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映芳
(芒市种子管理站,云南 芒市 678400)
芒市引进籼型常规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侯映芳
(芒市种子管理站,云南 芒市 678400)
通过对引进的籼型常规水稻新品种在芒市适宜区域内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病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为确定芒市籼型常规水稻新品种合理引用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特设本试验。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有文稻16号、傣珍、八宝谷3号、临籼25、文稻15号、中深1号、永籼0830-2、中深绿1号、粤金油占、永籼0830-1、八宝谷2号、八宝谷4号、红香软7号(CK)。
1.2 试验设计
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约13.34 m2,11行区栽41丛,长宽比约3∶1,长6.67 m,宽2 m,株行距16.7 cm×20 cm,每穴栽2粒谷,密度约33.75万丛/hm2(451丛/小区)。小区间留过道30 cm,重复间留过道40 cm,试验区四周留走道40 cm,设置1~1.5 m保护行。
1.3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设在芒市风平镇腊掌村委会腊掌村,海拔910.00 m,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2 150.00 mm,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壤为砂壤,地势平坦,肥力水平中等以上,地力均匀。试验地前作部分为西瓜和玉米,生长良好。
采用湿润育秧,播种前晒种1~2 d,然后采用强氯精浸种24 h进行消毒处理,最后清洗并催芽至露白。所有品种于2013年4月2日播种,5月3日移栽,秧龄31 d。
移栽时施复合肥600 kg/hm2(N∶P∶K=10∶5∶5),栽后7 d施返青肥:尿素(总N≥46.4%)165 kg/hm2、复合肥(N∶P2O5∶K2O=14∶16∶15)210 kg/hm2。试验期间只防虫、不防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鸟、鼠、禽、畜等对试验的危害,7月8日、7月15日人工田埂割草2次,其它管理同当地大田生产。
2.1 各品种生育期
移栽后7~11 d进入分蘖期,7月4-26日各组合先后进入始穗期,以文稻15号、中深1号2个品种最早;7月8-28日各品种先后进入齐穗期,中深1号最早进入齐穗期;文稻15号最早成熟;临籼25生育期最长,为122 d(表1)。
表1 各品种生育期
表2 各品种产量结果
2.2 各品种产量
从表2可见,12个参试品种中,比红香软7号(CK)增产的品种有8个,其中文稻16号产量最高,达 10 975.05 kg/hm2,比红香软 7号 (CK) 增产36.00%;其余参试品种较红香软7号(CK)减产,减幅在0.78%~14.93%。经方差分析(表3),品种间F= 33.592>F0.01=3.03差异极显著,说明13个参试品种的总体平均数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进一步进行品种差异显著性比较,分析各品种的优劣,即多重比较(表4)。根据试验误差自由度 24查 t值表 t0.05=2.064,t0.01=2.797,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文稻16号、中深绿1号与红香软7号(CK)产量差异极显著,粤金油占与红香软7号(CK)产量差异显著,其余品种与红香软7号(CK)产量差异不显著,所以在生产中应考虑对文稻16号、中深绿1号、粤金油占做进一步的生产试验和小面积的大田示范。
2.3 各品种经济性状
各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见表5。
表3 产量方差分析
表4 多重比较
表5 品种主要性状
(1)12个参试品种从苗期至乳熟期表现都较好,由于各品种成熟期相差较大,所有品种分3批收割,分小区晒干扬净后,称其产量,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除了八宝谷3号、临籼25、文稻15号、八宝谷4号,其余品种较对照都增产。
(2)临籼25、永籼0830-1生育期较长,与其他品种相比收获间隔时间过长。
(3)傣珍、临籼25、文稻15号、永籼0830-2、八宝谷2号后期倒伏严重。
(4)中深绿1号在秧田期和本田期比对照分蘖多,表现较强的分蘖力。
(5)所有试验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纹枯病,文稻15号、中深1号、永籼0830-2、中深绿1号、粤金油占、八宝谷2号中感纹枯病,八宝谷3号、临籼25、红香软7号(CK)、永籼0830-1、八宝谷4号感纹枯病,文稻16号、傣珍出现零星纹枯病;除中深1号出现零星白叶枯病、稻曲病外,其余品种未出现其他病害。
综上所述,建议除傣珍、临籼25、文稻15号、永籼0830-2、八宝谷2号以外,其他品种均可继续参加下一年的区域试验。
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