。全昱让假紫燕见紫袖,致兄弟相见。全昱又让侍女与紫袂完婚,并赠许多金银,让紫袖、紫袂兄弟同归罗源故里。
再说兄弟俩买田造屋,坐享田舍,十余年一起居住。一日,兄之三岁次子与弟之五岁长子因一铜钱相争。妯娌参与争骂,做丈夫的也参与争论。自此,两家不和。父亲劝和,但不听,各自居住。后来父亲临终,嘱咐田产让兄弟轮收。办完丧事,两家又为遗产争论不休,亲戚来调解,两家俱不受劝。诸亲戚只好主张需到衙门才清楚。
衙门刘爷先劝兄弟勿“自伤手足”,兄弟俱答“今无手足”。刘爷之妻陈靖姑在帘内瞧听,刘爷被驳无答时,即捧茶来,茶杯底纸条教之如此如此。原是贫穷而生死相替的兄弟,而今富足却争小利成仇,此势难以和解。刘爷赶叫麻疯头来,说:“二兄弟父有余业,长要独得,次要轮年,今将祖业断于长的,长有二子,至后分房,势必效尤”,于是欲将紫袖次子过继于麻疯头。刘爷又欲将紫袂长子给麻疯头,紫袂问何故,刘爷曰:“今去了长子,只留次子,后来更不至于相争也。”紫袖、紫袂夫妇都只要子,不要田租。刘爷假意田租充公,要求他们回去后不再争,并画押为证。
燕家二兄弟、妯娌回自家,各自静思,爱子而不爱手足(兄弟),伦常倒置也。彼此各一回思,兄弟抱着大哭请罪,妯娌亦相抱而哭。自此兄弟、妯娌友爱如初。刘爷闻知兄弟悔意,相敬如初,遂发还租谷、契券,为轮年之需。一场控争,完满解决。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上述的故事,真实地映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几个问题。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土匪盘踞山寨,随意劫货杀人。二:反映了皇权的暴政。可任意抽调民间戏子入宫,违者就要被杀头。三: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方言土语。例如:“其戏大行时”一语中,“行时”意为流行、时尚。“太监会来摄调数脚”一句中,“脚”即人,至今福州百姓四人玩牌缺一人时,仍讲“缺一脚”。“谊郡主……原来在洗汤”,“洗汤”乃洗澡。“姊笑就是笑,妹笑就是侯?”一文中,“侯”指有意言行媚态,意寓贬义。“至兄弟、姆婶大不和睦”一句中,“姆婶”就是妯娌。对于“汝多早乞人轮死”的说法,“乞人”不是求人,而是“被人”。这些都是福州方言,有的至今仍在沿用。四:最精彩的是,原来生死相替的兄弟,却因遗产相争成仇。兄的理由是:按封建时代之规矩,遗产多归兄得。弟的理由是:父遗嘱,租谷应为轮年。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兄弟各有理由,若简单地断与一家,另一家必不甘愿,故调和为上策。但兄弟意气用事,无相让之心。正面理不清,只能另辟蹊径,出奇招方能解决。父母爱子,此乃软肋,刘爷正是从此入手,欲将兄弟二子分别过继一人与麻疯头。如此,兄弟夫妇只好要子,不要田租。刘爷又令他们画押遵依,断了他们再相争的念头。调解的功力,深可敬亦。表现出陈靖姑何等的智慧!中国古典文学中从来都不乏对女性的赞美,在《闽都别记》这样的地方性文学色彩浓厚的作品中,也通过对超越男性的女性智慧的精彩描写,展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