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刚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殊不知,作为李云龙的原型、开国中将王近山在三战三捷的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以及上党战役中名闻太行,在上甘岭战役中威震世界,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在黎城邂逅爱情
2014年9月30日,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应邀前往山西黎城参加抗战公祭仪式。参加完活动后,她来到黎城牛居村一二九师医院旧址,向笔者讲述了父亲王近山和母亲韩岫岩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
王近山是湖北红安县人,15岁从军,16岁就担任连长。就是这位小连长,无论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屡建奇功。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近山和韩岫岩相识相知相爱,就从黎城开始。
1937年12月,时任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的王近山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刚到长治,就在潞城参加了神头岭伏击战。在与日军的近距离搏杀中,他身负重伤,住进黎城牛居村一二九师医院。
韩岫岩当时是该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特地安排韩岫岩护理王近山。王近山一眼就看中了她,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一见钟情。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又符合当时部队婚恋的规定,于是牵线搭桥,两人相恋了。
一年后,23岁的王近山和17岁的韩岫岩结婚。结婚那天,王近山骑着枣红马来到医院,把韩岫岩拉上马就走。当时,年轻的护士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听说韩岫岩是去结婚的。
王近山毫不掩饰对韩岫岩的爱,甚至有些仗专为保护韩岫岩所打。一次,王近山率部赶去延安,途中忽然听说后勤部队被敌人包围,其中包括韩岫岩所在的医院。这还得了!王近山立刻率部返回解救,正巧遇上日军的“战地观摩团”。当时通讯设备落后,请示上级已经来不及。眼见一块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王近山果断部署战斗,就像神兵天降一般把小鬼子送上西天。这一战,不但重创日军观摩团,也解救了被围的后勤部队和韩岫岩。为此,毛泽东为王近山起外号“王疯子”。
上党战役期间,王近山是太岳军区副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奔袭沁河东岸截击长治逃敌,最终活捉阎锡山十九军军长史泽波。之后,王近山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韩岫岩总是以军医兼夫人的身份陪伴,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一次,怀孕的韩岫岩随部队转移爬山,一不留神从山上滚下来,孩子不幸流产。为此,王近山心痛极了,专门为妻子设计了一辆骡子拉着的平板车。为遮风避雨,他又在板车四周搭起棉布帘子,乍一看,就像农村“土豪”娶亲用的大花轿。
那段时间,韩岫岩就坐着这辆“山寨”版的大花轿,跟随王近山南征北战。一次,刘伯承在路上碰到了,正要为如此扎眼的“大花轿”发脾气,可一听说里面坐的是“王疯子”的媳妇,说了声“哦,原来是王夫人”,就笑着打马走了。
弥留依稀梦太行
抗美援朝结束后,王近山回到祖国。他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部副部长。春风得意之时,他的人生触上巨礁,一场感情的变故使他从辉煌跌落到谷底。
1953年初冬,韩岫岩生下一个女孩儿,为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王近山给女儿取名王媛媛。虽然王媛媛已是韩岫岩所生的第六个孩子,但韩岫岩却仍像刚生下第一个孩子那样兴奋,因为王媛媛长得特别像大姐苏红。苏红是王近山夫妇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却不幸于5岁时生病夭折,是韩岫岩心中最大的痛。
一开始,王近山开心地打量可爱的媛媛,但却很快变得心事重重,沉吟良久才尴尬地说:“这个孩子,我已答应送给老朱了!”
原来,在朝鲜战场,王近山的司机朱铁民多次冒死保护他,王近山十分感动,便对因妻子患病不能生育的老朱许诺:回国后再生的第一个孩子就送给他。韩岫岩一听惊呆了,满脸喜悦之情顿时消失,继而大发雷霆,坚决不允:“谁让你自作主张把孩子送人啦?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王近山咬着牙,一声不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再提此事。
大家都以为王近山忘了此事,但一诺千金的将军不会忘记自己的承诺。于是,在媛媛2岁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王近山便把她送给朱铁民。
从此,王媛媛多了一个爸爸,并改名叫“朱元”。为了区分两个爸爸,媛媛把他们分别叫做司机爸爸、司令爸爸。后因家庭变故,王近山与韩岫岩离婚,并被撤销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转业到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
1964年,遍身伤痕的王近山离开北京,此时孩子们都在上学,没有人跟他走。曾在他家当保姆的黄慎荣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跟着王近山去农场,照顾他的生活。患难中,王近山和黄慎荣产生了感情,这年10月初,他们在农场结婚,先后生下两个孩子。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向毛主席求情恢复王近山的工作,得到准许。不久,王近山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恢复6级(副兵团级)待遇。曾和他一起在长治战斗过的老部下原十六旅旅长、时任二十七军军长尤太忠,原十七旅旅长、时任十二军军长李德生,原十八旅旅长、时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肖永银亲自到南京火车站接他。
1978年,一代将星陨落,却把难题留给他的战友们——20岁就当师长的王近山最终职务和他的赫赫战功太不相配!他的许多部下当时已经是大军区副职以上职务。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获悉后,悲痛之余,果断指示:王近山按大军区正职对待。13年后,纪念王近山的文集出版,邓小平同志再次为这位桀骜不驯而又战功赫赫的爱将深情题词:一代战将。
王媛媛告诉笔者,弥留之际,王近山虽已神志不清,却还用微弱的声音问:“太行山上的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他的小儿子回答说:“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
“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他是听着专门为他播放的军号去世的。
“韩老太太之墓”在哪里
王媛媛这次到长治,还为了“追梦、寻根、祭祖”。在她的心愿中,不但想找到父母在抗战硝烟中初次相爱的地方,还盼望能够找到太姥姥在抗战中牺牲的地方。
“1937年之前,太姥姥是河北省清苑县大户人家的当家人,开有银行、煤矿、医院等家业。日军侵华占领河北后,太姥姥宁死不当亡国奴。她身边的两位伙计(地下党员)动员她说,八路军抗日缺医少药,我们就上太行山去支援他们。太姥姥毅然做出决定,率领全家12口人,变卖了家当,用11头毛驴驼着成筐的银元、药材、医疗器械,来到长治。”提起太姥姥,王媛媛一往情深。
“太姥姥在黎城一带投奔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处(后改为一二九师医院)。当时钱信忠是院长,我的二姥爷为副院长,全家人除小姨(当时只有一岁多)外都参了军。太姥姥70多岁了,还是小脚,白天带着几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在河边给伤病员洗纱布,晚上带着我小姨睡觉。原本她是大家闺秀,吃不惯小米饭、胡萝卜,部队首长照顾她,专门为她做大米饭、白面馒头。大概是在1938年的冬天,太姥姥在夜里突然去世。部队首长念她贡献大,由8名医生护士抬着她的棺材安葬到太行山上,还给她刻了一个墓碑,上写着‘韩老太太之墓。”
王媛媛心目中的太姥姥爱国爱家,至情至性,感人至深。
76年过去了,韩老太太的后人始终没有找到“韩老太太之墓”。如果有人知道这段历史,请帮助王媛媛实现她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