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严德勤 金戈铁马忆战争

2015-11-20 00:18陈芸
文史月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鬼子敌人

陈芸

来到抗日老兵严德勤家里,他正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看着新闻联播,看到有人进来,他微笑着向笔者摆摆手。老人的女儿告诉笔者,他已经患老年痴呆症多年,不能再与人交流了。

老人的女儿翻出了父亲的军功章和厚厚一摞老人记述自己革命生涯的手稿。时空转换之间,用刺刀与日军拼杀、在军号声中冲锋,英勇的一招制敌、浴血奋战的英勇身姿……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杀敌故事,透过已经泛黄的纸张跃然而出,那个炮火销烟的战争年代如此清晰而直观,仿佛就在身边,久久激荡着人们的内心。

哥俩参加八路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际,严德勤刚刚17岁。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全国上下反日情绪高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

在河北曲阳县参军动员大会上,教导员的一番话让严德勤心情激荡:“为了不当亡国奴,为了不受烧杀和掠夺,青年们,要勇敢地拿起枪杆子,不怕牺牲流血,来创造和换取我们心中所热爱的新中国的春天。我们的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由于还差几个月才满18岁,严德勤被拉了下来,为此他大哭了一场。这时哥哥说:“你别哭了,等明年你够了岁数,咱俩一起去参加八路。”第二年,严德勤和哥哥如愿穿上了军装。经过月余训练,被补充到游击队,还刚巧被分到了同一个班里。

1939年1月,兄弟俩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

20日,司令部接到电报:灵山镇的鬼子要到岗北村抓人抢粮。命令严德勤所在大队埋伏在灵山和岗北村之间,决不让敌人抓走一个人、抢走一粒粮。

部队埋伏的地势较为平坦,距敌人通过的道路仅六七十米,不准说话、不准站起来、不准瞌睡、不准吸烟、不准咳嗽的纪律,让严德勤第一次体会到了部队的严明纪律。

经过一夜蹲守,上午10点左右,50多个鬼子终于露脸了。此时严德勤的心狂跳不止,他小声问哥哥:“你怕不怕?”哥哥说:“怕什么,手里不是有枪么!”当敌军已通过半数时,大队长一声令下:“打!”全大队6挺机枪、3门小炮和所有的三八式步枪突然一齐开火,横扫走在路上的200多鬼子和伪军。

此时的严德勤是别人打他也打,别人放他也放,不一会就把20发子弹全用光了,他正准备向班长要子弹时,冲锋号响了,严德勤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刺刀一跃而上。在喊杀声震天的战场上,严德勤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勇敢地冲向敌人。

在这次埋伏战中,严德勤抓获两个俘虏、缴获一把手枪、两把刺刀和百余发子弹;哥哥抓住三个俘虏、两把手枪和一门弹筒。除少数几个鬼子溜掉外,其余全部被擒获。班长在总结会上说:“这一仗打得漂亮!同志们都很勇敢!尤其是严德勤同志,端着空枪冲在最前面,还对两个伪军说,‘交枪!不交枪就崩了你们!可是枪堂里没有子弹,用什么崩人家呢?”这样一说,把全班战士都逗乐了。

铲除“三霸”

由于严德勤英勇杀敌的优异表现,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很快成长为班长、突击队长、侦察连排长。此时,更加艰巨的革命斗争任务正等待着他。

1943年1月,严德勤所在连队接到任务:前往河北省定县砖路镇,铲除被当地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三个大恶霸:日军警备队长田野、警察局长冈次宁和税务局长莫太朗。

砖路镇是一个有600多户人家的大镇子,镇子周围有很深很宽的大沟,沟内伪军设卡布哨,严密把守。镇子每5天有一次集市,每逢赶集之日,3个恶霸都会到镇上人员最密集的的茶楼酒肆饮酒寻欢。查清情况后,严德勤所在班的12名战士,在当地地下县委同志的帮助下,拿着假的“良民证”,在赶集这一天,乔装打扮混进了砖路镇。

严德勤他们一进镇子,老远就听到了接头同志的暗号,原来镇内的地下工作人员冒充卖柿子的小贩高声喊着:“大柿子,一角三个。”所谓“三个”,正是指三个恶霸都在附近。严德勤他们佯装挑柿子,在接头人员的暗示下,分成三组分别锁定了三个恶霸的位置。第一小组严德勤等4人看到大家准备就绪,把手伸进怀里将手枪的保险打开,转身跃进茶馆,4把手枪同时对准日本守备队长田野的脑袋,“啪!啪!啪!”每人连开了3枪,为了保险起见,最后又在身上补了几枪。与此同时,第二、第三小组不等他们所盯的目标反应过来,子弹就打在恶霸的脑袋上开了花,送他们见了阎王。

枪声一响,砖路镇立刻乱作了一团,严德勤等12人趁乱冲出关卡,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回到营地,无一伤亡。

保卫马耳山

马耳山位于河北省唐县,为什么要保卫马耳山?不是因为马耳山风光秀丽,而是因为在马耳山脚下有5个唐梅村:东唐梅、西唐梅、南唐梅、北唐梅和中唐梅,这几个村子素有“山中乐园”之称。此地物产丰富、水源充足,盛产稻谷和各种水果。同时,这里还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所以日本鬼子准备在1943年5月对马耳山进行一次毁灭性的大扫荡。

在敌人扫荡之前,八路军就得到消息,分区命令严德勤所在的骑兵团:坚决保卫这一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少要给敌人以重创和打击。

骑兵团迅速进驻唐梅村一带,并做好战略部署:一营和侦察连进村驻扎择机出击;三营在政委曾海庭的带领下顺沟而上,前往50余里的沟顶豆腐村驻扎,防止敌人从此地抄后路;二营在团长唐治安带领下进山留守马耳山,准备正面迎击敌军主力。

八路军刚准备好,敌人就来了。这次鬼子不像以往一样正面猛攻,而是一路走走停停、路线曲折迂回。在八路军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突然直奔豆腐村,再顺沟南下,直逼马耳山。而此时,曾海庭率三营还未达到豆腐村,队伍在崎岖的山路上和鬼子碰个正着。曾政委一下子慌了神,他发出了错误的命令:全营向山上攀爬转移撤退。三营营长不同意这样做,应该用尖兵排顶住敌人,其余人员边打边撤。

在营长的带领下,二营官兵边打边撤,在一个山脚下的转弯处避开敌人的锋芒,迅速转移将敌人甩开。而曾海庭却不听劝告,赌气带着警卫班爬山而去。

爬山而去的曾海庭越爬越慢,目标越来越大,而鬼子在山脚下一枪一个,警卫班的十多名战士很快全部被打死在山腰上。曾海庭一个人终于爬到了山顶,却已经有鬼子的另一队在那里等他。虽然他拼死反抗,却终因寡不敌众被活活捅死。事后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他浑身上下竟被捅了二十几刀。曾海庭牺牲了,三营转移到外围牵制和打击敌人。迎击几千个鬼子的重担就落在了二营头上。唐团长带领二营抢先占领了马耳山的制高点,卡住了“马脖子”,与敌人的主力部队整整打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天刚刚亮,敌人就发动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唐团长把握时机,待鬼子快爬到山顶时,突然下令开枪,在一片火海中,敌人死伤惨重,倒下一大片。

这样的进攻一次又一次,从天亮到天黑。敌人发动第5次进攻时,八路军的子弹、手榴弹都已所剩无几。团长决定先撤退,保存实力。

严德勤所在的侦察班在掩护团长撤退的过程中,遭到了后路包抄鬼子的伏击。借着月色的掩护,才脱离了鬼子的追击,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再说进驻唐梅村的一营和侦察连,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援和配合下,攻占了敌人设在这里的碉堡和炮楼,很好地保护了唐梅村,还缴获了敌人的步枪、机枪和上万颗手榴弹,同时帮助百姓撤退到了安全地带。

更为有趣的是,在三营撤退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敌人的总指挥官井上太子在山坡上瞭望,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八路军击毙,命丧黄泉了。

当敌人的主力军杀进唐梅村的时候,老乡早已转移走了。气急败坏的鬼子烧光了所有的房屋,最后带着上千名死尸和伤员滚出了马耳山区。

再立新功

在解放战争中,严德勤先后担任六十四军五六八团指导员、营长等职务,他的打仗天赋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扛着炸药包炸开城墙豁口,帮助部队一举歼灭傅作义的主力部队;在清风店活捉国民党中将罗历戎的战斗中浴血奋战;新保安战役中因巧取傅作义的美械化三十五军,他的事迹登上《前进报》头版头条;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他同另一个战士,两个人机智地引走了敌人一个师的兵力,使大部队全歼敌军……长长的战斗清单里,记录着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战斗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严德勤历任空军第一航校飞行员、大队长、站长,第十四航校站长,四川省民航管理局重庆白市驿机场站长,山西省民航管理局副局长等职务。如今老人在儿女的照顾下颐养天年,慈眉善目之间曾经的戎马倥偬早已风烟俱熄,只有留在背上、腿上的枪弹伤在默默地诉说着那金戈铁马的岁月。

猜你喜欢
鬼子敌人
一个人的抗战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艰难的行走(随笔)
敌人派(下)
直面内在的敌人
为敌人辩护
战利品:共产党能打鬼子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