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组轩
南京市六合区把加强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夯实执政基础、推动村级发展、实现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模式,构建起“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内容丰富、整体提升”的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树立“一个观念”,增强党建责任意识。把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作为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的“一号工程”、“龙头工程”,着力强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教育,推动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能够以身作则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一是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年初,全区制定出台党建工作项目清单,区、街镇、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分解目标任务、传导工作压力,让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党建工作任务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年底,把落实党建责任落实情况作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考评的重要依据。2014年,各街镇党(工)委书记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专项述职中,就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专门做出点评,点出了压力,也点出了动力。二是积极编印乡土教材,加强业务指导。结合六合实际,先后编印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指南等乡土教材,进一步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八项具体职责任务,画出44张工作流程图,对“三会一课”、党员发展等具体党务工作进行详细指导,让如何抓党建工作更加清晰明了,让基层党组织书记真正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乡土教材受到村社区书记普遍欢迎。三是大力开展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坚定理想信念。在每年培训中加强村社区书记党性教育的基础上,2015年专门开展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把全区11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起来,开展为期3天的全脱产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安排党组织书记学党章、学法律、学纪律、学规矩,通过“六从严六规范”交流研讨,推动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高规矩意识、律己意识,先后到渡江胜利纪念馆和王荷波纪念馆参观学习,共同缅怀革命先烈,集体感受革命热情,让村社区书记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的锤炼,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实现“两个转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打破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方式,使教育培训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务实有效。一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改变传统的坐班培训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六合本地教育资源,大力开展现场教学、实地培训。比如利用六合是“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同志的家乡的地理优势,组织新任职村社区书记集体参观李元龙纪念馆,开展在李元龙纪念林集体宣誓活动,让基层党组织书记以李元龙同志为榜样、为镜子,不断找差距、明方向、添动力,切实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村社区书记。如利用六合是革命老区的优势,每年组织村社区干部到桂子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提升村社区干部的精气神和执行力。积极依托南京本地的教育资源优势,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市委党校等大力开展联合办学、委托办班,借智育人,借力培训,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培训手段,也开阔了基层干部视野。同时,推进教育培训融入日常工作,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在街镇大力推行“四课”制度,即党(工)委书记上党课上廉政课、分管领导上业务培训课、包村干部上履职指导课、村社区干部进周末课堂,2015年,10个街镇的党(工)委书记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村社区干部上了专题党课,各街镇先后举办周末课堂50余期,培训村社区干部4000多人次,逐步实现了教育培训常态化、长效化。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依托网络媒体、智能手机和远教站点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优化六合党建网站的功能、内容和栏目设置,打造村居名片、专家在线等品牌栏目,把网站建成集党建宣传、网络学习、科技普及、互动交流为一体的网上培训课堂。充分利用专业短信平台,将有关的教育内容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村社区干部手机上,让村社区干部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及时抓好贯彻落实,竹镇镇还将这一做法制度化、具体化,每月定期编发“短信党课”,对村社区干部开展常态化的教育。下一步,全区还将推出智慧党建APP,进一步延伸教育培训链条。全面加强111个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硬软件建设,健全站点管理员队伍,不断把农村远教站点打造成集党员教育、农技培训、信息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突出“三个特性”,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努力做到因需施教、有的放矢。一是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省市“五个迈上新台阶”和区“六个新突破”,以及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计划地开展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等知识培训,让基层干部不断适应新常态新要求,掌握新时期严于律己、科学建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和方法,始终用最新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针对什么是服务型党组织、怎样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问题,一方面在请专家学者讲理论、讲方法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一街一品”工程,每月召开一次现场会,组织各街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推动村社区比着学、赛着干。针对基层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熟的问题,专门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区委组织部相关科室深入各街镇上党课,手把手教党务干部如何组织党员活动日、如何发展党员、如何接转组织关系、如何收缴党费等。针对全区社区干部“一大三低”问题,大力实施青年社工专业提升工程,建立高校社会工作学历教育、社会工作师考试培训、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三项并举的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青年社工专业化水平。三是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区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区纪委、区委农工委、区民政局、区农业局等多部门力量,围绕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民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现代农业、大学生村官创业、农村“三资”管理、土地确权登记、阳光村务工程、“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农村实际工作,利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业务辅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有效推动了村社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四项保障”,建立健全常态化机制。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不断强化工作保障,有效推动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区委统一领导、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区级机关各部门分工负责、协作配合、整合资源、共同推进的分级管理体制,全面落实街镇党(工)委教育培训主体责任,形成区委抓重点、抓关键,街镇抓日常、抓具体的教育培训格局,有效确保了教育培训不重复、不错位、不遗漏。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区财政资金、街镇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区委和街镇将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分别纳入两级财政预算,并健全教育培训经费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同时,对村社区干部开展继续教育学习的,在取得相关毕业证书后,区、街道、村社区干部个人各承担学费的三分之一,给予一次性学费补助。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加大党校培训主阵地的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李元龙纪念馆、李元龙纪念林、桂子山烈士陵园等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高标准打造教育培训综合会议室,确保不低于100平方米;大力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去年投入70余万元对远程教育设备实施升级换代,逐步形成覆盖区、街镇、村社区三级网络式的“大党校、大教育、大培训”格局。四是加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在充分运用区内培训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挖掘省市委党校以及在宁高校培训资源,拓展师资队伍,建立外部师资队伍的“资源库”。另一方面结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从区级机关部门中选聘一批业绩突出、理论功底扎实的领导,充实到村社区干部师资力量上来。同时,积极开展适合村社区干部的乡土培训教材,努力打造品牌培训项目,有效推动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