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出租“精神保姆”

2015-11-19 16:24若宁
晚报文萃 2015年7期
关键词:路德维希姑母道格拉斯

若宁

两个70岁老人“同居”了

2011年,李润洁到德国柏林的一所大学留学。每个周末,她都会到郊区的姑母家玩,三年前德国姑父已经去世,留下70岁的姑母照看一栋两百多平方米的别墅小院。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李润洁像往常一样看望姑妈。第二天早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推门走了进来,他对姑妈说:“亲爱的李,我们同居吧!”

老人走后,姑母向李润洁讲述了和道格拉斯的相识经过:“其实像我们这样同居在德国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很多老人厌倦疗养院里的单调生活,自愿组合在一起。但平时他们各做各的饭,只有每周周末在公共厨房聚一次餐,有集体活动时则共同参与。如果平日里有谁生了病,同居好友们也会主动承担照顾对方。”听着姑母的讲述,李润洁诧异不已。

两个将近70岁的老人居然同居在了一起,这让李润洁触动不已:既然那么多老人喜欢这种养老模式,为何不开创一个帮助老人介绍同居对象的业务呢?李润洁上网查询“同居”的情况,震惊地发现除了两个老人的“同居”模式外,现在还流行一种老人和年轻人的“同居”:德国出租屋很少,房租也贵得吓人,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难”。于是,一些老人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前提是年轻人必须履行陪老人聊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义务。

李润洁对姑母说想帮助老人介绍“同居者”的业务,姑母当即表示会支持她。而道格拉斯更是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表示会给她介绍客户。果然几天之后,道格拉斯就把一个叫科斯拉的孤寡老人带到了李润洁的面前。

“精神保姆”有市场也有风险

在科斯拉的引荐下,又有两个老人主动找到李润洁。市场是有了,可到哪里去寻找愿意“同居”的人呢?李润洁找到柏林的街道民政部门。为了打消老人的顾虑,李润洁请道格拉斯现身说法,再加上姑母在老人活动中心介绍“同居”的好处,一些老人开始接受“同居”业务。李润洁按照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建立了多个组别,很快就让三对老人成功配对“同居”。

就在李润洁陶醉其中时,她却碰到难题。她接连给路德维希介绍了三个“同居”对象都没有成功。李润洁决定先和路德维希住几天,看看他在生活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到时就可以为他介绍更为合适的人选。按照协议,李润洁每天要陪他散步半个小时,还要陪他去购物,每晚12点还要提醒他吃一次药。

第二天早上李润洁起床时,发现路德维希已经准备好了早餐,这可是协议上没有的内容啊。路德维希极力邀请李润洁共进早餐,盛情难却她只好答应了。就在李润洁抬头时,她发现路德维希正看着她:“你太像我的女儿了,只是她已经快十年没有和我一起吃早餐了!”

这件事提醒了李润洁,根据共同的爱好和生活方式让两个老人同居在一起,解决他们打发时光的问题,可是无法从心底释然孩子们不在身边的牵挂,而给他们介绍一个年轻人无疑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

为了找到合适的年轻人,李润洁想到了在柏林的中国留学生。为了引起留学生的注意,她还做了一个牌子:帮你找三星级的住处,每月只收费50欧元。一个星期后,李润洁接到留学生姜云的电话,表示对她的业务很感兴趣。由于姜云介绍,没半个月,她手头上就有了三十几个愿意“同居”的留学生。2013年4月,一住户丢失了价值1000欧元的摄像机,住户报了警,查出是“同居者”偷的。尽管这和李润洁没有直接关系,但她还是主动赔偿800欧元。

偷窃事件给了李润洁教训,这之后,她对“同居者”的审查更为严格了,不仅规定了“同居者”的范围:留学时间超过一年,必需提供各种证件和学校证明。为了防止对方制作虚假证明,李润洁就亲自到学校调查。同时,李润洁还让住户给家里贵重物品购买保险。

以心换心筑造另类养老

到2013年11月,李润洁成功地帮助38人找到了“同居”的对象。

到2014年9月份,她成功给142人介绍了“同居”对象,不仅有中国留学生,还有日本、韩国以及北美的留学生,一些德国本土的学生也开始参与进来,李润洁还给“同居者”起了一个时尚的名字“精神保姆”。2014年10月,李润洁返回父母居住的广州,她惊讶地发现父母所在的小区也出现了不少独居的老人,一番考虑之后,她决定把德国的“同居”养老模式移植到中国来。她在父母居住的小区做了一次调查,尽管只有不到1%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尝试这种模式,但在李润洁看来,只要能改变老人的观念,这项新的养老模式一定能在中国推广开来,让更多孤独的老年人在心灵上得到慰藉。

(孙光星摘自《幸福》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路德维希姑母道格拉斯
最后一秒的冠军
最后一秒的冠军
最后一秒的冠军
隐形男孩
路德维希二世:生活在童话中的悲情国王
最后的快乐时光
血浓于水的亲情(中篇小说连载八)
隐形的男孩(下)
因果
我的四姑母