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倩倩
作为一门视听艺术,电影可以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抑或科技手段的运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但最终反映的是社会文化,同时还能够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精神。实质上,电影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美国电影历来受到大众和学者的关注,相较而言,英国电影在中国的反响没有美国大片那么热烈,而2015年英国最新大片《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以下简称《王牌特工》)却又一次因为其浓厚的英国绅士特工文化受到极高的关注。
自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问世以来,特工形象有了彻头彻尾的改变,并且007詹姆斯·邦德的特工形象深入人心。长相帅气,身手敏捷,而且总是一身订制合身精良的笔挺西装,举止优雅,绅士范十足,彻底颠覆了此前特工们在影视文学作品之中的形象。之前的特工们大多“平庸无奇”,他们大腹便便,毫无吸引力,有时候还显得非常懦弱老气——尽管可能这更符合真实的特工形象。但邦德之后,人们心中的特工就以这种英国绅士为原型,从此特工电影,英国若称第二,无人敢居第一。
在《王牌特工》中,最能展现这种英国绅士特工文化的一句经典台词就是“Manners Maketh Man”(不知礼,无以立也)。柯林大叔(Colin Firth)扮演的特工哈林在打斗之前也不忘其绅士传统,该台词一出,使得英国绅士文化更加具体化,令观众印象深刻。这句话来自英国公立教育之父William of Wykeham,他与温切斯特主教共同创办英国知名男子寄宿制学校温彻斯特公学Winchester College,而“Manners maketh man”也是该校的座右铭。其中manners指的是礼貌,礼仪;maketh是古英语,经常出现在《圣经》中,现在已不用,相当于现代英语中make这一单词;man此处泛指人类。而该句台词的中文翻译一样到位:不知礼,无以立也。细究一下,该译文出自孔子《论语》,原文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由此看来,中英文化都讲究礼仪,这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之处。
除此之外,柯林大叔所扮演的绅士特工还具备以下礼仪:就坐时征得主人意见;会调制马蒂尼酒;懂得不同服装应该讲究与帽子、鞋子的搭配(在片中他嘲笑美国人瓦伦丁不懂得搭配帽子时就可以看出)。英国绅士特工身穿的是萨维尔街的高级定制西装。而片中的金士曼(Kingsman)情报机构总部就在伦敦著名的萨维尔街。萨维尔街以定制顶级男装闻名,客户包括丘吉尔、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等政要名流。街上最贵的一家店叫Huntsman,就是金士曼的原型。这些都是区别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特工的明显特征,当然还不可忽视的就是:该片中英国特工身边总少不了英国人出门必带的一把黑色长柄雨伞,同时也是特工所使用的顶尖武器之一。
可以说,英国的绅士特工电影以007系列为突出代表,但其系列因种种原因已经呈现一定的老态,而《王牌特工》一片则是独立的国际情报机构的故事,导演以英国军情六处为背景,将英美两国文化不时进行穿插,从而形成一种对比和融合,并采用以上种种情节突显出英国绅士特工的文化,用全球高收入票房证明了英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英国特工的与众不同,那便是:讲究。这种绅士特工文化与美国特工形成种种鲜明的对比,以以下美国影片为例:看看美国的那些特工,不管是《碟中谍》系列里的伊桑·亨特,《谍影重重》中的杰森·波恩,还是《飓风营救》里的布莱恩,行头大多是T恤而不是衬衫、小马甲,多是夹克、牛仔裤而不是笔挺的西装,脚踩运动鞋而不是做工考究的牛津皮鞋。
《王牌特工》几乎更像是一部讲述英国礼仪的电影,处处都流露出对美国人“没文化”的鄙夷。这部电影的主线,与其说是一个新手如何成长为特工,不如说是一个街头混混如何成长为英伦绅士,即使在打架之前,也要先念上一句:人无礼,无以立(Manner makes Man)。另外,还有几个细节也可以证明这种鄙夷的态度。一是英国特工哈特与美国人瓦伦丁共度晚宴时,两人一边对话,一边准备好就餐用具,观众也能看出应该是一顿隆重的大餐。可当瓦伦丁助手推着餐车打开盖子时,却全部都是美国麦当劳的快餐。哈特微微一怔,但依然很有礼貌地选择了一个“巨无霸”汉堡,这一细节显示出英国人对美国快餐文化的一种嘲弄。而当新培养起来的年轻特工埃格西最后将瓦伦丁杀死时,瓦伦丁胃部流出的也都是汉堡消化后的黄色液体,这也是对之前嘲弄的呼应。
另外,从导演马修·沃恩的个人选择也能看出英国人对美国文化的态度:英国人有一种文化优越感。故事从作家马克·米勒的漫画改编而来,米勒曾跟导演马修·沃恩讨论过将该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但沃恩坚持要将故事背景放在英国。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沃恩是英国人之外,还可能是他如此醉心于英国独特的绅士特工文化。因为导演在18岁那年,从伦敦著名的萨维尔街上最贵的西装店Huntsman拿到人生的第一套定制西装。这家店因此也成为电影中金士曼(Kingsman)的原型。片中,特工哈特嘲笑美国人瓦伦丁不懂得礼服与帽子的搭配,并且出于礼貌为他推荐了一家帽子店,这一细节也显示了英国人绅士文化的优越感。
众所周知,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作为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中有着无比重要的文化地位。要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不能不了解和研究基督教。在西方电影中,基督教文化也无处不渗透其中。
该片中瓦伦丁认为世界气候问题是由于人口过多导致,人类就像是地球的病毒,如果不减少人口,病毒会导致地球灭亡。这是对世界末日的另一种阐释。他通过免费发放手机芯片的方式,预谋让全球人类展开彼此屠杀,借机减少人口,只留下他认为应该存活的各国政要和所谓的精英人士。当他启动了人类彼此屠杀的倒计时时,他发表了一番讲话,提到了他的这种行为就类似于上帝挽救世界一样,把能存活下来的人比喻成登上了诺亚方舟,这些观念实际上依然是对《圣经》的改写,极大程度上反映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非常类似于2009年11月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美国好莱坞电影《2012》。《2012》所描述的世界末日故事其实就是复制了《圣经》的叙事结构。世界各国政府秘密修造了7艘大船,也就是当代的诺亚方舟,到最后有4万人及一些动物等得以逃生,实则是《圣经》故事的翻版。
学生爱看英文电影,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现在的电影制作精良,高科技手段运用十分充分,又能反映英美国家的文化。如果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电影,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激发学生开口交流时更加有效;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西方的文化、培养对西方深层次文化和文明的熏陶显得更加重要。《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传达的基督教文化对西方世界影响深远,已经成为西方世界信奉基督教人士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对于《圣经》中反映出的西方文化应该客观地给学生进行分析与讲授,传达其中的文化精髓,而不是宗教因素。
另外,如今学生群的年龄段发生明显变化,已经从80后转为90后为主,他们对于英国文化的了解明显少于美国,而像《国王的演讲》《铁娘子》《王牌特工》等英国电影学生相对陌生,让学生多接触英美国家的电影可以作为课本学习之外的延伸学习课程,如开设电影配音精品课程、举办电影配音大赛等等形式,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看精品电影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所看电影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评价,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电影传达的文化因素,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和传播能力。
《王牌特工》是2015年非常成功的一部英国大片,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不仅如此,该片给观者传达了浓厚的英国绅士特工文化。同时,该片故事情节还反映出《圣经》故事的原型。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延伸教学的方式多看类似的英美大片,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不过,电影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英美电影中也有一些糟粕,教师还应在影片的选择上把好关,让学生尽可能接受西方文化中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