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机制保障

2015-11-21 11:38陈迎春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校园智慧

陈迎春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 西宁810001)

刍议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机制保障

陈迎春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 西宁810001)

智慧校园正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更好地全方位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保障机制对于今后智慧校园的发展将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现阶段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基础上,从组织机构、后续资金投入、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和激励政策等机制保障方面展开研究,提出相应保障机制建议,以期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管理水平,有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机制保障;建设

一、引言

自从2008年11月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有关“智慧校园”的研究分析很快成为热点,许多活跃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提出智慧校园的内涵和建设方案,并在高校付之于实践,大力推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2010年南京邮电大学提出并实施了“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正式拉开了中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序幕。经过这几年的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智慧校园建设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成效有目共睹,然而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以技术角度对智慧校园进行探讨的研究占大多数,在CNKI中以“智慧校园”为关键字对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进行搜索,找到348条结果,90%以上的论文是从技术角度对智慧校园展开分析。可以说,智慧校园建设依旧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项具备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人造工程,其推进过程最大困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也势在必行。

智慧校园正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更好地全方位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适当适时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有助于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促使教育信息化正能量最大发挥,对于今后智慧校园的发展将有着积极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保障机制的必要性

制约智慧校园发展的因素各有不同,抛除技术原因,主要表现为:各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困难;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持续发展资金不到位;人力资源建设不到位等。

1.信息部门主导项目,全员参与意识淡薄

总结近几年智慧校园建设的经验来看,多数建设的主导负责是技术部门信息中心,其他业务部门项目参与度往往取决于信息部门的倾向性、协调性,这样建设的智慧校园虽然有利于突出新媒体与新技术,但其缺点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1)信息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其角色的能力、权力有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主管校领导的强力参与,在智慧校园的整体管理、沟通和协调方面显得举步维艰;(2)对办公、教学、科研和后勤等业务流程不了解,造成重技术轻应用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忽视教与学等主流服务;(3)其他业务部门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知识依赖,缺乏主人翁意识,很多日常信息化工作都被动地由信息管理部门承担,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岗位上业务人员的积极性,致使不能全员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

2.项目一次性投资,缺乏持续资金支持

目前,很多学校以项目方式筹建智慧校园建设初始资金,这种资金是一次性的投入,项目结束也就意味着资金投入结束。这种方式的资金一般投入比较大,主要用于购置软硬件基础设施,无法兼顾资源建设、团队建设、运维升级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建设过程,除了初期建设一次性投入,还应该保证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系统运维、教学资源开发、人员信息素养培训等方面。

3.信息素养偏低,人力资源建设不到位

智慧校园系统作为典型的人造系统,构架图中最上层是应用系统,其主要使用者包括行政人员和教师,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对智慧校园的推进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项目团队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越高,智慧校园的推进越顺利。为提高团队整体信息化水平,必须先梳理目前智慧校园建设团队普遍存在的问题:(1)团队组员的不可选择性。智慧校园建设团队成员一定来自各业务部门,包括办公室、教务处、后勤等。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兼职成为智慧校园建设团队成员,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年龄、学历、职称等也各有不同。(2)缺乏提高信息素养氛围。业务部门行政人员、信息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领导的信息化素养均需要提高,必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以营造潜移默化提高信息素养环境。

4.专项政策法规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几年,教育部下发了诸多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政策法规,涵盖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教育资源信息化方面等建设内容: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 《关于印发<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加强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0年5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共同发布《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把建设数字化校园作为重要目标;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等。

实践证明,在信息化项目建设初期必须要通过良好的政策和法制来约束、引领和推动,但是当前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智慧校园项目却缺乏良好的政策法规,其法制化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各高校大多是参照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中有关数字校园的条例,具体执行的多是一些个性化的规章制度文件。缺少法规的约束,智慧校园的实施标准和质量难免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保障机制,不能纯粹依靠领导的个人意愿、行政指令、学术呼吁等不确定因素。

总体来看,信息化队伍的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纳入了学校常规培训工作计划,并提供专项培训经费支持。但大部分学校尚未建立起适用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激励机制,即使个别学校尝试性地建立了激励政策,但还没有落到实处,未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建立长效智慧校园保障机制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建立并完善组织、资金、人员和制度等关键因素的保障体制,强力保证智慧进程的稳步顺利推进。

1.建立良好组织保障机制

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强调领导重视。“一把手”对智慧校园提升管理水平、创新教学模式的预期值,会以信念和行为的形式体现于智慧校园建设的领导过程中,成为组织、协调和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动力。因此一定要成立以校领导为核心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领导小组,全程参与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全面组织、协调学校各类综合资源,倾全校之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其下属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校园建设组织机构图

成立专家指导组可保证智慧校园建设少走弯路,它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建议性指导,如对顶层设计内容提供合理性建议等。智慧校园建设领导领导小组下设智慧校园建设协调组(由校办公室牵头),其职责是全面协调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包括智慧校园承建单位、监理单位和学校内部各部处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项目任务分解等。为了更好展开工作,必须赋予协调组较高的行政职权。

为职能更细化明确,学校还应该建立智慧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实施、技术服务、应用推广、评估反馈组等若干个工作小组,由智慧校园建设协调组统一管理。通过这些小组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工作,为智慧校园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汲取以往数字校园建设的经验,智慧校园建设不能仅凭校信息部门一己之力推动。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协调组应充分融合校内外各种资源,调动教职工、学员、和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弱化信息部门的主导能力,加强业务部门的主人翁意识,信息部门只提供环境搭建和技术支持等作用。

2.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投入大量的经费。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没有相关的法规保障智慧校园专项经费。高校必须确立经费保障机制,明确经费来源和支配权限,以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

经费投入分配比例要合理,不同建设时期侧重不同。建设初期在硬件环境搭建方面投入经费会占较大比例。随着智慧校园的逐步完善和深入,系统应用开发,维护和更新设备,资源建设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等各个方面经费投入比例逐渐上升,力求将有限的资金有侧重地用在刀刃上,稳步、有序地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

各高校在经费保障方面都有许多有益尝试。例如某高校智慧校园的“一卡通”子项目与本地银行合作,银行方投资150万元,校方投资50万元。三年后,该银行全面考察评估此项目的投资状况,认为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优质项目,决定追加150元万投资升级“一卡通”系统。再例如某高校与某运营商合作建设基础网络。在五年合同期间,该运营商负责网络环境搭建,提供交换机等硬件设施和技术保障,校方每年支付一定的网络运行费,全权拥有网络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合同期满后,所有硬件设备归校方,该运营商拥有对该校网络的优先运营权。

3.建立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智慧校园建设队伍的综合信息化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他们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推进者,培养一个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团队势在必行。为保证建设队伍的的专业性,在组建智慧校园建设队伍时要把握以下原则:(1)校方指派信息化水平较高、行政执行力较强的中层领导(可以是信息中心主任),以信息中心为领头羊,带领智慧校园团队,利用有效激励机制,创建一个团结奋发、和谐有序的团队。信息中心专业技术队伍必要时组建两支,一支负责信息技术研发,一支负责运维服务,各司其职,成为智慧校园建设队伍的强大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2)从业务部门择优录用业务能力强,信息化水平高的人员组建智慧校园建设团队,对重要岗位要实行AB角岗位互补,对急需关键人才学校适时引进。(3)强化团队信息化培训。通过短期培训班、讲座和定期交流等方式保证团队每一位成员能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前沿动态,开阔视野,提高技术,以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需求。

4.建立规章制度保障机制

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要有预见性,但不能急于求成。既要制定宏观的、具有明确指导性的规章制度,也要出台微观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详尽具体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和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智慧校园建设初期,就要量身定制符合自身情况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智慧校园组织机构职能及岗位职责》、《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资产管理制度》等。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逐步深入,不断增补和修正完善,可出台《智慧校园奖惩细则》、《智慧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一卡通”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报废制度》、《校院共享数据采集标准》等制度。

5.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性,学校有必要制定并实施各种激励政策,并予以经费支持。激励机制分为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学校制定激励机制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先进个人和先进团队进行表彰,并辅以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纳入年终考核和培养晋升条件。2、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为目的,搭建各类交流平台,把信息化培训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开展信息化短期培训、研讨会、学术会议等,鼓励信息化岗位人员学历提升。3、设立有关智慧校园的专题研究,鼓励教职工探索、钻研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以研促用,校科研经费重点倾斜,对其中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四、结束语

保障机制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个机制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作用,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其覆盖面和执行力将直接影响到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相信随着我国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和学校的共同推动下,相关的保障机制会日趋完善,为智慧校园发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和谐的发展环境。

[1]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4.

[2]张永民.读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 2010(10):23-29.

[3]周彤,刘文.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86.

[4]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42-49.

(编辑:王晓明)

TP315

A

1673-8454(2015)01-0019-03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校园智慧
物联网无线通信传输层动态通道保障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