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佳伟
摘 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日喀则西南部地区2013年2月4-7日强降雪天气进行分析得出,高空槽、咸里海附近低压槽、南支槽、副熱带高压是此次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与水汽输送带共同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层较强辐散、中低层辐合的垂直结构配置,为暴雪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等。
关键词 强降雪;环流形势;水汽输送;涡度;散度;垂直速度
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2
日喀则地区位于北纬29°9′~29°7′、东经88°3′~88°8′,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南岸,属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与年初河汇合处的冲积平原地区,北接藏北高原,南靠喜马拉雅山,东依西藏首府拉萨,西连阿里高原。日喀则气候温凉寒冷,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为雅鲁藏布江流域高原温和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6.5 ℃,气温低,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且干、湿季分明,无霜期约120 d。日喀则西南部亚东帕里-聂拉木-定日的南部一带,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是日喀则地区雪域集中区域,每年10月-翌年3月冬春季极易出现强降雪天气,降雪持续时间长,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影响范围广,常常造成强冷害、寒害和冻害等,对高原地区农牧业生产和交通等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2013年2月4-7日日喀则地区西南部仲巴至聂拉木一线及南部聂拉木至帕里一线出现中到大雪、局地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持续的降雪天气加上雪后强降温致使路面积雪结冰对当地交通、牧业等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1 强降雪天气概况
2013年2月4-7日,西藏西南部出现强降雪和降温天气,累计降雪量5~15 mm,局地降雪量20~40 mm,其中聂拉木降特大暴雪,累计降水量达67.6 mm。日喀则地区西南部积雪明显,并出现8~11级大风,7日聂拉木瞬时风速达到了24.9 m/s,定日高达28.1 m/s,降温幅度达10 ℃以上;其中4日08:00-5日14:00,聂拉木县降雪13.1 mm,累计积雪深度达31 mm,至7日积雪深度达到了66 cm;仲巴、昂仁、吉隆和萨嘎等地降雪量10~30 mm,累计积雪5~30 cm,仲巴县部分先4日下午-5日14:00,6 h降雪量1.6 mm,积雪深度达3 cm左右;吉隆和萨嘎县城5日10:00开始出现小雪天气。持续的降雪天气、大风、降雪和吹雪对道路交通、畜牧业及设施农业等带来不利影响,318国道聂拉木至樟木路段发生雪崩,交通受阻。
2 环流形势
降雪天气出现前,3日08:00,500 hPa高空,欧亚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呈两槽一脊型,乌拉尔山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存在一高空槽;同时,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于东经100°附近,位置相对偏东;3日20:00,咸里海附近低压槽不断加深并南压至高原西侧堆积,形成一个闭合中心,逐渐进入高原,560 dagpm线南压至高原西侧北纬20°一带,副热带高压不断加强西伸,其中心强度达到592 dagpm,东南亚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影响范围内。4日08:00,副热带高压继续加强西伸,随之584 dagpm线伸至东经80°以西印度半岛上空,在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引导作用下,低压槽出现北抬东移,位于东经65°,560 dagpm线向北收缩至北纬30°附近。高空槽在向东移动过程中,不断分离出短波槽进入高原,4日晚,西藏阿里西南部至日喀则地区仲巴一带出现强降雪。5日20:00,随着副热带高压的继续西伸加强,两槽打通后向东移至东经73°附近,槽对应的等高线加密、梯度增大,槽前西南气流控制影响聂拉木以西地区。6日08:00,处于北纬20°附近的588 dagpm线向西伸至东经72°,590 dagpm闭合强中心位于印度半岛,低压槽线呈现东北-西南走向,而高空槽分裂,并移至东北向,副热带高压断裂后出线东退。7日08:00,高空槽主体逐渐移出日喀则西南地区,影响该地区的降雪天气也随之结束。
3 物理场分析
3.1 水汽条件
降雪前期,500 hPa上存在一个中心值为2 g/(s·hPa·cm)的较强水汽通量中心,位于日喀则西南部,水汽通量轴线为东南-西北走向,阿拉伯海至日喀则西南部聂拉木至仲巴一带处于水汽通量大值区内,形成一水汽输送通道。从风场上看,高原西南低涡槽前有明显的低空急流,低空急流对应水汽输送带,共同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3.2 涡度和散度
降雪前,500 hPa上,西南伊朗高原至阿拉伯海附近为最大中心强度达(2~3)×10-5/s的正涡度区,正涡度区不断加强并延伸至日喀则地区南部边缘。5日08:00,伊朗高原上空为正涡度区,20:00,正涡度区范围扩展至仲巴至聂拉木一带,涡度值达到4×10-5/s,而200 hPa高空为负的涡度区。对散度场进行分析可发现,4日20:00,日喀则西南部地区200 hPa高空为中心强度为55×10-5/s的明显的辐散区;5日20:00,辐散加强,中心强度达到65×10-5/s,而500 hPa中低空为中心强度-25×10-5/s的明显的辐合区,持续维持至7日20:00。这种高层较强辐散、中低层辐合的垂直结构势必引起剧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雪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
3.3 垂直速度
4日20时,日喀则地区西部的仲巴一带500~200 hPa上整个大气层均出现了较强的上升运动;5日20:00,垂直速度逐渐增强,500~300 hPa上,仲巴至聂拉木一带存在一垂直速度高值区,中心强度为-5×10-3hPa/h的垂直速度最大中心位于500 hPa附近,而且随着垂直速度的不断增强,降雪强度也增大。7日08:00,随着强垂直速度梯度大值区逐渐减弱消失,影响日喀则西南部地区的降雪也逐渐趋于结束。
4 结语
(1)2013年2月4-7日日喀则西南部地区出现强降雪和大风、降温天气,持续的降雪天气、大风、降雪和吹雪对道路交通、畜牧业及设施农业等带来不利影响。高空槽、咸里海附近低压槽、南支槽、副热带高压是此次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南下冷空气和南支槽叠加堆积在高原西侧,并进一步加强、东移进入高原,而且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这些都成为降雪天气的触发机制。
(2)高原西南低涡槽前明显的低空急流,低空急流与水汽输送带共同为暴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高层较强辐散、中低层辐合的垂直结构配置,为暴雪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67-638.
[2]寿绍文,励申申,姚秀萍.中尺度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34.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