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的四大悲、喜剧

2015-11-22 07:08
东方电影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仲夏夜麦克白莎翁

永不过时的四大悲、喜剧

极高的知名度、无须支付任何版税,并且作为西方文明进程中不得不提的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些都使得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成为电影公司趋之若鹜的改编对象。而在这其中,他笔下最受追捧的经典四大喜剧和悲剧作品,凭借着精炼的台词、富有戏剧张力的情节,以及演员精湛演技的助力,激发了一波又一波的重拍热潮

悲剧

《哈姆雷特》

他是孤军奋战的悲情王子,为了复仇,逐步走向堕落的深渊;他亦是不断寻求自我解脱的勇士,为了守住心中最后一片净土,在生存与毁灭的问题中苦苦挣扎。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为世人所传颂的悲情王子——哈姆雷特。当劳伦斯·奥利弗身着王室礼服手举象征着毁灭的骷髅,缓缓念出那句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台词时,“莎剧不适合银幕”的潜台词因它的出现而被彻底粉碎。

1948年,电影《哈姆雷特》的上映,不仅将劳伦斯·奥利弗这位伟大的演员带到了世人面前,空前高涨的口碑也奠定了《哈姆雷特》此后“进军”电影界一帆顺风的道路。撇去如里程碑式存在的劳伦斯·奥利弗版,在电影史上,还有来自10个国家的24位导演翻拍过这个故事,而在这其中,1996年肯尼思·布拉纳自导自演的版本亦堪称经典。梅尔·吉布森、伊恩·麦克莱恩、大卫·田纳特……世人争相演绎着这位悲情王子,在无法用尺度衡量的善恶世界里,直面自己的选择,接受自己的命运,或许就是哈姆雷特永恒的魅力所在吧。

《奥赛罗》

“既然她可以背叛自己的父亲,那就可以背叛我”,自负的奥赛罗看着眼前恋人与副将的“定情信物”,最终还是选择了逃避。他手握“嫉妒”的利刃指向无辜的苔丝狄蒙娜,殊不知,“嫉妒”本就是一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奥赛罗最终也毁灭了自己。

世间有太多因嫉妒而造成的悔恨,却没有一人能战胜这个魔鬼。劳伦斯·奥利弗、奥逊·威尔斯、安东尼·霍普金斯都曾化身为莎翁笔下被嫉妒冲昏头脑的“奥赛罗”,但无论这出爱情悲歌在银幕上被传唱多少回,始终换不回世人一次清醒的认识。能任凭嫉妒的藤蔓在人类的心田生根发芽,缠绕成一个个打不开的死结。

《麦克白》

冷酷、高傲,目光所及满是对权力的欲望,麦克白毫无疑问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直白、最具男子气概的主人公。弑君、夺权、听信谗言,他原本是屡立战功的赫赫名将,却最终敌不过权力的诱惑,沦为混乱年代附庸于权力的奴仆。影史上,所有带着些“莎翁情结”的演员都试图透过银幕重新窥探“麦克白”的内心,面对夫人的怂恿,他是否也曾经挣扎过?当双手沾满亲人的鲜血,他是否也曾后悔踏上这条血腥的不归路?2015年,由迈克尔·法斯宾德饰演的“新麦克白”再度来袭,当残暴的君主留下苍白的泪水,麦克白终于向世人展露出脆弱的一面,而我们知道,无论经历几代人的演绎,电影人对于这位悲情君主的探索,永不会停止。

《李尔王》

用一生光阴几乎演遍了莎翁笔下所有重要角色的劳伦斯·奥利弗,自然没有错过这位被虚情假意蒙蔽住眼睛的父亲。世人只见李尔王晚年的凄凉光景,却未曾细细体味其中的自作自受。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像一面揭开真相的镜子,每个人在故事里,都能照出未来的自己。也许是受到年龄的限制,影史上《李尔王》的改编作品相较于其他三部悲剧,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关于亲情的主题永不过时,那份如照镜子般的真实,足以令每位观众都感同身受。

喜剧

《仲夏夜之梦》

拜莎士比亚所赐,“仲夏”这个夏至前后的平凡节日因一出《仲夏夜之梦》,自此披上了浪漫而又魔幻的神秘面纱。这是莎士比亚剧作中难得轻快的一部作品,没有任何影射和讽刺,只是纯粹地描述了一个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也许是《仲夏夜之梦》中对爱情的追逐更为自由、曼妙,仿佛就是一出喜剧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用欢乐的结局填满了所有人对爱情纯真、美好的想象,因此,它也成了莎翁四大喜剧中最受导演青睐的一部作品。

这出喜剧最早于1935年被德国导演威廉·迪亚特尔搬上银幕,之后又于1959年被捷克导演伊里·特恩卡相中拍成一部动画电影,导演伊里·特恩卡藉此获得第1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提名。直到1968年,彼得·哈尔还原戏剧的张力,在朱迪·丹奇和海伦·米伦两位戏骨的助力下,正统而又精准地诠释了原著的内容,使这出喜剧走向巅峰,受到全球瞩目的《仲夏夜之梦》也因此迎来了全盛时期。1999年,导演迈克尔·霍夫曼汇集英、美、法等多国明星共同打造了一部史上最星光璀璨的《仲夏夜之梦》,苏菲·玛索、克里斯蒂安·贝尔,令人眼花缭乱的明星夹杂着“戏中戏”的剧情,唯美呈现了浮华的迷人诱惑,使钟情于“做梦”的电影人始终无法停下对这场美梦的追逐。2009年,日本导演中江裕司跨越文化沟壑,再度改编《仲夏夜之梦》,虽然银幕上的人物设定大相径庭,但即使在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里,一出出于仲夏夜上演的好戏仍在继续。

《威尼斯商人》结局完满,善良的人最终收获了幸福的果实,但《威尼斯商人》并不算是一部纯粹的喜剧,它交织野心、阴谋和诡计,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都说莎士比亚的剧本是为舞台创作的,改编成电影,自然就脱了味。但在2004年,由阿尔·帕西诺主演的《威尼斯商人》却彻底打破了传统莎剧中正邪对立的两极化,再度为片中人物纠结的人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夏洛克绝非唯利是图、贪婪吝啬的阴险小人,巧舌如簧的鲍西亚也并非如表面般看起来善良。在阿尔·帕西诺版上映之前,《威尼斯商人》曾于1969年、1973年两度被搬上银幕,但片中关于人性的探讨,永远都不会过时。

《皆大欢喜》

作为莎士比亚喜剧创作时期的巅峰作品,《皆大欢喜》无论在舞台表演还是影像重现中,都非常注重体现原著中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情怀。不同于中世纪阴暗、封建的神权统治。电影《皆大欢喜》通过女主角罗瑟琳与奥兰多的爱情、与西莉姬的友情,描述了恢复人类本性,释放人类情感,开始真正以“人”的身份生活的重要性。曾因出演莎剧而备受关注的海伦·米伦与劳伦斯·奥利弗也曾分别出演过1978年与1936年两个版本的《皆大欢喜》。1992年,该剧又被法国导演克里斯汀·埃德萨德搬上银幕,跨越时空的界限,在现代都市中重现莎士比亚理想中以善胜恶的美好世界。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的出现象征着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创作的终结。虽然这部作品在内容上依旧讴歌爱情,但比起《仲夏夜之梦》的“荒诞”,《第十二夜》跌宕起伏的剧情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闹剧”。爱情与亲情在这其中轮番登场,植根于现实但又脱离现实的情节,充满了戏剧的意味。所谓戏剧,就是夸张的现实,越是不切实际,越能令人心驰神往。从短片到电影,再到电视电影,无数次被电影人青睐、翻拍,足以证明《第十二夜》相较于其他三部喜剧作品,并不逊色。

猜你喜欢
仲夏夜麦克白莎翁
莎翁故居梦游记
仲夏夜之梦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歌剧《麦克白》的故事(三)
歌剧《麦克白》的故事(二)
453
仲夏夜之梦
《麦克白》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海滨仲夏夜比基尼的终极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