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摘 要 广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花生,因此,其在我国的花生种植中地位重要。基于此,在对北海地区花生种植中病虫害发生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 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02
在我国的花生三大主要产区中,南方为主要的产区之一。其中广西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这个地区,花生可以分别在春季和秋季种植[1]。因为花生种植重茬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其病虫害发病率逐渐升高,如根腐病、蛴螬、茎腐病和立枯病等病虫害近几年发生率较高。笔者在实际的基层农业推广工作中,对当地的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种类以及流行性等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2]。
1 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1 花生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1.1.1 根腐病
受到广西地区潮湿的空气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在花生的整个生长季极易发生根腐病。根腐病的症状为:根茎部出现黑色霉斑,地上部的茎叶出现萎蔫,甚至枯死,主根的颜色为褐色,逐渐腐烂。花生感染根腐病后,长势变差,植株明显较小,上层的叶片首先变黄,然后逐渐蔓延至底层,最后枯萎[3]。
根腐病的致病菌为镰刀菌,其属于半知菌亚门。这种致病菌的初侵染源主要有:花生的病残体、感染病菌的花生果仁以及荚果等。病原菌潜伏在这些花生的部位中能够越冬[4]。另外,在生长环境方面,内涝、空气潮湿或干旱等都会导致根腐病的发生和加重。
1.1.2 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的发病症状为:发病初期起自根茎部,在花生的整个生长季都易发生青枯病,其中在盛花期发病率最高[5]。
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对根茎部进行解剖,能够发现导管组织的颜色呈现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在横断面上,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颜色变为深褐色,对根茎部切口处进行外力挤压,会发现有浑浊白色的细菌液流出。导致青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连作、土壤积水、土质瘠薄等。
1.1.3 茎腐病
在花生的整个生长期,茎腐病都可能会发生。其中苗期以及结果期发病的概率较高。茎腐病主要危害花生的子叶、根部以及茎部等。在主茎上的发生位置主要在第1对侧枝处,在根茎处的发病主要集中在中上部。茎腐病的症状为:在早期出现不规整的斑块,呈褐色,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大,最后围绕茎的四周形成环状斑块。经解剖,发现维管束的颜色为黑褐色,输导组织受到损害,地上部植株发生枯萎,直至死亡。茎腐病能够越冬,主要通过寄生在花生的病残体中实现。茎腐病的传播力较强,可以通过水、风、人和农耕机械等媒介进行传染。
1.2 花生的主要虫害发生情况
在广西地区,花生发生的虫害主要为蛴螬。其危害花生的部位为幼根以及幼果,能够导致这些部分的腐烂,最终使得产量和品质都降低。
在花生易发的蛴螬中主要有3种,分别为暗黑鳃金龟、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其中常见的为暗黑鳃金龟。这种蛴螬在广西地区1 a只会繁殖1次,一般越冬时的状态为三龄老熟幼虫,在有的年份,也会议成虫的状态完成越冬。通常情况下,蛴螬在春季对花生的危害较小,危害严重的时期发生在6-7月底,主要危害花生的幼果,导致其变黑、腐烂。
2 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提及的花生主要病害,其防治措施主要集中在农业防治、药剂防治2个方面。
2.1.1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主要集中土壤的深耕、土壤改良以及轮作换茬上。首先,为了尽量降低土壤中病害致病菌的初侵染源病原基数,要对种植土壤进行必要的深耕与反转耕翻操作。其次,还要科学地进行与其他农业作物的轮作,一般选择禾本科植物。最后,在花生播种前,要进行必要的种子处理,包括晾晒、筛选等,将杂质、劣质种等全部去除。包括在花生播种前的1个月对其进行剥壳处理,然后再晾晒2~3 d。
2.1.2 药剂处理
首先,在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即应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广西地区,通常应用适乐时种衣剂和“天达2116”进行拌种,前者其浓度为2.5%,用量为300 g/hm2;后者用量为350 g/hm2。将这两种药剂溶入水中,其中水的用量为11.25 kg/hm2,一般来说,可拌花生种子约为250 kg/hm2。完成拌种后要进行晾晒。另外,为了预防青枯病,可以用0.75 kg的青枯散菌剂进行浸种,时间为30 s,花生浸种量约为16 kg。
其次,参考花生生命周期内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上述病害,需要在花生齐苗后应用一定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其中化学药剂主要为恶霉灵、天达2116、啶虫脒,将这3种药剂溶解在水中,其中每1 hm2田地的用量分别为150 g、750 g、600 mL,水的用量為450 kg。在花生的初花期,用于喷洒的化学药剂为代森锰锌可湿性粉与天达2116,用量分别为750 g/hm2,所对水的量为450 kg。在花生果实膨大期,用于喷洒的药剂为多菌灵可湿性粉和天达2116,用量分别为125 g/ hm2,所对水的量为680 kg。
2.2 花生虫害防治措施
在对花生的虫害(主要为蛴螬)防治方面,主要的措施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2种。
2.2.1 农业防治
主要为旱改水,或者水旱轮作。当蛴螬幼虫处于孵化盛期时,要进行及时的大田灌水,能够淹死大部分幼虫。同时,在农业防治上,还要进行必要轮作种植模式来降低虫害的发生。
2.2.2 化学防治
针对蛴螬的成虫,可以应用化学药剂喷粉或者喷雾的形式进行灭杀。一般应用喷粉的化学药剂为乐果粉或者敌百虫粉,两种药剂的浓度分别为1.5%和2.5%,在应用时,用量分别约为30 kg/ hm2。用于喷雾的化学药剂为40%乐果乳油,或者800倍液氧乐果乳油,喷雾的时间为蛴螬成虫的旺盛生长期,部位为农田以及周边成虫的寄主上。
针对蛴螬的幼虫,可以采用拌种的措施加以防治。所用的化学药剂主要为:佳田佳盛微囊悬浮剂+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前者的浓度为30%,用量约为6 000 mL/hm2,后者的浓度为25%,用量约为300 mL/hm2,可以拌种的量约为200 kg。
3 结语
在广西地区,花生常见的病虫害种类有根腐病、青枯病、茎腐病以及蛴螬等。本文主要围绕这些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庆超,孙冬梅.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2):110-111.
[2]孙红兰.花生生长发育全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14(8):137.
[3]张林,来敬伟.花生生长发育全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153,156.
[4]吕海良.花生重点病虫害防治及调控技术[J].农药市场信息,2012(7):44-45.
[5]杨晓云.花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果菜,2012(7):54-5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