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导读(3)

2015-11-20 02:03林勇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整容情结故乡

林勇

从陶渊明田园牧歌式的闲适恬淡,到沈从文湘西文化的安逸美好,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一直是拨动作家和读者胸中最柔弱的那根心弦。很多作家都有乡土情结,王开岭,这位以关注体制文化和国民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文学思考的央视知名主编,无疑是众多乡土作家中的一位。

(一)字字入心,情真意切。“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梦牵魂绕藏有童年的地方?”《因整容而毁容的故乡》,到处都是这样的语句,作者不需要列举太多,比如河流、井泉、寂静、黑夜、流萤、虫鸣、小桥、城丘、荒野、鸽哨,甚至乡村;再比如农历、节气、禁忌、耕作、脚力、街坊,甚至小路,而只是用一井一石来概括故乡的特色,用年轮和记忆来勾起人的回忆,简单的词语,简单的句式,却已是不简单的情感,字字入心,让游子魂牵梦萦。

“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面对毁容的故乡,作者仅用两个问句,一针见血地指出,模板化的结构已让故乡沦陷,这时,故乡连荒芜也不算,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二)融情于议,文采飞扬。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读王开岭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的人。“浪漫而冷峻”,多么精当地评价,王开岭做到了这一点,不失理性,不失思考,更不失感性。“空间的本能是膨胀和扩张,它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地点的秉性是沉静和忠诚,无形中它支持保守与稳定。”看似议论,作者却巧妙地化用拟人的手法,将对故乡容颜时时被更新、结构任意被涂改的沉沦、毁容的遭遇,以及启齿之羞的不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语句酣畅,文辞饱满。

整容与毁容本是一组反义词,而作者却让这样的两个词并列在一起,这不得不令读者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心生疑问,那么,为什么故乡“因整容而毁容”呢?

“整容”和“毁容”都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暗含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又可以认为是一种词义的借用。

“整容”,指人改变形象,放在标题中,结合全文来看,指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和乡村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本是好事,为什么在作者看来,这意味着故乡被“毁容”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作者笔下故乡的内涵和特质。这一点,作者在文章开头就交代清楚了——独一无二、各自独立、不可混淆。这种特质决定了故乡必须包含记忆和时光的细节这一内涵。而这必然与规模化、统一化、不稳定的城市化进程相矛盾。城市化进程的规模化、统一化、暂时性消除了故乡在人们心中独特的印记,消解了故乡残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旧时光,故乡因此失去了承载、记录、传承的功能,缺失了安详和宁静的乡村精神。

因此,故乡再也无法成为那个记忆中独一无二的收藏,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大树、影子,早已无踪。”那曾经的一井、一石、一树都寻不到踪迹,我们对于故乡的缅怀和思念将安放于何处呢?是的,故乡毁容了,我们认不出她来了。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作者看来,故乡所包蕴和传递的信息应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故乡负载着生活的记忆,为人们提供了抒情的基础。

B.作者阐释地址和地点的区别,旨在强调故乡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空间,而是一个负载着生活体系和价值观的鲜活生活空间。

C.故乡是永恒的精神家园,是每一个人始终无法忘却的所在。尽管时空转换,人世沧桑,任何时候人们的故乡情结都不会消失。

D.城镇化进程的大幅发展,拆旧建新,千篇一律,让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丧失了相对牢固和永久的元素,“故乡”渐行渐远。

E.文章在写法上融情于议,作者愤怒地斥责了当前形同神似且缺乏稳定性的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的罪恶,抒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挚爱之情。

附:参考答案

CE。C项“任何时候人们的故乡情结都不会消失”错误。E项,作者表达的主要是伤感、遗憾的情感,而没有“愤怒地斥责……”。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容情结故乡
故乡的牵挂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整容之前先“整心”
告别“GDP情结”
月之故乡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整容之前先“整心”
以“微更新”实现城市治理的“微整容”
那些年悄悄整容的“二次元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