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三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个瞬间,但有时,一百三十三年却又是那么的漫长,比如在谈到演讲词时,我们总会感慨:一百三十三年里,人类该诞生过多少篇演讲词啊!从1883年到2015年,恩格斯的演讲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经受住了一百三十三年的岁月的淘洗,至今鲜活在书页里、话语里。它是演讲词中的精品。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们了解马克思的经典文献。
1999年,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马克思在西方也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恩格斯的演讲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此作了准确而生动的回答。恩格斯在“讲话”中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单凭这一结果也可以自豪”。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所以,恩格斯在“讲话”中的精辟言论一经发表,就成了对马克思的“盖棺定论”,成了人们了解马克思的经典文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们写作悼词的优秀范文。
“讲话”是一篇悼词,所谓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悼词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头(悼念)、主体(评价)和结尾(悼念)。
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是: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讲话”是典范的悼词,它具有一般悼词的结构,又具有一般悼词所没有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情理交融语言生动的美文。
首先是情理交融。如“讲话”的第七段,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办报和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贡献,“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采用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等,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议论阐明观点,抒情吐露情怀,情与理的交融,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其次是语言生动。如第4段阐述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用语:“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恩格斯将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比作黑暗之后猛见光明的“豁然开朗”,而先前人们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这句话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这就把发现这一理论的划时代意义准确而又生动地告诉了人们。
说到各国政府和一切资产者争先恐后地诽谤马克思时,恩格斯指出,这位无产阶级的巨人对此“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样一个恰当的比喻,便将马克思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李继红,语文教师,代表作有《独自绽放》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