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禁止杀牛,梁山好汉哪能顿顿熟牛肉?

2015-11-20 15:35:48杨津涛
读书文摘 2015年9期
关键词:下馆子新周刊耕牛

杨津涛

《水浒传》里,好汉们下馆子,从来不看菜单,张口就是筛几碗酒,再切几斤熟牛肉。林冲看守草料场时,外出沽酒,那“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还有武二哥景阳冈打老虎之前,也是点了熟牛肉下酒。读者看了这些情节,不免以为在宋朝时,牛肉是随处可见的普通食物。

事实上,牛肉在当年相当昂贵,原因很简单——官府不许杀牛。在农业社会,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西周时就有“诸侯无故不杀牛”的规定。中国古代政府给予耕牛的特殊保护,怕是今天的印度人也望尘莫及。比如,在汉朝,杀牛是要偿命的,即使你是牛的主人。

汉以后,对杀牛的惩罚不再那么严厉了,牛主人擅自杀牛,在唐朝判徒刑一年,在元朝则要杖责一百。杀自己的牛尚且如此,那要是杀了别人家的牛,刑罚当然会更重。在梁山好汉们所处的宋朝,在不是正当防卫的情况下,杀死他人的牛,要处以“决脊杖二十, 随处配役一年放”。

在唐宋时期,不管这牛是老得拉不动犁了,还是意外瘸了腿,都是不能杀的,除非等牛自然死亡。虽然也有人偷偷杀牛尝鲜,也不可能如 《水浒传》 里,那些酒家有如此充足的牛肉供应。或许张青、孙二娘夫妇做人肉包子的买卖,就是因为牛肉太难寻了吧。

实际上,好汉们下馆子最可能吆喝小二的是:“切二斤羊肉。”北宋以羊肉为主要肉食,《清波杂志》 记载北宋时皇宫“御厨止用羊肉”。苏东坡也有“十年京国厌肥羜”的诗句,这位美食家连出生五个月的羊羔都吃腻了,于是发明了“东坡肉”,当然,猪肉在宋朝城市消费量也不小。

(选自《新周刊》2013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下馆子新周刊耕牛
哲理漫画
耕牛和农民
人人都爱下馆子
Eating out in Beijing 在北京“下馆子”
英语世界(2021年13期)2021-01-12 05:47:51
“下馆子”:绕开8个消费“陷阱”
两分钟
故事会(2018年22期)2018-11-20 06:01:54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新周刊》的盈利模式分析
戏剧之家(2015年10期)2015-06-17 00:27:26
买头耕牛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02
耕牛“猝死症”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